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社会生活处于深刻变化的转型时期,教育常常面对来自学校外部的批评和学校内部的矛盾,这些冲突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相对平稳的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其核心是强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的深入.要求德育教育从过去一味强调社会教化功能向注重学生发展转变。新课下的德育教育应是既符合社会教化需要又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本文仅从学生个体发展、德育功能、德育评价等几个方面小议德育观念的转变。
一、学生个体的发展要达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我们要强调尊重个性,实施德育个性化。培养有创造性的个体是建立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基础之上的,不是对所有的个性都加以肯定,而是要帮助学生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抑制和克服不良的个性和特点,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使之个性化发展成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化的个性。要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时代脉搏。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的习惯。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同时,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将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学生就能逐步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社会化, 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二、德育功能要追求地整合功能与分化功能的统一
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德育的功能可以分为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就是要帮助个体逐步成为社会的所接纳的成员,包括个人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根据社会规划的标准调整自身行为,逐渐达到与他人协调相处的所有趋向。这是德育的一种“整合”功能。它保证将个体作为一个适当的参与者整合到社会之中。由于这种“整合”功能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加强社会道德,集体荣誉感等教育。
三、 学生的发展是评价德育功能的依据
德育评价是保证德育目标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没有评价,也就谈不上德育工作质量。通过德育评价能够为学生德育工作品德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评价可引导教师遵循德育规律及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将学生品德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发展。通过德育评价能够对评价对象的状况进行诊断,分清是非,鉴别优劣与好坏,为下一步的德育工作提供资料与依据。在个体的社会化这一功能系统中,学生个体、家庭、社会不应被认为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的行为也不应被作为一个自在的独立客体,而应更多地看到行为和背景,重视行为产生的条件与行为之间和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核心是关键,重视德育教育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发展,德育观念也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教师的德育要有前瞻性,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更应树立新观念,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德育教育才能扭转当前滞后、被动的局面,德育才能有效,才能长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一中)
一、学生个体的发展要达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我们要强调尊重个性,实施德育个性化。培养有创造性的个体是建立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基础之上的,不是对所有的个性都加以肯定,而是要帮助学生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抑制和克服不良的个性和特点,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使之个性化发展成为社会所认可的社会化的个性。要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打开校门,引导学生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使学生走出狭隘的学校空间,进行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研究性学习,把握时代脉搏。这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地参与、积极地实践的习惯。凭借这个过程,可以了解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人们的人生态度和理想信念,进而以此为参照来设计自己、调整自己、充实自己。同时,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将发现的社会热点、疑点等现实问题带回到课堂上,通过深讲、辩论、新闻聚焦……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这种社会化的结果,学生就能逐步形成明确的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社会化, 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二、德育功能要追求地整合功能与分化功能的统一
从个体发展角度看,德育的功能可以分为社会化和个性化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德育的社会化功能就是要帮助个体逐步成为社会的所接纳的成员,包括个人建立和维持与他人的关系,根据社会规划的标准调整自身行为,逐渐达到与他人协调相处的所有趋向。这是德育的一种“整合”功能。它保证将个体作为一个适当的参与者整合到社会之中。由于这种“整合”功能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德育教育过程中,加强社会道德,集体荣誉感等教育。
三、 学生的发展是评价德育功能的依据
德育评价是保证德育目标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 没有评价,也就谈不上德育工作质量。通过德育评价能够为学生德育工作品德发展指明方向,通过评价可引导教师遵循德育规律及按党的方针政策办事,将学生品德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发展。通过德育评价能够对评价对象的状况进行诊断,分清是非,鉴别优劣与好坏,为下一步的德育工作提供资料与依据。在个体的社会化这一功能系统中,学生个体、家庭、社会不应被认为是相对独立的。学生的行为也不应被作为一个自在的独立客体,而应更多地看到行为和背景,重视行为产生的条件与行为之间和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是核心是关键,重视德育教育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时代在进步,学生在发展,德育观念也与时俱进。在新形势下,教师的德育要有前瞻性,先声夺人、先入为主,更应树立新观念,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德育教育才能扭转当前滞后、被动的局面,德育才能有效,才能长效。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