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是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对于保障我国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综合防治的作用。本文将对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畜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有一支畜牧兽医队伍作为保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仍有个别领导认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可有可无,不重视基层站建设,不及时兑现工资报酬,反而向兽医站摊派服务创收费,对国家近年来下发、颁发的文件、政策不重视也不落实。政府常抽派乡(镇)站工作人员从事其他中心工作,导致人员不稳定,业务工作抓得少,致使许多基层站同志失去了工作信心,转产投入其它行业。
2、管理体制不顺乡(镇)畜牧兽医站属条块双重管理,业务上受县畜牧事业局指导,人、财、物由乡(镇)管理,体系不顺造成了管理和领导上的混乱。由于人、财、物三权到乡(镇),县畜牧事业局无法行使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工作上形不成合力,久而久之,造成队伍混乱,各行其是,对县局、站分配交办的业务工作敷衍应付。
3、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社会地位低
畜牧兽医工作被很多人看不起,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多数同志不愿到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凡是精明能干、年轻的同志均自谋出路,只剩下些年龄偏大的同志,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难以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入基层站工作,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4、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畜禽集约化程度低,畜禽散养比例高达60%以上,畜禽散养、放养、混养状态,人畜同院、人禽混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防疫条件较差,动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疫病交叉感染传播的几率较大,对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较大。目前这种散养、放养、混养和人畜(禽)杂居的情况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客观上决定了疫病控制和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三、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原則
1、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构。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体系建设的重点,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畜牧兽医体系。
3、以人为本、尊重现实的原则
发挥现有人、财、物资源等的作用,重视人才,挖掘畜牧兽医行业资源的优势,特别是抓好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4、坚持供给主体多元化原则
除政府供给制度!市场供给制度外将社会组织尤其是第三部门纳入制度选择的范围,并且利用制度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进行组合安排,可以扩大制度选择和搜寻的范围,从而使效率目标的选择具有可靠性。
5、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畜牧兽医工作的原则
必须要转变畜牧兽医工作的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四、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是由基层政府、社会公益服务、市场单位与个人多方组建而成。基层政府主要从宏观对畜牧进行综合管理如生产发展、优惠政策、市场规范、卫生监督、强制免疫防疫等。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承认的服务性协会,聘请专家学者或此行业成功人士对会员和广大畜牧业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为增进行业内部沟通承办各种报纸、信息刊物、活动,组织相关的兽药、饲料的生产厂家做企业宣传和知识讲座。协助政府推进当地畜牧业与外地市场的沟通,做好互助合作等工作,推动当地畜牧水平提高。合作化服务机构主要面对市场协调生产原料、养殖、防疫技术出现的问题,更新品种改良,减少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市场化服务单位包括兽药店与诊所,主要提供多种畜牧药品以及解剖、诊疗、指导、培训等作用,是基层畜牧疫病防疫的重要渠道。
五、建立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模式对策
1、走向标准化、市场化、多元化
在目前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应加强政府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投资,在资金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确保正常运行状态,还提供新的疾病的研究,人员培训,引进新设备药物预防研究的事项,鼓励大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其他投资主体的服务机构办服务组织。同时不断提升市场配置功能,推动畜牧兽医行业产业化发展,设立商业服务组织行业培训,严格按照服务人员的行业标准,实现持证上岗,建立动物诊所,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
2、建立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
全国的服务体系改革中成效较高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说是用金钱养职位,按岗位定职责,公开招聘,动态管理,整体改制,实现职工身份置换,即乡畜牧兽医站单位人转变成企业的竞争机制,重组服务中心,员工分化,一部分成为公益性服务的主体,获得政府财政用于畜牧兽医服务的那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另一部分人员则进行较为个人化的经营性服务,每年除上缴中心外,其余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上级主管部门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有权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决定现有服务人员去留,以及防,检疫人员竞岗。
3、坚持防疫双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管理力度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兽医防疫体系,主要由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中心,村、组防疫组织作为补充,组成新格局的兽医防疫机制,解决当前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办公设施,人员分散问题,对畜牧业和兽药进行技术集成,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保障。乡镇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必须首先保护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其发展,加强行政管理,坚持预防双轨目标责任制管理。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双轨制度”,各签订不同的责任书,进行合理的责任分配。
六、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对策
1、筹资机制的建立,乡镇政府的资金的严重匮乏,资金来源不足。致使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位,没有实质的供给主体,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也是如此,改变这现象该从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上做起,只有基础设施的满足才能为乡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提供一定的保障。
2、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在强化公益职能的同时,搞活经营性的职能,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的培训和举行养殖技术的讲座,为他们服务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一般疫病的知识,规范市场,达到真正维护养殖户的利益。从而带动整个体系的高效发展进步,引领正确的发展观。
标准化能够促使企业在统一的标准下,不断调整生产行为,更新生产设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稳定和加强公益性服务事业,放开搞活经营性服务。乡镇兽医是我国农村养殖业最基层的技术力量,但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乡镇兽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加强本地的防疫检疫力度,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对农民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进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在为农民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为其讲解该疫病的一般性知识,规范药品、饲料等市场,维护农民的利益。推行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够有效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能,是强化基层畜牧兽医执法的有效途径。
七、结束语
总之,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完善。作为畜牧兽医的服务人员更要充分掌握现代的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丰,都昌杰,常峰.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7(11):6
[2]胡秉安.农业标准化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3.6:44(5)
关键词:农村;畜牧;兽医;体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畜牧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有一支畜牧兽医队伍作为保障,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
仍有个别领导认为,乡(镇)畜牧兽医站可有可无,不重视基层站建设,不及时兑现工资报酬,反而向兽医站摊派服务创收费,对国家近年来下发、颁发的文件、政策不重视也不落实。政府常抽派乡(镇)站工作人员从事其他中心工作,导致人员不稳定,业务工作抓得少,致使许多基层站同志失去了工作信心,转产投入其它行业。
2、管理体制不顺乡(镇)畜牧兽医站属条块双重管理,业务上受县畜牧事业局指导,人、财、物由乡(镇)管理,体系不顺造成了管理和领导上的混乱。由于人、财、物三权到乡(镇),县畜牧事业局无法行使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工作上形不成合力,久而久之,造成队伍混乱,各行其是,对县局、站分配交办的业务工作敷衍应付。
3、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社会地位低
畜牧兽医工作被很多人看不起,社会地位低,待遇不高,多数同志不愿到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凡是精明能干、年轻的同志均自谋出路,只剩下些年龄偏大的同志,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是难以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进入基层站工作,青黄不接现象严重。
4、畜牧业生产方式落后
畜禽集约化程度低,畜禽散养比例高达60%以上,畜禽散养、放养、混养状态,人畜同院、人禽混杂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防疫条件较差,动物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疫病交叉感染传播的几率较大,对畜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较大。目前这种散养、放养、混养和人畜(禽)杂居的情况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客观上决定了疫病控制和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三、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的原則
1、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构。
2、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必须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体系建设的重点,建立适合当地情况的畜牧兽医体系。
3、以人为本、尊重现实的原则
发挥现有人、财、物资源等的作用,重视人才,挖掘畜牧兽医行业资源的优势,特别是抓好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4、坚持供给主体多元化原则
除政府供给制度!市场供给制度外将社会组织尤其是第三部门纳入制度选择的范围,并且利用制度间的互补性和协调性,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进行组合安排,可以扩大制度选择和搜寻的范围,从而使效率目标的选择具有可靠性。
5、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畜牧兽医工作的原则
必须要转变畜牧兽医工作的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四、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
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是由基层政府、社会公益服务、市场单位与个人多方组建而成。基层政府主要从宏观对畜牧进行综合管理如生产发展、优惠政策、市场规范、卫生监督、强制免疫防疫等。社会公益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国家承认的服务性协会,聘请专家学者或此行业成功人士对会员和广大畜牧业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为增进行业内部沟通承办各种报纸、信息刊物、活动,组织相关的兽药、饲料的生产厂家做企业宣传和知识讲座。协助政府推进当地畜牧业与外地市场的沟通,做好互助合作等工作,推动当地畜牧水平提高。合作化服务机构主要面对市场协调生产原料、养殖、防疫技术出现的问题,更新品种改良,减少畜牧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市场化服务单位包括兽药店与诊所,主要提供多种畜牧药品以及解剖、诊疗、指导、培训等作用,是基层畜牧疫病防疫的重要渠道。
五、建立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体系模式对策
1、走向标准化、市场化、多元化
在目前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应加强政府对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投资,在资金统一管理的基础上,确保正常运行状态,还提供新的疾病的研究,人员培训,引进新设备药物预防研究的事项,鼓励大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其他投资主体的服务机构办服务组织。同时不断提升市场配置功能,推动畜牧兽医行业产业化发展,设立商业服务组织行业培训,严格按照服务人员的行业标准,实现持证上岗,建立动物诊所,完善畜牧兽医服务体系。
2、建立农村畜牧兽医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
全国的服务体系改革中成效较高的管理机制,一般来说是用金钱养职位,按岗位定职责,公开招聘,动态管理,整体改制,实现职工身份置换,即乡畜牧兽医站单位人转变成企业的竞争机制,重组服务中心,员工分化,一部分成为公益性服务的主体,获得政府财政用于畜牧兽医服务的那部分转移支付资金,另一部分人员则进行较为个人化的经营性服务,每年除上缴中心外,其余的收益归个人所有。上级主管部门对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的有权进行监督和指导,并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决定现有服务人员去留,以及防,检疫人员竞岗。
3、坚持防疫双轨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管理力度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兽医防疫体系,主要由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中心,村、组防疫组织作为补充,组成新格局的兽医防疫机制,解决当前农村畜牧兽医站的办公设施,人员分散问题,对畜牧业和兽药进行技术集成,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保障。乡镇畜牧兽医行业的发展必须首先保护畜牧业的发展,根据其发展,加强行政管理,坚持预防双轨目标责任制管理。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双轨制度”,各签订不同的责任书,进行合理的责任分配。
六、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对策
1、筹资机制的建立,乡镇政府的资金的严重匮乏,资金来源不足。致使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位,没有实质的供给主体,畜牧兽医公共服务也是如此,改变这现象该从乡镇地区的基础设施配套上做起,只有基础设施的满足才能为乡镇畜牧兽医公共服务提供一定的保障。
2、创新公共服务的方式,在强化公益职能的同时,搞活经营性的职能,对养殖户进行专业的培训和举行养殖技术的讲座,为他们服务的同时,给他们讲解一般疫病的知识,规范市场,达到真正维护养殖户的利益。从而带动整个体系的高效发展进步,引领正确的发展观。
标准化能够促使企业在统一的标准下,不断调整生产行为,更新生产设备,最终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乡镇畜牧兽医站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稳定和加强公益性服务事业,放开搞活经营性服务。乡镇兽医是我国农村养殖业最基层的技术力量,但是随着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乡镇兽医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加强本地的防疫检疫力度,根据农民的需求调整服务内容,对农民进行防疫知识的宣传,进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讲座。在为农民进行治疗服务的同时,为其讲解该疫病的一般性知识,规范药品、饲料等市场,维护农民的利益。推行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能够有效整合行政执法资源,提高执法效能,是强化基层畜牧兽医执法的有效途径。
七、结束语
总之,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完善。作为畜牧兽医的服务人员更要充分掌握现代的科技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丰,都昌杰,常峰.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7(11):6
[2]胡秉安.农业标准化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与建议[J].中国农学通报,2013.6: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