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四抓三么法”读懂古诗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zid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懂古诗词是进行古诗词鉴赏的前提。若使学生读懂古诗词,走进古诗词世界,把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很重要,教师可尝试用“四抓三么法”指导学生读懂古诗词。
  关键词: 四抓;三么;古诗词
  中学生古诗词鉴赏,其前提是读懂古诗词。古诗词语言凝练,意蕴厚重,具有深广的社会意义和时代精神。古诗词作品与今天相隔较远,对中学生来说,全面理解、深刻领悟诗词的内容和技巧是一件难事。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根源在于教师的教法未能使学生找到学习诗歌的切入点,找不到鉴赏古诗词方法,也没有激发出鉴赏古诗词的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品尝不到学习甜头,获取不了成功的喜悦,渐渐失去学习诗词的兴趣。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教师们不妨用“四抓三么”法引领学生读懂古代诗歌。那么,什么是“四抓”,“四抓”究竟抓什么?“三么”是哪三个“为什么?”
  一、 抓标题,把好诗脉
  标题是诗词眼睛,也是诗词内容的重要载体,起着诗歌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互通的纽带作用。纵观古诗词不难发现,诗词标题总是或多或少地传达出一些显性或隐性信息,只要我们解题准确,很容易找到鉴赏诗词的切入点。如学习梅尧臣的《送何遁山人归蜀》,教师引导学生从标题“送”字、“归”字中把脉,就很轻易地捕捉到是一首送别诗,交代了人物形象、送别地点及其他一些隐性信息,这些信息为我们全面正确解讀诗歌埋下了伏笔。又如学习唐诗《春日秦国怀古》,从诗歌标题“春日”“秦国”“怀古”三个词不难发现,“怀古”一词使我们准确地判断诗歌的题材和诗歌类型和内容,有了解题上的初步把握,接下来整体赏析诗歌就有了方向。因此,在指导学生赏析诗歌时,教师一定要重视解题的重要性。
  二、 抓作者,知人论世
  教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诗词时,要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精神世界。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世。我国古代理论家说过“文如其人”,清代刘熙在《艺概·诗概》中说:“诗品出于人品。”为此我们在赏析诗词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作者所处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如多愁善感、纤柔细腻的漱玉女词人李清照,她的诗笔之境往往体现清淡婉丽而又意境高远;而一生寄情于山水、归隐田园的陶渊明,他的诗作创造的多是清新自然、闲适旷达的意境;又如常常挥毫泼墨书写人生沉浮、世事变幻、壮志难酬的苏轼,他的文笔却寄寓着率性豁达、宠辱皆忘的人生境界。因此,我们要深入欣赏和把握古诗词的内容和意旨,最好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诗词的情志和观点态度有全面的了解。
  三、 抓注释,巧解诗意
  古诗词阅读教材和习题训练中编者会将难理解的词语以及人物、背景、情感等呈现出来,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它传递着诗歌隐含的内容和信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注解,引导学生从注解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而捕捉和推测有关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从中窥见作品的意旨和作者的情感。如阮籍的诗歌《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诗歌附注解①南风:秋风;②伧悢 (liàng) :悲伤。注解的呈现不但帮助我们准确理解“适逢商风起”和“伧悢使人伤”的诗句大意,透过注释自然体悟到作者通过词句要表达的情感。又如严武的诗歌《军城早秋》,作者的生平注解是: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根据注释,结合诗句再去系统分析诗句蕴含的情味和表达的主题就容易多了。我认为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信息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借助注解提供的资料,悟出品析古代诗歌方法,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四、 抓诗句,品读诗情
  诗词作品的创作往往体现了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有自己的发展脉络,从为什么到写什么再到怎么写,即写了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情感,从哪里写到哪里。作者的思路转化也就体现了诗歌的脉络,这就是所谓的“三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写道:“昔人论诗,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弄清楚诗句之间的内部关系,才能理清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诗人创作诗歌总是通过种种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在一起,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诗句就是诗歌的形象、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形式。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透过诗句鉴赏诗歌形象,品析诗歌语言、情感呢?我认为,从抓诗句的形象入手,分析作者抒发情感是读懂古代诗歌的又一切入点。诗歌大致分为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怀古咏诗、即事述怀诗等类型。例如,教学写景抒情诗,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出诗人描摹了什么景色?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其次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景物中寄寓诗人怎样的情感。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诗词,只要抓住“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四句诗一句一景,句句含情,通过写城下茂盛的野草,随意流淌的溪水,无人欣赏落花和鸟鸣,营造了寂静、空旷、荒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凄凉、落寞的伤春之情。
  又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学生通过诗句抓形象,品析特点,鉴赏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才能准确领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代诗歌浩如烟海,我们无法做到每首诗歌的知识点都讲深讲透,训练到位。但是,在指导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时,教师能通过“四抓三么”法快速、便捷地指导学生梳理相关信息资料,找到诗歌鉴赏的切入点,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李志阳.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指津[D].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
  [3]林玲.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D].扬州大学,2003.
  [4]王盛.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
  作者简介: 王月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市,新疆阿克苏市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 宋代书院是众多时代中发展最为成熟、体系最为完整的书院代表,在其课程设置、教学环境、藏书方面上都体现了浓厚的人文特质,本文通过对宋代书院人文性的分析,挖掘出对当今语文学科有一定启示的部分:增设经典文本解读课程,增加文言文的选篇、建构诗情画意的教学方式、扩展课外阅读等。  关键词: 宋代书院;人文特质;小学语文  宋代书院教育是封建社会教育系统发展的成熟阶段,完整的体系、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不
实验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通过“探究小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实验为例,谈一谈如何利用实验教学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树立正确的科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层推进,全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语文课堂。语文教师锐意改革,勇于创新,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摇曳生姿。本文从新颖有趣的活动、积极热烈地讨论、自主创造性地学习、智慧网络课堂等四个方面结合课堂实例予以探讨,并期待语文天地更加绚丽多彩。  关键词: 活动讨论;自主创造;智慧课堂;网络  随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一体四翼”核心素养培养框架给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教学生认认字,读读书,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不要说学习效果会有多好了。造成这样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中缺乏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领会语文教学的特点,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的情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对策  小学之所以开设语文课堂,就是便于学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提出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播放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小视频,也可以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命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写作,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  一、 前言  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需依据新
摘 要: 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如何加强散文课堂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呢?首先是精读,把握主题;其次是快览,明确选材;再次是细研,欣赏手法;最后是慢品,体味语言。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仅供参考。  关键词: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
摘 要: “困在厕所里的老师”是一则笑话,却引起无数老师的共鸣、反思和寻求自我救赎。笑话虽然是笑话,但做老师的都清楚笑话中说的其实是“真事”: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关键词: 救赎;教育;授业解惑  新华网报2015年12月10日宁波慈溪市一职高高二学生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没收,结果学生一气之下跳楼,当事老师挨了处分。2017年10月12日,湖南16岁学生罗某在办公室连捅班
摘 要: 借助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开展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做好研究工作,明确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做好重点的分析工作,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审美困境;突破方法  一、 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
摘 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要努力做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并找到教与学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 学会学习;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