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进展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M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析大脑功能区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胶质瘤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手术方法、技巧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50例患者均行显微镜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07例患者肿瘤全切,占71.3%,43例大部切除,占28.7%,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110例患者恢复良好,40例患者好转,均顺利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结论:临床上在对大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时,运用显微镜神经外科手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胶质瘤、显微神经外科
  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疾病,在颅内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一,约占40%-50%左右,在临床上表现为头痛、癫痫、呕吐、记忆力减退、视神经乳头水肿以及精神障碍等症状[1],患者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颅内出血、脑水肿、神经功能缺失以及颅内血肿等,严重的情况下,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脑胶质瘤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人群趋于年轻化,由于该病具有高发病率、低治愈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的“三高一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上在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为手术治疗,但是传统的手术切除法存在诸多缺点,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05年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50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70例患者为女性,80例患者为男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为(42.1±5.6)岁,病程1周-3年,平均病程为(6.1±3.2)个月,所有患者入院后,经头部CT及MRI全面检查确诊为脑胶质瘤,其中,100例患者出现高颅压症状(头晕、头痛),55例患者存在脑神经功能障碍,30例患者存在运动、语言以及感觉功能障碍,35例患者存在癫痫症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麻情况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让患者保持俯卧、侧卧或者仰卧状态,将床头抬高约15°,头架固定,以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基本依据,根据肿瘤位置确定手术入路,充分暴露肿瘤,尽量用最小的皮层切口,将肿瘤最大程度的暴露出来,避开重要的大血管和功能区皮质,开颅后,将硬脑膜显露出来并剪开,然后在显微镜放大3-15倍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从离肿瘤最近的脑沟或者脑裂处进入,沿肿瘤周边水肿带分离,尽量将肿瘤全部切除。对于体积较大且界限不清的肿瘤,应该先进行瘤内切除,肿瘤内部先减压之后,再沿着周边胶质增生带进行分块切除,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对于供血比较丰富的肿瘤,应该先在肿瘤周边进行水肿带分离,将供瘤血管找到之后,切断供瘤血管,再对肿瘤进行处理。术后,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问题,立刻上报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尽量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
  1.3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上在对脑胶质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标准:(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肿瘤病灶基本消除;(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肿瘤较治疗前缩小50%左右;(3)微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肿瘤较治疗前缩小25%-50%左右;(4)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出现任何变化,肿瘤较治疗前缩小<25%,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
  2. 结果
  2.1术后疗效判断
  2.2术后情况
  在手术治疗后,有20例患者出现短暂性意识障碍,10例患者出现对侧肢体-过性肌力下降,经神经营养、激素以及脱水等对症治疗后,患者在3天左右症状明显缓解,7天后均恢复正常,无1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脑脊液漏以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1例患者死亡,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后,均顺利出院。
  3. 讨论
  脑胶质瘤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多数情况在两个脑叶以上,从脑组织外呈现为指状对脑组织进行深入破坏[2],临床上在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时,手术切除为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将肿瘤最大限度的切除,防止肿瘤继续生长扩大,然而最大限度保持脑组织正常的功能,降低术后肿瘤再次复发的几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是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基本原则。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肿瘤切除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比关系,即肿瘤切除越全面,治疗效果越好,复发率越低[3]。显微外科手术主要是将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对手术切口进行设计,以肿瘤充分暴露为目的,充分发挥骨窗的作用,降低脑组织的暴露面积,从而对神经功能进行保护的一种新型手术治疗法。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5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其中82例患者显效,51例患者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并且在术后,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无1例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由此可见,临床上运用显微外科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几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胜.46例中央回区胶质瘤显微手术治疗体会[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3):273-274.
  [2]苏科.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优势分析[J].医学产业咨询,2013,3(12):34-35.
  [3]王伟明.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策略[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0(3):147-15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与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6例患儿。结果 通过护理以后,观察组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间、止吐止泻时间以及退热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腹泻,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按照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抽取本院150产妇作为案例。150例初产妇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组70例,同期分娩的产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胎儿方位、潜伏期、产力、分娩方式、孕妇心理特征、婴儿出生体重以及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停滞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 05),具可比性。  1.2分析方法  1.2.1研究内容: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超虑(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用于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致超滤量高引起低血压的预防。方法:选择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均增长4—5kg,透析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常规透析和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法,观察透析前、中、后血压及伴随症状和超滤量,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透析组透析96例次,低血压发生率5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海门市包场镇原滨海新区妇女病普查情况。方法:本次选取776例妇女,均为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自海门市包场镇原滨海新区收集,开展普查工作。结果:776例患者,160例患病,总患病率为20.6%。其中乳腺增生占35%(56/160),宫颈炎占32.5%(52/160),阴道炎占30%(48/160),子宫肌瘤10%(16/160),盆腔炎8.8%(14/160),宫颈癌1.3%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对阴道炎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95例门诊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健康教育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0.85%;干预后两组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妇科清洗液清洗
期刊
摘 要:目的:加强儿科门诊管理,提高检验危急值管理质量,确保病儿安全。方法:注重儿科门诊队伍的素质培养,将检验危急值管理在儿科门诊的各个环节中做到贯彻实施。结果:儿科门诊的管理水平提高,杜绝医疗事故的出现。结论:儿科门诊对病儿实施检验危急值管理,使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的病儿能及时得到相应有效的治疗,不会出现严重后果,病儿安全得到了保障。  关键词:儿科门诊;检验危急值管理;实践与体会  检验危急值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与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肾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肾囊肿去顶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下床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下宫颈长度及宫颈指数测定在预测早产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成功分娩的6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正常分娩的归为对照组,出现早产的患者归为观察组,分别为32例。以两组孕妇的宫颈长度以及宫颈指数为衡量的指标,从而研究患者出现早产的原因。结果:对照组的平均宫颈长度是3.66±0.71,观察组的平均宫颈长度是2.66±0.78;对照组的平均宫颈指数是0.3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对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78例排卵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尿促性素治疗,治疗组采用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排卵率、妊娠率、单卵泡发生率、多胎妊娠、0HSS发生率、HCG日生殖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以及其防范对策。方法:选取用于临床护理观察的50例产妇是由我院自2013年4月-2014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对这50产妇在临床护理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合理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进行有效防范。结果:结合这50例产妇的出院时护理满意度调查以及实际护理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等对其进行护理质量评价,其中有45例产妇护理质量优秀、4例产妇护理质量良好、1例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