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预防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患者低血压的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t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超虑(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用于终末期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致超滤量高引起低血压的预防。方法:选择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均增长4—5kg,透析中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进行常规透析和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法,观察透析前、中、后血压及伴随症状和超滤量,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常规透析组透析96例次,低血压发生率51%,超滤量4.0±0.3kg。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组透析144例次,低血压发生率9.7%,超滤量4.3±0.4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的患者,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可减少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致超滤量高引起的低血压,提高超滤量。明显优于常规透析。
  关键词:低血压 超滤量 单超 超滤曲线
  我院部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经济受限及其他原因致每周只能进行2次血液透析治疗,由于间隔期间较长且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致间隔期间体重增长较多,约4—5kg,占干体重的8%—10%,在无法增加透析次数的情况下,为使此类患者避免因液体过多潴留造成心衰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在透析过程中为其设定较高的超滤量,这会增加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患者常因低血压不能耐受血液透析,脱水量和生化指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长此以往,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率。我科对此类患者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的透析方案,观察其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均在我院接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两年以上患者,在既往血液透析中有1/2血液透析次数中发生症状性低血压需要药物干预治疗的门诊病人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35—65岁,透析时间2—4年,透析频率2次/周,4.5小时/次,每次超滤量4—4.8kg,透析前及透析中不服用降压药。
  1.2透析方法:所选病例常规透析治疗16次,共观察96例次。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治疗24次,共观察144例次,两种透析模式自身对照。
  1.3透析方案:使用金宝AK—96血液透析机,金宝6LR透析器,血流量240—260ml/分,透析液流量500ml/分,透析液钠浓度140mmol/L,透析液温度36—36.5摄氏度。单超结合超滤曲线透析方案组(A组):前0.5小时设定单纯超滤量1—1.2kg,0.5—2.5小时超滤量为单超后剩余超滤量的55%, 2.5—4.5小时超滤量为单超后剩余超滤量的45%,总超滤量4.3±0.4kg。常规透析组(B组)透析超滤率恒定,总超滤量4.0±0.3kg。
  1.4低血压判断标准:血液透析过程中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1mmHg=0.133Kpa)或收缩压低于90mmHg,同时伴有头晕、乏力、出汗、恶心、呕吐及胸闷等症状,即可判定为低血压[1]。
  2结果
  两组透析方案发生低血压的情况:A组与B组比较,低血压的发生率下降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1 两种透析方案低血压的发生率
  3 讨论
  透析相关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重要并发症,国外报道血液透析的低血压发生率为20%~30%,国内更有人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3.7%[2]。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致使病人对透析的不耐受,降低了透析的充分性[3]。透析不充分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及心包积液的常见原因,也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与死亡率呈正相关[4]。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的透析方案,可以有效地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在治疗的最初阶段,选择单超的模式,设定比较高的超滤率;经过半小时后,切换回透析模式。由于在单超阶段,患者的血液渗透压改变较小,甚至是由于血液浓缩而略有提高,加大了组织间隙向血管中补充容量,所以患者能够适应更高的超滤率。单超完成后,整体水负荷下降,患者能更加平稳的完成治疗,单超结束后,透析开始阶段,此时由于患者血浆渗透压改变较小,促进组织间液体向血管内移动,因此,透析早期,即使设置稍大的超滤量(通常,在透析过程中0.5—2.5小时的超滤量为单超后剩余超滤量的55%),透析过程中血容量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且能保持循环稳定性。后2小时随着血液中溶质的减少,脱水量也随之降低,而透析中低血压也常在此时发生,所以,调整不同时段的超滤率,能有效降低低血压的发生。此次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的透析方案组与常规透析组比较,低血压的发生率下降41.3%,见表1。因此,我们认为采用单超结合超滤曲线的透析方案可以有效预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致超滤量高引起的低血压。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参考文献:
  [1] 唐长江,赵锁慈,赵辉.低温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改善血透过程低血压的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4):573—574.
  [2]孙世澜,姚国乾,血液净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 368-376.
  [3] 陈锐.可调钠透析减少高危人群低血压及失衡综合证的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8):456-466.
  [4] 施萍,李正.血液透析中温度与血压关系的探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 2(1):70-7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感染病科护理人员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感染病科护理岗位工作环节的研究分析,认为只有进行规范化的科学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正确使用防护用具,运用科学的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防护流程,才能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结论:落实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是减少职业危害的关键。  关键词: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自我防护  感染科护理人员由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36例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抗凝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6例房颤患者中,89例应用华法令进行抗凝治疗,占65.4%,华法令平均用量(2.45±0.40)mg/d,INR平均值为1.90±0.35,未用华法令抗凝47例(34.6%),其中25例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占18.4%,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直肠癌中采用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与腹腔镜手术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间84例老年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10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中,32例接受保守治疗,另71例进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患者中,痊愈20例,残疾11例,1例处于植物生存状态,无死亡病例;手术治疗的71例患者中共有48例痊愈,残疾19例,3例处于植物生存
期刊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因高脂血症、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溶解抑制物由尿中丢失、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增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利尿剂治疗等因素而存在高凝状态。因此,肾病综合征患者极易形成血栓甚至栓塞。有资料报道,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和动脉血栓(arterial thromboembolism,ATE)的年发生率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新生儿黄疸临床诊断中碳氧血红蛋白测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同期、同例数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新生儿动脉化毛细血管碳氧血红蛋白(COHb)以及血清总胆红素(STB)含量。结果:溶血组以及颅内出血组患儿COHb及STB含量均显著高于其相应对照组(P0.05)。  1.2方法: 同时取新生儿黄疸患儿及对照组新生儿动脉化毛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将两组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治疗效果、住院天数及总费用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配合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小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2008年-2013年镇江市丹徒区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定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使用描述流行病学相关方法对镇江市丹徒区2008年-2013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3年丹徒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疾病数十种,共计6500多例,年均报告,发病率在231.65/万,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204.54-259.87/10万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小儿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组)与观察组(综合性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6例患儿。结果 通过护理以后,观察组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间、止吐止泻时间以及退热天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小儿腹泻,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
期刊
摘要:目的:本文研究了产程活跃期停滞的原因,并按照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抽取本院150产妇作为案例。150例初产妇单胎头位,活跃期停滞组70例,同期分娩的产程正常者80例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对两组胎儿方位、潜伏期、产力、分娩方式、孕妇心理特征、婴儿出生体重以及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停滞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0. 05),具可比性。  1.2分析方法  1.2.1研究内容: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