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复习方法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知识点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这样一个现象:知识点能够达到熟记的程度,但是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能力相当差.不仅达不到举一反三,而且正反应用都考虑不周到.举了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如何借助题组,达到知识点巩固的效果.
  【关键词】题组诱导;启;讲;诱;练;议
  
  “题组诱导复习法”主要是通过题组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分析解题思路,使学生悟其原理,明其方法,晓其变化.“题组”的选题必须注意针对性、典型性、灵活性和变通性;教师点拨得适时,启发得恰当是上好课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以启发式为主线,通过“启”“讲”“诱”“练”“议”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完成整个教学任务.下面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复习课的教学来谈谈这种复习方法.
  例1下列关于x的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1)x2-2x+m2=0;(2)x2+(m+1)x+1=0;
  (3)(m+3)x2-mx+1=0;(4)m-1•x2+x=1-m.
  教学过程简述:
  Ⅰ.“启”:(1)(2)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学生答:是.再问学生:(3)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呢?大多数学生答:是.教师则提出(m+3)表示什么值呢?启发诱导,让学生思考.
  Ⅱ.“讲”:回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有些学生悟出其道理:一元二次方程必须二次项系数不为零.明其方法,当(m+3)≠0,即m≠-3时是一元二次方程;当(m+3)=0,即m=-3时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而是一元一次方程.
  Ⅲ.“诱”:启发诱导学生:(4)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呢?提示:注意m的取值范围.
  Ⅳ.“练”:学生思考,演练.
  Ⅴ.“议”:师生共同议论,得出m-1,1-m同时有意义必须使m-1≥0,且1-m≥0m=1,因而m-1=0,故(4)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组题,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准确性和逻辑思维的深刻性.
  例2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x-2)2-6=0;(2)x2-60x+864=0;
  (3)x2-3x-10=0;(4)x2-6x+1=0.
  教学过程简述:
  Ⅰ.“启”:(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分解因式法.
  Ⅱ.“讲”:(4)公式法,说明公式是解一元二次方程之根本.
  Ⅲ.“诱”:启发学生把(4)小题用其他方法做(如配方法).
  Ⅳ.“练”:学生解第(4)小题.
  Ⅴ.“议”:指出“适当”二字的重要性,解题必须选择最佳解题途径.通过这样的讲述练习,可以培养学生解题思路的广阔性和逻辑思维的灵活性.
  例3解下列关于x的方程(课堂练习与讲解):
  (1)x2+2=22x(一、二组做).
  (2)6x2-(3+2)x+1=0(三、四组做);
  (3)(a-b)x2+(b-c)x+(c-a)=0(a≠b)(讲解).
  讲解(3),公式法的關键点是把判别式凑成完全平方式.
  Δ=(b-c)2-4(a-b)(c-a)=…=(2a-b-c)2.
  例4(1)当m为何值时,方程x2+(m2-2)=(2m+1)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关于x的二次方程(a-b)x2+(b-c)x+(c-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证:b+c=2a.
  (3)若a,b,c为△ABC的三边,求证:b2x2+(b2+c2-a2)x+c2=0没有实数根.
  教学过程简述:
  通过第(1)小题,启发学生复习判别式的概念,教师小结.对第(2)小题,启发诱导学生做,学生很快发现,由例3的第(3)题直接可以得出Δ=(2a-b-c)2=0,进一步教师再启发学生观察,注意到:(a-b)+(b-c)+(c-a)=0,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有一根是x1=1,因而x2=1,于是根据韦达定理得1=x1x2=(c-a)/(a-b),从而2a=b+c.对第(3)小题,要证方程无实根,只要证其判别式Δ<0,关键是启发学生,注意到△ABC三边a,b,c的不等量关系: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两边只差小于第三边.实为a+b-c>0,b+c-a>0,c+a-b>0,要用上这些条件,那么判别式中就可能要出现任两边之和减第三边的这个因子,因而想到对判别式分解因式:于是有Δ=-(a+b+c)(b+c-a)(a+b-c)(c+a-b).
  通过例4,培养学生分析解题思路的习惯和逻辑思维的独创能力.
  课后语:教学实践表明,采用这样阶梯题组,递进式的题组诱导复习法,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是十分有益的,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师普遍感到这样的复习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开发了学生的智能.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数学讲求逻辑思维,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逻辑推理能力.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提高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层层推进,步步为营,递进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逻辑思维;递进式教学    高中数学是高等数学学习的准备阶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只有按照一定的数学思想,根据一
期刊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先生有一句朴素而富有哲理的名言:“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完成顾先生所提的“听懂——做出——说出”的过程呢?顾泠沅教授提出了变式过程模式,它永远是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主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变式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应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优先选项.无论是高一、二的新课教学,还是高三的复习备考教学,对数学变式问题设计的实践与研究,都应该引起
期刊
【摘要】 教师要想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引导我们的学生全过程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脑. 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师要注意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动口;动脑;动手;初中数学;思维    目前我国的各种教育理论都是强调学生的学,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动”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学,这里的“动”指动口、动
期刊
例1 (201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数学第19题)已知:函数f(x)=x+2a2x+alnx.(1)求f(x)的单调增区间.(2)设a=1时,g(x)=f′(x),问: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函数g(x)的图像上任意不同两点连线的斜率都不小于k?若存在,求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在解(2)时,当a=1时,g(x)=1-2x2+1x,假设存在实数k,使得g(x)的图像上任意
期刊
【摘要】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在传授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素质的精髓与灵魂.数形结合是中学数学思想中的重要数学思想之一,渗透于数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笔者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图像解法》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从不同的角度体验了数与形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次函数图像;数形结合  案例背景  现代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
期刊
【摘要】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是一套从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全方位改革的教材. 它充分体现了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命的活力. 如何彰显教材的优势,用好课程资源,考验着每一位数学教师的理念和能力.   【关键词】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调用经验,让教材“近”起来  生活是数学的来源,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 善于捕捉生活的现象,沟通教材
期刊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课时数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练习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下面就结合《素数合数练习课》谈一些体会:  一、用活动的面孔改变练习题的呈现形式   课伊始,便设计了一个走迷宫的活动. 教师指出:同学们走的时候都是沿着怎样的数走的?其他岛上的数都是什么数?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想一想我们是从什么角度去研究自然数而得到素
期刊
平行与相交是空间与图形的范畴,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的基础上,对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为以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必然会经历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发展过程,“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是空间与图形内容的主要目标. 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
期刊
【摘要】 “减负的目的不是为减负而减负,不是以牺牲教学效果为代价的.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关注减负,实施减负,也因“减负”学生,使自己的教学从题海中腾身,从量的灌输变为质的进步,从而让数学课真正跃入孩子的心田,更加深受孩子喜爱!我主要通过转变观念,精讲例题,精选习题,减量练习来实施减负. 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作业”与“减负”的桥梁,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关键词】
期刊
画家画画,讲究留点空白. 音乐家演奏音乐,重视无声胜有声. 目的都是留给欣赏的余地.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在细针密线,鞭辟入里的同时,给学生留点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空白”. 这正如教育家所说:“课上,教师绝禁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唱独角戏,而把不少时间拨给学生默默自学;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围绕某一专题沸水旋风热烈讨论,更给每名学生独自静静思考的充足时间;教师有时宛如率兵攻关一般地带领学生板演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