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真正的“枪王之王”?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电影《枪王之王》(Triple Tap)是由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英皇电影、SMG联合打造的时尚悬疑动作片。剧中人物语言机智果敢,反映了人物心理变化。而会话含义理论作为语用学重要理论之一,对于人物会话具有较强的分析力和解释力。通过该理论对人物对话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人物心理,更好地理解影片内涵。
  关键词 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 违反准则
  
  一、引言
  
  电影《枪王之王》(TripleTap)是由尔冬升导演的一部关于枪王、男人、情感、人性、心理之战的悬疑动作片。该片以极为刺激的,实战射击运动为起点,香港某基金经理关友博在比赛中打破保持许久的射击记录,获得冠军,比赛中他结识了警员庄子维。还枪途中,关友博巧遇劫案,以自己精湛的枪法击毙了四名劫匪,但由于无杀人动机被无罪释放,因此在市民眼中,他成了见义勇为的“大英雄”,是在道德与法律的较量中,代表“道德”一方的胜利者。然而警员庄子维却在老枪王苗志舜的提醒下重新将关友博设为疑犯,发现他因投资失败而精心设计了这场劫案,最后庄子维通过一次次与关友博的心理较量,设局围捕了这位投资精英、枪战之王。剧中人物通过“斗勇”,上演了一出比枪法、赛速度的争夺枪王之战i通过“斗智”展开了一场警匪之间你来我往、不相上下的心理博弈。剧中人物语言设计巧妙,人物间的对话表面上虽是闲话,但实则是在刺探虚实,由对方反应观察对方是否在说谎,从而使整部戏在语言上十分有张力。对片中人物语言进行会话含义分析,可以揭示影片是如何巧妙地通过语言突出角色性格及心理活动变化,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领会影片是十分有益的。
  
  二、会话含义理论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美国哲学家格赖斯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也就是说,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要符合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这些原则使得谈话双方可以继续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否则答非所问,互不关联,谈话便无法有效进行。由此,格赖斯将合作原则细化为四条准则:
  A,数量准则:(a)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b)所说的话不应超出所需要的信息。B,质量准则:努力使说的话是真实的。(a)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b)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C,关系准则:要有关联。D,方式准则:要清楚明白。(a)避免晦涩;(b)避免歧义:(c)要简炼(避免哕嗦);(d)要井井有条。然而在人们的实际交谈中,并不都是严格遵守着这些准则,因此格赖斯指出,话语的含义不仅仅是其字面意义,当说话人明示地或故意地违反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时,就可能产生会话含义。例如片中实战射击比赛结束后,关友博同枪场工作人员的对话。枪场职员:“忘记恭喜新枪王了,去哪里庆祝啊?”关:“交完枪,还要回公司加班,金融风暴还没过呢。”对话中,关友博并没有直接说明去不去庆祝,去哪里庆祝的事情,而是转换了话题,违反了关系准则,暗示着自己不能去庆祝,此时需要听话人剔除表面意义,寻求说话人话语的真正含义。
  
  三、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片中人物心理
  
  本片的一大看点便是人物的心理戏,通过主人公间的对话及心理变化,抽丝剥茧地发现案情的本来面目。在台词的设计上,本片也多次运用会话含义的手法,让人物间的对话拥有一种弦外之音,通过这种特殊的语言效果,使观众紧密地跟随影片,逐渐感受人物复杂细微的心理活动。下面将人物关系分为三条线索,利用会话含义理论逐一分析人物的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线索一:真正的枪王之争——新枪王关友博与最具潜质枪王庄子维
  (案情发生后,关友博与庄子维在监狱中)
  庄:
  “有一个女孩儿在他爸的葬礼上看见一个男孩儿,一见钟情。一个月后,女孩儿的姐姐被谋杀,凶手竟然是这个女孩儿。为什么她要杀她姐姐?”
  关:
  “只有再办一次葬礼,才可以再见到那个男孩儿。所以她杀了她姐姐。”
  庄:“就为了见一个人值得吗?”
  关:“她是一个自闭和偏执的人,只会顺从自己的思维去做事,她没得选择。”
  庄:“我没读过心理学,不过很感兴趣,所以常常看这类的书。”
  关:“既然你怀疑我,是不是应该等我的律师在场,再回答你的问题呀?”
  庄:“你是唯一的目击证人,我必须扣留你协助调查。”
  其中,关友博并没有简单回答女孩儿杀死姐姐来再见一次男孩儿是否值得,而是通过大量的语言解释。意欲说明那个女孩儿的做法是有理由的,违背了数量准则。另外,警员庄子维并没有直接说明他怀疑关友博,而关友博却在二人的对话理解中直接挑明自己应该在有律师在场的情况下,才肯回答他的问题,违背了关系准则。人物对话的你来我往,好不激烈,二人将犯罪心理学元素作为一较高下的武器,哪怕是一句说错的话或是一个游离的眼神,都可能让自己败下阵来。
  (在警局,庄子维确认关友博就是案件的操纵者)
  庄:“我想问问你,杀了人晚上能睡得好吗?”
  关:“想用压力逼我?你恐怕还要多看几本书。”
  庄:“由于人有良知,所以不是每个人都为了求生就会伤害别人。你有没有良知?”
  关:“如果你有证据可以马上告我。”
  对话中,对于庄子维提出的问题,关友博一律采取回避态度,违背了关系准则。一邪一正,一黑一白的较量正式展开了。关友博青年才俊,对枪有着极高的天赋,因为在行所以痴狂,从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他个性冷静、谨慎、机智,甚至在庄子维已经猜到他是杀人凶手的时候,也能审时度势,因为他知道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杀了人或和整个案件有关。庄子维,警界精英,年轻有为,玩枪仅一年就能成为和关友博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并且凭借着他的高智商,最后以心理学的方法,逼出关友博自现原形,在是与非的战争中赢得了胜利。
  线索二:老枪王的提醒——苗志舜的老道
  苗:“他真的没问题啊?”
  庄:“哪个?”
  苗:“赢我们的那个人啊。”
  庄:“怎么会?没疑点、没动机,还有花不完的钞票。”
  苗:“那些富豪都很有钱,怎么都不退休啊?”
  庄:“真的不会啊。”
  庄:“怎么样?犯人什么心态?”
  苗:“我是在呼吸新鲜空气。”
  在老枪王长时间的沉默后,庄子维好奇的问话并没有得到苗志舜真实的回应,“我是在呼吸新鲜空气”明显是假话,他明明就是在缜密地分析着,但却出于某种原因没有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违反了质准则。或许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亦或是期待与关友博再决高下,庄子维起初并不认为关友博是幕后黑手,但是在老枪王、老警员的提醒下,他开始把目光渐渐投向关友博,最后锁定目标,设局围捕。因此,苗志舜在片中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当年风光无限的警员,在一次失利后退居二线,却默默地为警队散发着余热。
  线索三: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邵安娜与关友博
  邵:“恭喜你啊!”
  关:“所有人都知道,你才是幕后操盘的人,你应该多谢我替你拿奖才对。可以走了吗?”
  邵:“别那么小孩子气,这里的人对你都很有帮助。”
  面对女上司的道贺,关友博却不予感谢,违背了量准则,暗含自己并不需要她的恭喜,也比较反感这项来之过易的荣誉。同时,邵安娜也并没有同意关友博离开,而是以这里的很多人对他的事业有帮助为名留下了他,违背了量准则。影片中邵安娜事业上八面玲珑,因为喜欢关友博,对其不断提拔,同时也寄予厚望,但是她的爱过于强势,她的爱之深、护之切反而成了关友博事业和感情上的阴影,也严重挫伤了男人的自尊,在反抗的内驱力下,才最终使关友博一步一步地走上了犯罪的深渊。
  
  结语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维的手段,不同的表达方式体现着不同的思维和想法,会话含义理论使我们从简单的话语表达下走向人物内心更深层次的探究。在这场枪王之争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枪王之王?观众可以有不同的定义和评价标准,我想对于枪王的认可,不应仅仅停留在高超的枪法上,更应是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一种正确的面对世间感情的平稳心态。
其他文献
[摘要]结构主义理论对于电影意义重大。采用结构主义的叙事风格,通过各种二元对立要素的展示,可揭示影片的内涵,推动情节的发展。电影《阿甘正传》用诙谐的故事情节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关键词]《阿甘正传》 结构主义 成功之道    一、引 言    运用于电影作品的分析,结构主义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同时也是一种分析方法出现的。他对于作品的关注从内容分析转向形式的研究,热衷于剥离纷繁复杂的表象剖析出
【摘要】军事题材电影创作的发展,不仅关系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和电影艺术观念的演变,更关联着我们特有的文化传统、民族经历,社会价值取向和大众审美习惯,在社会转型期,如何从本身固有的特征出发,在电影市场化的大潮中积极变革,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取长补短,寻找一条可行的道路,就成为我们的军事电影创作应该探讨的问题,而我们本土军事电影创作力量,应该承担这份思索。  【关键词】中国军事电影 美国军事电影 英雄主义 国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经典,小说描写了一个富家子弟拒绝进入伪善、虚假的成人世界,愿做一个精神家园一麦田里的守望者,去守望人类纯真的童年,去守望这一块自由、欢快还未曾污染的麦田。由此,充分隐含了作者渴望回归童年、回归美好大自然的良好愿望,体现了作者的一种健康的精神生态思想。  关键词 自然 童年 生态批评 精神生态    一、引言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
[摘要]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反映社会意识形态。同时社会意识形态催生艺术的发展变化。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社会意识形态是构成艺术特殊性质的元素之一,但艺术不等于社会意识形态。如果艺术的发展被社会意识形态完全掌控,艺术家也自愿成为社会意识形态控制下的一种工具,那么艺术的魅力将不复存在。  [关键词] 艺术 社会意识形态 干预  doi:10.
【摘要】张艺谋影片中展示的是对个体生命的张扬,表面上是反传统,但他的骨子里仍然是对社会约定习俗的认可。他对生命的张扬仅仅是反思。贾樟柯展示的是对人物隐痛的关注,虽然没有提到反传统的角度,但是对人物隐痛则表达出宽容。从张艺谋到贾樟柯,是意识到具体的深化,是反思到宽容的深化。  【关键词】张艺谋 贾樟柯 反思 宽容    第五代导演主要是指“文革”时期被耽误学业。落脚在乡村插队或工厂从事体力劳动,新时
[摘要]  中国贺岁电影历经十余年的培育与发展,渐趋成熟。从冯小刚的贺岁片《甲方乙方》问世,到2010年异常火爆的贺岁档,这十二年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实现了从冯氏贺岁一枝独秀到多极混战掘金贺岁的转变。2010年的贺岁档跨度超长,跨类型、多层次、低口碑成为新的特点。通过繁荣背后的乱象分析,我们更加理性地期待来年中国贺岁电影的精彩。  [关键词]  贺岁片  贺岁档 掘金贺岁
【摘要】他将钢琴还给她,他玩够了,这些相会,令他觉得自己似嫖客,他想她关。他,但她没有,琴是她的,她走吧。他不开心,因为他只会想着她,什么也不能做,这是他痛苦的原因,睡不好食不好,所以她若没带任何感情来的话,请她离开,走,走!出去!离开他的地方。  【关键词】哑 男性霸权 欲望    一、哑    电影的主人公艾达。从6岁时的那场意外事故之后就再也没有说过话了,也许心爱男朋友的离去给她的身心都带来
【摘要】 90年代成名的国际电影女明星章子怡展示的新形象与文化风格颠覆了传统的中国女性银幕形象,重建了外国人对新中国女性的认知。与此同时,章子怡被多种媒介(新闻、报纸、杂志、网络等)强烈关注、炒作与解说,激起了人们非难与赞美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体验。明星的社会影响力,不仅取决于该明星的个人资质与表演才华,明星背后潜在的社会历史背景、电影产业机制、宣传话语等要素所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
[摘要]王蒙在《活动变人形》中塑造了几位女性形象,其中姜静珍这个形象最有其深刻性和社会警示意义。姜静珍是个独特的矛盾的女性形象,外表的粗鲁和野蛮,与内心的自怜和温柔,使她形成一个奇怪的复合体。内在矛盾的无法调节源于她内。痛苦的无法有效地驱除,她的“守志”的决心和坚定,与守寡的痛苦相冲突,更加重了她的疑心和凶恶,在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我救赎,这就是姜静珍这个人物悲剧的最终所在。  [关键词]姜静珍 “
[摘要]《大象》是作者格斯·范·桑特不断对电影语言和形态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部获奖作品。“奇怪”的故事叙述结构,没有中心主人公,超长的镜头等等反传统的拍摄方式,极大地敲击了笔者对电影“刻板”的印象。生活的真相仿佛是碎片般地被每一个人掌握,可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握完整,正如影片中“盲人摸象”的暗喻一般。  [关键词] 《大象》 碎片 长镜头 去好莱坞化    “制造爱,而不是战争。”这就是格斯·范·桑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