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原因在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数字、数学观念尚处在形成时期。另外,小学数学各个阶段涵盖的内容不一样,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自然也应该丰富多彩。从课前准备、讲述、课后练习纠正几个环节来看,我们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跨越学生的儿童期和准青春期,其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值得我们研究。同时,我们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成人和儿童的认知方法不同,导致了很多教学工作中不习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另外,在课前准备阶段,往往容易出现老师沿用“老黄历”,学生根本不进行课前预习准备的消极局面;另外,由于数学涉及的东西既包括数字的,也包括图形的,就需要我我们更多地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作业布置阶段,我们往往片面注重枯燥的记忆和题海练习,而缺乏针对性地布置和自主设计,这就容易导致一刀切的情况;另外,在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后,往往缺乏有耐心的辅导,而这也是最能体现责任心的地方。笔者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浅谈小学教育。
一、低年级的小学教育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在教简单的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小棒来进行辅助教学。另外,在讲到乘除法的时候,应该从形象归纳法出发,然后逐步引入规律、逻辑,如果不能够用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那么这样的教学注定是低效率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除了注重学生的年级阶段外,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在多年的经验中形成了要学生来适应自己的心态,也就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
二、教师备课更新率不够,学生预习没有落到实处
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牵涉到一个计划的问题。只有做好了备课工作,才能够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的,更新教案不是要对教学目标作多大的调整,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衔接,要从学生关心的亲近的话题进行引入,做到亲近自然。另外,教学工作应带有鲜明的目的,而这些目的也应该做到分阶段、分版块。例如,要想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就应该做好教学目的的分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数字的意义,了解十进制的基本原理,了解加减法的现实例子便于他们理解。
三、教学讲述方式单一,不注重教学方式的革新
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要受多方面的制约:学生本身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的素质和方法,但是主要和我们讲述的方法有关。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层次、境界,但是我们可以让教学更加形象。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基本图形认知相关章节。我们提到线、线段、直线、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之间的联系展示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的软件也是很多的,比较常用的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该软件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同时能够配合一定的文字讲解和动画展示,方便教师运用。另外,还有很多平面图形处理软件,例如photoshop、几何画板等等。
四、作业布置思路陈旧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往往是按照课后练习题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在题海中机械重复。同时,几乎没有教师能按照因材施教的思路来对学生区别对待,完全不顾学生的层次和能力进行统一布置。同时,教师的能动性没有得到体现,很多时候,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命题训练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题目设计得当,往往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回顾学习的知识,还起到应有的检测、促进作用。命题的亲近原则在课改的推动之下,表现尤为明显。有很多身边的例子都被编入了应用题当中,这也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命题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类问题,这样的题目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一些贴近生活的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在限制于课本,而是可以将生活化的数学规律作为解题的重要参考。
五、针对性辅导不够
在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内容丰富,课后题目设置这几个环节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之前反馈的情况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虽然要教师来进行和详细的辅导是不现实的,因为毕竟教师的负担也很重,但是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和期末的时间进行集中式的辅导,这或许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法。
六、对策建议
只有系统总结我们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针对以上谈到的几个环节,我们有如下对策建议:
(一)做好学生心理的研究。学生心理是我们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有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形象的事物,有的更容易接受有规律的事物,有的习惯于接受身边的例子。总之,教学者一定要做好学生心理的研究,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做好教案更新和学生预习的组织工作。教案更新的重点在于是内容更易于被不同的学生接受,也就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同时,要做好形同虚设的学生预习工作,要明确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老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设置几个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进行预习,并且在上课开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以便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做好预习。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有条件的学校、班级,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让教学变得十分生动,例如在讲述各种图形的时候,可以引入计算机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图形的面积、体积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四)做好课后作业的区别布置和教师命题。部分学生情况一刀切布置一样的题目是违背原则的,做到区别对待和教师命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做题的针对性,让他们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五)做好针对性辅导。如果时间允许,应该鼓励在课间学生提问,这样可以尽早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期末进行集中辅导,教师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提高,当然,这也是十分考验教师责任心的。
参考文献:
[1]白杰.浅议如何基于教材,开发数学资源[J]初中数学教与学
[2]卢玉金.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山东卷)评析[J]山东教育
[3]赵军.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J]初中数学教与学
[4]邱文.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J]成才之路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 对策
小学数学教学跨越学生的儿童期和准青春期,其中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值得我们研究。同时,我们在低年级的教学中,由于成人和儿童的认知方法不同,导致了很多教学工作中不习惯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另外,在课前准备阶段,往往容易出现老师沿用“老黄历”,学生根本不进行课前预习准备的消极局面;另外,由于数学涉及的东西既包括数字的,也包括图形的,就需要我我们更多地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作业布置阶段,我们往往片面注重枯燥的记忆和题海练习,而缺乏针对性地布置和自主设计,这就容易导致一刀切的情况;另外,在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后,往往缺乏有耐心的辅导,而这也是最能体现责任心的地方。笔者将从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浅谈小学教育。
一、低年级的小学教育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跟成年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在教简单的加减法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小棒来进行辅助教学。另外,在讲到乘除法的时候,应该从形象归纳法出发,然后逐步引入规律、逻辑,如果不能够用低年级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那么这样的教学注定是低效率的。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除了注重学生的年级阶段外,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很多教师往往在多年的经验中形成了要学生来适应自己的心态,也就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的研究。
二、教师备课更新率不够,学生预习没有落到实处
备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这牵涉到一个计划的问题。只有做好了备课工作,才能够明确各阶段的教学目的,更新教案不是要对教学目标作多大的调整,而是要做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衔接,要从学生关心的亲近的话题进行引入,做到亲近自然。另外,教学工作应带有鲜明的目的,而这些目的也应该做到分阶段、分版块。例如,要想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就应该做好教学目的的分级,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数字的意义,了解十进制的基本原理,了解加减法的现实例子便于他们理解。
三、教学讲述方式单一,不注重教学方式的革新
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要受多方面的制约:学生本身特点,教学内容,教师的素质和方法,但是主要和我们讲述的方法有关。我们无法改变学生的层次、境界,但是我们可以让教学更加形象。例如,在小学数学的基本图形认知相关章节。我们提到线、线段、直线、三角形、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等。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之间的联系展示出来。我们可以利用的软件也是很多的,比较常用的是powerpoint演示文稿,该软件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同时能够配合一定的文字讲解和动画展示,方便教师运用。另外,还有很多平面图形处理软件,例如photoshop、几何画板等等。
四、作业布置思路陈旧
在布置作业时,我们往往是按照课后练习题布置大量的题目让学生在题海中机械重复。同时,几乎没有教师能按照因材施教的思路来对学生区别对待,完全不顾学生的层次和能力进行统一布置。同时,教师的能动性没有得到体现,很多时候,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命题训练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题目设计得当,往往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回顾学习的知识,还起到应有的检测、促进作用。命题的亲近原则在课改的推动之下,表现尤为明显。有很多身边的例子都被编入了应用题当中,这也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同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席卷,命题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经济类问题,这样的题目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一些贴近生活的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在限制于课本,而是可以将生活化的数学规律作为解题的重要参考。
五、针对性辅导不够
在做好课前的准备,课堂内容丰富,课后题目设置这几个环节之后,教师就可以针对之前反馈的情况和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虽然要教师来进行和详细的辅导是不现实的,因为毕竟教师的负担也很重,但是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和期末的时间进行集中式的辅导,这或许是一个可行性较高的方法。
六、对策建议
只有系统总结我们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针对以上谈到的几个环节,我们有如下对策建议:
(一)做好学生心理的研究。学生心理是我们教学的首要考虑因素,有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形象的事物,有的更容易接受有规律的事物,有的习惯于接受身边的例子。总之,教学者一定要做好学生心理的研究,彻底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二)做好教案更新和学生预习的组织工作。教案更新的重点在于是内容更易于被不同的学生接受,也就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更新上。同时,要做好形同虚设的学生预习工作,要明确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老师在教学开始之前,可以设置几个预习题目,让学生带着这些题目进行预习,并且在上课开始前对这些问题进行提问,以便检测学生是否真正做好预习。
(三)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有条件的学校、班级,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让教学变得十分生动,例如在讲述各种图形的时候,可以引入计算机对这些图形进行分析,同时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这些图形的面积、体积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四)做好课后作业的区别布置和教师命题。部分学生情况一刀切布置一样的题目是违背原则的,做到区别对待和教师命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做题的针对性,让他们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五)做好针对性辅导。如果时间允许,应该鼓励在课间学生提问,这样可以尽早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在期末进行集中辅导,教师针对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提高,当然,这也是十分考验教师责任心的。
参考文献:
[1]白杰.浅议如何基于教材,开发数学资源[J]初中数学教与学
[2]卢玉金.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山东卷)评析[J]山东教育
[3]赵军.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J]初中数学教与学
[4]邱文.初中数学的数学思想方法[J]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