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近6年来我院确诊为帕金森病患者42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美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将美多巴减量并加服盐酸普拉克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和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治疗后第4、8、12周UPDRS Ⅳ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第4、8周UPDRSⅣ评分低于治疗前,但第12周评分升高了0.08,差异不明显( ),治疗后第12周两组UPDRSⅣ评分有显著差异( )。结论: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改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优于单一用药,且安全可靠。
关键词:帕金森;普拉克索;美多巴
在应用左旋多巴(1evodopa,LD)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40年后,它仍然是金标准用药。但随着左旋多巴的长期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多种多样的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用量,同时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的抑郁症状[1]。因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美多巴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01月01日~2014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20例帕金森患者,Hoehn-YahrⅠ级98例,Ⅱ级81例,Ⅲ级112例,Ⅳ级129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12:98,年龄46~84岁,平均(60.1±5.3)岁,病程1~13年,平均(5.1±2.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07:103,年龄47~87岁,平均(62.2±5.1)岁,病程2-15年,平均(4.8±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n-Yahr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美多巴治疗(美多巴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初始剂量62.5mg/次,2次/d,后逐渐增量至250mg/次,3次/d,1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森福罗,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10355),初始剂量为0.125mg/次,3次/d,隔周逐渐增量至0.5mg/次,3次/d,12周为1个疗程。在用药加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情况,日剂量4.5mg为最高量,分3次服用,以患者症状达到稳定时的用药量作为持续给药维持剂量。
1.3 疗效评价
采用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分,其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UPDRSⅡ,运动障碍采用UPDRSⅢ,治疗并发症采用UPDRS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校验,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4、8、12周UPDRSⅣ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第4、8周UPDRSⅣ评分低于治疗前,但第12周评分升高了0.08,差异不明显 ( );治疗后第12周两组UPDRSⅣ评分有显著差异( ),见表2。
3 讨论
帕金森病在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直位居前列,在我国更是居高不下。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急需有效的药物治疗[2]。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普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和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异常,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进而引发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衡,患者以机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多以静止性震颤为首发症状[3]。
目前临床研究中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则均为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从而减慢疾病进程,并缓解帕金森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美多巴与普拉克均为帕金森病的常见临床用药[4]。二者联用临床疗效较好但仍存在一定弊端[5]。美多巴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之一,主要药物机制为兴奋多巴胺受体,并降低左旋多巴浓度,清除自由基,维护多巴胺神经元作用[6]。
在早期临床应用中,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对其临床疗效无影响而备受推崇。观察组使用的普拉克索属于完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达到90%,并可通过口服达到完全吸收至最高血药浓度从而确保其疗效。同时普拉克索可与多巴胺D2、D3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避免多巴胺细胞和黑质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减缓帕金森病进展从而发挥显著、稳定的临床疗效[7]。
本次研究观察发现,单用较大剂量美多巴会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普拉克索与美多巴联用可减少美多巴的用量,能减轻或推迟长期大剂量服用美多巴所引起的运动波动、异动症等各种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震颤、抑郁症状。结果显示,二者联用会降低UPDRSⅣ的评分,明显优于单用美多巴组( )。
笔者分析这主要由于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美多巴的用量则相应减少,致使因用药量增多而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而对两组美多巴日平均用量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当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多种,是否均适用于与美多巴联用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改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优于单一用药,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君.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3,50(5):58-59.
[2] 黄载文.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74-75.
[3] 张克忠,袁永胜,宋春杰等.盐酸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11-14.
[4] 尹世敏,王磊.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2013,8(1):132-134.
[5] 李芳君,徐仁佃.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临床表现产生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35-136.
[6] 周泽仁.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29-30.
关键词:帕金森;普拉克索;美多巴
在应用左旋多巴(1evodopa,LD)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40年后,它仍然是金标准用药。但随着左旋多巴的长期应用,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反应及多种多样的运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使用可降低左旋多巴的用量,同时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多存在的抑郁症状[1]。因此本文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美多巴联用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01月01日~2014年12月31日笔者所在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20例帕金森患者,Hoehn-YahrⅠ级98例,Ⅱ级81例,Ⅲ级112例,Ⅳ级129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112:98,年龄46~84岁,平均(60.1±5.3)岁,病程1~13年,平均(5.1±2.4)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07:103,年龄47~87岁,平均(62.2±5.1)岁,病程2-15年,平均(4.8±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Hoehn-Yahr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用美多巴治疗(美多巴片,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198),初始剂量62.5mg/次,2次/d,后逐渐增量至250mg/次,3次/d,1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森福罗,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110355),初始剂量为0.125mg/次,3次/d,隔周逐渐增量至0.5mg/次,3次/d,12周为1个疗程。在用药加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情况,日剂量4.5mg为最高量,分3次服用,以患者症状达到稳定时的用药量作为持续给药维持剂量。
1.3 疗效评价
采用帕金森氏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进行评分,其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采用UPDRSⅡ,运动障碍采用UPDRSⅢ,治疗并发症采用UPDRSⅣ。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数据,正态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校验,以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4、8、12周UPDRSⅣ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对照组治疗后第4、8周UPDRSⅣ评分低于治疗前,但第12周评分升高了0.08,差异不明显 ( );治疗后第12周两组UPDRSⅣ评分有显著差异( ),见表2。
3 讨论
帕金森病在老年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中一直位居前列,在我国更是居高不下。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急需有效的药物治疗[2]。研究表明,帕金森病患者普遍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和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异常,导致多巴胺合成减少,进而引发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失衡,患者以机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多以静止性震颤为首发症状[3]。
目前临床研究中治疗帕金森病的主要原则均为增加患者脑内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从而减慢疾病进程,并缓解帕金森病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美多巴与普拉克均为帕金森病的常见临床用药[4]。二者联用临床疗效较好但仍存在一定弊端[5]。美多巴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之一,主要药物机制为兴奋多巴胺受体,并降低左旋多巴浓度,清除自由基,维护多巴胺神经元作用[6]。
在早期临床应用中,由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进行性丢失对其临床疗效无影响而备受推崇。观察组使用的普拉克索属于完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达到90%,并可通过口服达到完全吸收至最高血药浓度从而确保其疗效。同时普拉克索可与多巴胺D2、D3受体进行选择性结合避免多巴胺细胞和黑质神经细胞损伤,进而减缓帕金森病进展从而发挥显著、稳定的临床疗效[7]。
本次研究观察发现,单用较大剂量美多巴会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普拉克索与美多巴联用可减少美多巴的用量,能减轻或推迟长期大剂量服用美多巴所引起的运动波动、异动症等各种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震颤、抑郁症状。结果显示,二者联用会降低UPDRSⅣ的评分,明显优于单用美多巴组( )。
笔者分析这主要由于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后,美多巴的用量则相应减少,致使因用药量增多而产生的不良反应降低,而对两组美多巴日平均用量的统计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结论。当然,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有多种,是否均适用于与美多巴联用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普拉克索联合美多巴能有效控制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改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更优于单一用药,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彭文君.盐酸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3,50(5):58-59.
[2] 黄载文.美多巴联合盐酸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1):74-75.
[3] 张克忠,袁永胜,宋春杰等.盐酸普拉克索改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4):11-14.
[4] 尹世敏,王磊.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2013,8(1):132-134.
[5] 李芳君,徐仁佃.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临床表现产生的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135-136.
[6] 周泽仁.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