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一个“情”字进行语文教学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rningD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34-01
  “文情并茂”是人们对一篇好的文章极好评价。这个“情”是文章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它与作者创作的激情是完全一致的。就作者的创作来说,“情” 先乎“文”。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的“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意思。白居易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但就讲文者、观文者来说,又是“披文以入情”(刘勰语)。
  作者通过作品来表达“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应该从各个方面深入地挖掘出这个“情”,生动地进行讲述。讲出了情,也就讲出了文章的“味”,也就讲出了文章的灵魂,从而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充分地揭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学习,受到感染,受到教育,达到教学目标。
  1 通过环境气氛的讲解,突出一个“情”
  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是很多作品常用的方法之一,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课文里有关环境气氛的描写,说明这种描写在全文中的意义。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两处环境描写都暗示着人物当时的心情,一处是菲利普一家去旅行时登上船,船“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向远处”。此时的景物是明丽的,因为这时菲利普夫妇盼望着在海外发财的弟弟于勒归来能在船上相遇。因此,人物的心情是“快活和骄傲”的。一处是在遇见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后,他们发财梦彻底破灭,曾经向往前方的哲尔赛岛竟成了“一片紫色的阴影”,此时的景物是阴郁浓重的,因为菲利普夫妇的心情是沮丧、懊恼的。作为大自然景物,本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活在社会上的人来说,却因自己的种种情绪,而对自己周围的一切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感觉。环境气氛的描写,对作品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从景物描写中也能感受到人物的思想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我们在分析这篇课文时,应该注意通过环境气氛分析,揭示出作家丰富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突出一个“情”
  有些记叙文,特别是写人的(或人物传记),有人觉得不大容易分析它的思想感情,因为既无景致的描写,也无长篇的议论或抒情。其实不然,只要我们注意分析文章中人物的言行,就往往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火花。以八年级语文上册《老王》一课为例。读了这篇课文的人,都会被老王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深深感动。课文为什么具有那么強大的感人力?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作者平实畅达的语言中蕴含着对老王的深厚情谊。北京解放后,蹬三轮被组织起来,但是老王“脑袋笨”、“慢晚了一步”、“人老了,没用了”只得走单干,“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维持生计。老王送默存(杨绛的丈夫钱钟书的字)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老王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这种高尚的人格,真是感动天地了。老王在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给作者送“香油”、“鸡蛋”,答谢这些年来对他的照顾。老王善良的举动我们不由得想:我们应该去关爱、关心,我们身边的不幸者。
  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行动来表现老王这个人物的。把一个生活困窘的不幸者,善良和忠厚的高大形象,推到了读者面前。含蓄地提出了一个社会问题——幸运者要对不幸者的关心、关爱问题。
  3讲清课文的结构,突出一个“情”
  朱自清在《背影》一文里,就是通过严密的结构,一环紧扣一环,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思念父亲。第二部分,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第三部分。别后思念,喟然长叹,怀念父亲。“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文章三个部分,联系紧密,设疑,叙事,思念。重点是第二部分中车站送别的场面,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淡淡的背影轮廓画,创造出一种意蕴丰富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给读者以自由想象的广阔天地。由于背影表现角度选得好,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繁,含不尽之意于背影之外,发人深思,催人联想,因而显得十分真切动人,经得起读者反复鉴赏。
  4讲清作者的议论,突出一个“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文章,在文学史上评论很高。它表达了鲁迅先生决心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作品描写了少年闰土到中年闰土的巨大变化。他们少年时代建立的那种真诚、友好的情谊,已经完全消失了。而今产生的“厚障壁”,心灵的“隔膜”使作者深感气闷。因此,在后辈(宏儿和水生)身上寄托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追求。“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际地英勇顽强地奋斗,在荆棘丛莽中就可以开出一条通向光明的理想道路,新的生活一定会到来。富有寓意和哲理的警句议论,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和鼓舞。
其他文献
【摘要】历史教学中,由于学生对大量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人物、背景、过程需要记忆,而记忆量的增大必将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利用影像图文增强直观性、穿插小故事增加趣味性、巧用数字强化记忆、编写诗歌帮助记忆、利用图表比较实现对比记忆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联想、归纳、直观、快乐的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有效记忆。  【关键词】记忆;记忆力;学生;记忆效果 【中图分类号】C43 【
【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中学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探究;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28-02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生成。教育中是否注重对
【摘要】 CAI(Computer—Aided Instruction)指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通过直观生动的形象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识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1)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2)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
【摘要】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而创新教育核心是创新教学。处于新世纪的中学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更要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教师在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座位上专心听讲、认真记录,一切知识点的掌握和一切问题的解答全在教师的掌控和牵引中完成,大大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和思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30-02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新月异,培养开拓型、创造型的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放在教育改革的首位,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解析,而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让职校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快乐学习的三种有效方法:定目标要适中、 教学法要独特新颖、评价要及时。  【关键词】职校生;快乐学习;教学法;评价【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27-01  我们都知道,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坐不住板凳,课堂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煎熬。如何让职校生喜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