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途径探寻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jilea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到新时期渗透德育这一教学举措对教学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而积极地探索可有效渗透德育的方法,将其贯彻落实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起到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创新改革的精神,将新型教学方法引入语文课堂,并灵活地运用其教学优势,构建一个具有德育氛围的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创新改革;教学举措
  德育始终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育内容,而将其与语文学科教学进行融合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发挥德育的教育优势,挖掘文本内容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有效丰富当前尚显单一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语文教学本身就有德育的教育功能,教师可抓住这一点来尽可能地渗透德育教育,丰富当前的语文教学方式方法,在整体上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教学现状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学科,充分地抓住这一特点来渗透德育,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举措。只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德育的渗透并不够充分,其德育效果也不够理想。
  1.德育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
  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依旧不够重视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虽然新课改已经得到了落实,但是教师依旧受到一定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没能够彻底摆脱重视语文学习成绩的这一教学观念带来的困境。但是实际上德育在语文试题中有一定的比重,却受到教师的疏忽,其关注重点还是落在语文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这一方面。
  2.语文教材中的德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内容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但是有些教师没能将其挖掘出来。归根结底是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力度不足,无法深刻透彻地分析课文的德育内涵,限制了德育的教育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德育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要认真地解读教材内容,将德育与知识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
  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教育手段不够丰富
  有的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开展了德育,但是其德育手段却不够灵活和丰富。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会限制德育效果,单一的德育手段很难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深刻体会丰富的德育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迎合多元发展的态势,积极地寻找可以充分发挥德育效果的多元化教育手段,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之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根据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问题而采取有效的对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1.站在历史的角度渗透德育
  小学生对故事有着比较浓的兴趣,而有着历史性质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若是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时,将课文相关的历史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述给学生,则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姓氏歌》这一篇课文就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渗透德育。例如,教师可以以历史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姓氏的起源:起初国内的姓氏是分开的,最初只有氏,例如,黄帝是轩辕氏,教师可以讲述黄帝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更深刻地记住这一知识点。后来才将姓氏合一成为了“姓”,慢慢衍生出了更多的姓。通过这一姓氏起源历史的讲解,教师可以渗透民族自豪感和家族荣誉感,让小学生为祖先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是他们的子孙而自豪。
  此外,将某个姓氏的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故事引进来,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张”这个姓氏,可以为学生讲述三国时期张飞的故事,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其深刻记住“张”这个生字,最终从多个方面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2.从节日文化角度渗透德育
  节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中华文化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也非常丰富。若是教师能够依托于教材内容,从节日文化入手来挖掘德育资源,并且将其渗透在课堂上,则可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深度解读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又能够让学生接受德育的熏陶,培养其良好的德育素养。
  比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从植树节这一节日文化入手,渗透“爱护树木”“积极植树”“保护环境”等等方面的德育内容。而实际上,在这篇课文中,还不止这些德育资源。比如,文章中“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这个形容短语可以反映出邓小平身体力行地植树的高尚品质,即便年纪很大,也依旧践行“积极植树,爱护环境”的德育行为。又比如,“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这些句子反映了邓小平不怕辛苦的品质;还比如邓小平在植树后发现种得不好,还是坚持将它种得正直,体现了他认真严谨的精神。
  由此看来,教师要尽可能地挖掘文本中的丰富德育资源,克服阅读教学浅层化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路径,能够将德育作用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来。
  3.通过融入真实案例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中,若是教师可以融入真实的案例,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且渗透德育,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真实的案例可以让小学生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使其感受到课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能够为学生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打下基础,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了德育知识后,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行为。比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各种乐于助人的真实案例融入到课堂上,如扶老人过马路、带迷路的小朋友找到父母等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并且认识到无私帮助他人就是“雷锋”精神。这有利于學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践行具体的德育行为。
  4.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德育内涵
  角色扮演可以让小学生亲身体验课文内容,帮助其在有效的情境中深刻理解其中的德育内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时候,可以积极地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小学生既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又能够主动发现、体验和汲取教学活动中蕴含的知识。比如,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一个小学生扮演小公鸡,另一个小学生扮演小鸭子。为了增强小学生的体验感,教师可以自主制作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头饰、服装,让小学生穿戴这些头饰和服装来进行角色扮演,使其更容易融入到角色情境之中,并且理解小公鸡为什么只能抓虫却不会游水、小鸭子为什么能游水却不能抓虫子等等问题。
  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深刻感受到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的友情。在小学生认知能力比较薄弱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提出一些辅助学生理解的问题:“小鸭子不能抓虫,小公鸡就帮它抓,小公鸡不会游水,落水了被小鸭子赶过去救,你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道理?”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小学生朝着“团结友爱”的方向去思考,让小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德育内涵,真正实现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总之,德育与知识教学相结合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这也是德育渗透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尤其是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德育的功能,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知识教学效率,同时也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德育渗透作用,落实好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教学,既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又培养学生应有的德育素养,兼顾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德育学习。
  参考文献:
  [1]宋国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方法[J].名师在线,2019(10):79-80.
  [2]毛玉彪.新时代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44-45.
  [3]刘振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9(16):108.
  [4]刘强利.小学语文学科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名师在线,2019(07):76-77.
其他文献
学校教育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习,这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有两个担心,一是担心学生没听懂;二是担心知识点没讲透。为此,我们学校数学科组开展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创设的研究”为教育科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为贯彻落实该教育科研课题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在课堂教学组织上,以“精讲善导、分层限时、鼓励”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下面谈
教师要依据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在这个情境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治情操,最终达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唯有这种创造性,才能使情境教学出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景象,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怎样创设情境呢?  一、运用实物演示情境  俗语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其重点在于演示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品德得到培养;教师要立足课堂,及时渗透品德教育;教师要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立德,从而实现德育与学科的整合,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键词】初中英语;师生关系;立足课堂;德育方法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事做人,这也是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和高考的不断演变、进步,模式化静态作文教学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写作教学的要求。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了内化、意化、外化这三个环节。写作的过程化是一个我们必须尊重的规律和躬行的教学方式,写作的过程化教学不是一个纸上谈兵的噱头,也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理论概念,它应该是一个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着的写作行为、写作艺术,本文从写作过程化教学的理论入手,结合教学案例,探讨过程化写作
【摘要】小学阶段的英语口语练习并不单纯的停留在对话和内容的解释与翻译上,口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口语内容来进行交流。选择以英语口语视频作为口语练习的辅助教学材料,实现小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家校合作,能给予小学生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本文在对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视频分享的方式来实现小学英语口语学习的家校合作方法,让家长参与到
【摘要】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许多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而阅读课活动设计就是影响阅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結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学经验,阐述几点优化农村初中阅读课活动设计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活动设计;策略  一、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1.忽视阅读能力培养  许多农村初中英语阅读课还是以翻译课文、讲解语法为主。阅读课变成了讲解单词
本报综合消息 1月11日,由广东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教育信息化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与知识创新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劲予、广东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广东教学报执行主编林百达、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德军以及来自全国职业院校、中小学校及教育学会、相关教育机构的教育专家、知名学者、一线教师等
【摘要】小学三年级,是学生接触作文、练习写作文的开端,而“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组段成篇”是学生在写作中,由词成文的基本思路。恰好,一、二年级的写话练习是三年级习作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在看图写话中,即使心中早有所想,但咬破笔头也写不出来。  绘本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阅读材料,低年级学生对绘本阅读充满兴趣。在学生看绘本、听绘本的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让绘本阅读与写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幼儿自主操作的活动方式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求,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对幼儿园集体教育教学进行了有效补充。然而,在高结构区域游戏的形式化、教学化、模式化、材料单一化的趋势下,低结构活动应运而生。低结构活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走入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眼于新课改,主动、积极地改变教学方式,用新的理念更好地指导教育学生。本文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体现课改新理念进行简单的阐述与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新的课程理念逐渐走入课堂。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着眼于新课改,主动、积极地改变教学方式,用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