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910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S Agent以其生动、活泼的画面,拟人化的表情动作和言语等人性化特点对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制作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课件为例,详细介绍了在Authorware中使用MS Agent的优点,讨论了MS Agent在Authorware中的实现原理和制作流程,提出在Authorware中人性化多媒体课件的实现结构并用实例加以介绍。
  
  一、MS Agent介绍
  
  MS Agent(Microsoft Agent)是一种基于微软视窗平台的可编程的即时交互性动画角色。这些角色可以发出声音,产生各种动作同计算机用户进行交流。MS Agent在多媒体课件中具有以下特性。
  1.操作向导:在利用Authorware开发的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安装程序中,其具体的安装操作提示过程,就是通过MS Agent完成的。
  2.语音识别:MS Agent自身具有识别语音的功能,并把它们朗读出来,但它仅能识别英语、日语、法语等,却不能够识别中文字符。为此在制作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中,可利用MS Agent中的控制函数maSpeak(见表1)将事先录制好的音频解说词导入。
  3.人性化帮助系统:在Authorware中,利用MS Agent可以方便地设计出人性化极强的帮助系统。如在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中,MS Agent首先在主页上以动画、语音的形式对学习者表示欢迎,再以命令的形式帮助用户导航到课件内容学习区,分别对主族、副族、0族等相关学习内容进行介绍,帮助学习者从基础开始学习到慢慢深入、探索,增强了课件学习的导航能力、易用性和娱乐性,提高了学习者与计算机的交互性。
  4.教学角色中的教师部分:在元素周期表教学课件中,使用MS Agent的角色扮演一名教师,向学习者传授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人性化、形象化。
  
  二、人性化多媒体课件实现原理和制作流程——以制作元素周期表为例
  
  (一)实现原理
  在Authorware中,通过一个组件接口——MsAgent2.U32使用MS Agent。MsAgent2.U32中定义了一系列函数。当Authorware使用MS Agent时,首先打开函数,在“分类”列表中选择“元素周期表”,再单击左下角的“载入”按钮,加载MsAgent2.U32的相关函数(如表1所示),通过这些函数来激活MS Agent,使Authorware与MS Agent建立通信并实现访问。
  
  (二)Authorware使用MS Agent制作流程
  使用Authorware制作元素周期表之前,首先需要安装MS Agent服务驱动程序MS Agent2.0和MS Agent精灵文件(.acs),如本课件中的动画精灵叫做James,是一个西装革履的绅士。其次在Authorware中加载MsAgent2.U32的相关函数,如上所述。根据课件制作流程(如图1所示)实现元素周期表的制作。
  
  三、人性化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
  
  (一)人性化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
  所谓“人性化”就是用类似人类的行为、表情、言语实现信息反馈的拟人化。本文在使用Authorware设计制作元素周期表课件时,借助于MS Agent实现了对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解说的人性化设计,其实现结构如图2所示。
  
  
  (二)部分代码分析
  1.“加载显示精灵”名为“初始化”计算图标中的代码
  James:=maLoad(FileLocation "James.acs")——载入动画精灵James
  maShow(James,620,180)——在坐标(620,180)处显示动画精灵
  maPlay(James,"wave") ——让动画精灵做出“挥手”动作
  maSpeak(James,"同学们好,我是蓝老师!","welcome.wav") ——让动画精灵说话,语音文件为“welcome.wav”
  2.“阐述主族元素”名为“说明1”计算图标中的代码
  maStopAll(James) ——停止动画精灵的所有动作
  maShow(James,170,50)——在坐标(170,50)处显示动画精灵
  maPlay(James, "Read") ——做出“阅读”动作
  maSpeak(James,"主族: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zhuzu.wav") ——让动画精灵阐述主族,语音文件为“zhuzu.wav”
  3.“退出”计算图标中的代码
  maRemove(James) ——释放动画精灵
  Quit() ——程序退出
  (三)实例效果
  在Authorware中设计制作元素周期表课件采用了MS Agent后得到效果如图3所示。
  
  
  
  将MS Agent应用到Authorware中,与以前的课件只通过文字显示进行知识讲解相比,通过虚拟人物生动、活泼的画面,人性化的动作、表情、和言语,多方位地传递知识内容,改善人机交互环境,大大增强课件的吸引力,尤其适合应用到中小学课件的开发和设计中去。
  
  参考文献
  [1]陈尧妃,倪应华.基于Microsoft Agent的人性化课件帮助系统设计[J].计算机与现代化,No.1,2006.
  [2]Designing Characters for Microsoft Agent.http://www.msagentring.org/chars.htm.
  [3]Microsoft Speech Engines for Microsoft Agent .http://www.bellcraft.com/mash/download.htm.
  [4]潘天士,徐歆恺.中学化学课件制作实例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52-364.
其他文献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学生之前已经了解了网站制作的基本概念和操作,超链接是网站制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将网站中各页面进行合理链接,从而形成完整结构的关键因素。学生通过建立站点,能够有效提高其信息集成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超链接的种类,掌握在Front Page中设置超链接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随着课堂应用的深入,学校和教师变得越来越理性。尤其是那些应用较早、较成熟的学校,需求更为明确和清晰。这其中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如何解决投影机光线刺眼以及投影阴影的问题,短焦投影机应运而生。近期,各投影机厂商相继推出了几款短焦投影机,它们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得知辽宁省铁岭市新希望语言学校使用了短焦投影机后,本刊记者对该校校长王家瑞进行了采访。王校长现身说法,介绍了自
朱光潜先生写过一个故事,有人说和自己的妹妹在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多年,但直到两人的母亲去世那一刻,他才“看见”她。  既然“熟视”,为何“无睹”?又因为什么机缘而“看见”?——“看见”的说法,实在大有意蕴。不过巧的是,我想我不经意间“看见”了《孩子为何失败》一书。我是说,这本书一直就在我眼皮底下晃悠,但以前我充其量只是在“看”它或者“看到”了它,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最近的事。  这就要说到前些天我听的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是教育部首批433所“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探索。经过10多年的实践,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为促进师生成长、创新课程的核心动力,以及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底层支撑。  支持教与学变革的教育软件运用问题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教育软件的有效运用是提升师生学习力、确保学校信息化良性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我们通过营造数字文化生态,以师生运用及学校发展的
问:为什么想到把平板电脑带进科学课堂?  答:《声音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因为缺少有效的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支撑,对于如何开展本课的教学,一直有着不同的声音存在,科学教师们难以形成共识。教材中需要我们落实的科学概念确实较难实现,特别是让学生理解“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  我们研究声音的强弱,用钢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振动幅度的大
遭“冷遇”心灰意冷    上课铃声响起,我兴致盎然地按照精心设计的教案开始了上课,不过,没过多久我就发现了课堂的沉闷和学生的倦怠。一副副无奈、厌烦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我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这堂课学习的内容是Excel中图表的建立。我以青少年网瘾群体调查报告为例,先向学生介绍了辨别网络成瘾的方法以及网瘾的危害,接着用Excel图表直观呈现了网瘾群体的男女比例以及年龄比例关系
技术学习主要指对信息技术软件工具使用方法的学习,如文本编辑中的查找与替换、动画设计中的帧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层技术等。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至今,在教学方法层面已经趋于成熟,形成了诸如半成品加工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题活动式教学法等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与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兴趣等方面效果显著,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现在的信息技
新学期开学伊始,当身边的同事们正在忙碌于学习和解读新课标时,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做什么呢?我们在寻找,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在哪里?我们在庆幸,信息技术教师终于可以偷会儿闲;我们在思考,信息技术学科发展路在何方?当我们认真阅读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时,我们找到了信息技术美丽的身影。在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中,虽然没有信息技术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但是在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中我们发现应用信息
新课改后,任务驱动教学法成为信息技术课堂一种常见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个体的关注也已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学生观与教学观。信息技术是一门重视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因此,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远远超出其他科目。仅从学习时间来看,同样的任务,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能在3分钟内完成,能力较弱的学生30分钟也完成不了。显然,在强调学生个体的学生观下,单一的任务设计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分层次任务便应运而生了。其基
一、课例摘录    《乐山大佛》引自: http://www.elab.org.cn/gallery/pudong/xy01/index.html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新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利用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观看网页和学习课文,了解乐山大佛的来历和宏大,并对古代石匠的高超智慧与技艺表示赞叹。  3.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