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确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商……今年以来,沪苏浙皖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骤然提速,开始共同演绎一曲高亢壮丽的长三角“大合唱”。从此,三省一市的发展,被绘制在了同一张规划蓝图上,更讲究步调一致的协同与统筹合作,迈向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时代。
长三角要“路路通”
在新确定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交通规划成为先行一步的重点。虽然长三角已经形成了紧密的交通网络,但若是放在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衡量,要强化上海都市圈与长三角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显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之间的
互联互通。
交通在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目前,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网、高等级国省干线网已基本成型,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线正在密集建设中,但在这些“大动脉”之外,省市界附近城镇圈中,城镇间交通仍依赖高等级道路,区域间次要等级公路与城市道路、支路网这样的“毛细血管”仍存在短板。边界路网的有形对接,在扩大开放、打破藩篱、优化布局等方面更具有现实意义,也是其他方面对接融合的先决条件。
对各方关心的省际“断头路”问题,包括国省干道和一般公路,三省一市已梳理出第一批共14个计划年内开工的项目,而上海市交通委透露,已经梳理出30多条与苏浙交界的“断头路”,将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交通需求、路网规划和前期方案成熟度,拟分为三批滚动推进项目建设,首批启动9条路打通工程,总投资达32亿元。
在嘉定与江苏边界,路网对接大幕早已开启。早在2014年,嘉定已与昆山、太仓等地频频交流、探讨对接道路等相关课题。安亭和静路与花桥胜巷路交接处,曾经的上海入境口已觅不到一丝痕迹。几年前,上海取消部分入境道路收费站,嘉定前往昆山、太仓等地的多个地面跨省收费站被陆续拆除。其中,仅安亭地区就拆除了和静路、昌吉路等4个收费站。像安亭与花桥这样,边界两头都是城镇化高度发达、产业高度集聚的“接合部”,路网对接后,无疑将为进一步释放产业活力、促进民间交流提供极大便利。“有10多条道路衔接项目,已纳入双方各自的总体规划。”安亭镇规土所副所长崔亚飞介绍。
嘉定与昆山、太仓之间,因为三地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不一、地区发展定位不同,直接导致道路等级不匹配、规划红线错位,造成道路衔接困难。比如宝安公路,嘉定区现状道路至外青松公路,如与江苏已建至省界的昆山金阳东路对接,宝安公路的红线需调整,且穿越铁路难度较大。下阶段,嘉定将从区域规划的整体路网布局入手,制定与沿省界区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相符合的道路衔接方案,同时兼顾各种类型的交通需求,使道路对接更具可操作性。
上海西大门青浦区境内的盈淀路,之前和对面的江苏省昆山市淀山湖镇新乐路只隔着短短几百米却一直无法连通,如今这两条跨省“断头路”即将“合体”。总投资 1.28亿元的盈淀路改建工程今年9月完成后,將成为青浦区今年首个实现结构贯通的长三角一体化打通“省界断头路”项目,昆山南部旅游区与上海虹桥交通枢纽的快速直达通道将就此打通。
为了打通盈淀路,青浦区和昆山市相关部门曾多次沟通协商,两地政府此前还签订了《道路对接合作备忘录》,基本确定对接道路项目及合作模式,之后又进行了相关规划调整、资金筹措。
青浦区计划陆续打通区域21条“断头路”,在2018年内将实现省市对接道路“完成一条,新开四条”的目标,除盈淀路以外,还将新打通外青松公路、胜利路、复兴路北延伸段、东航路四条。青浦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主任陆章一在近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断头路”一直是上海青浦与江浙互联互通过程中的一大短板,具体阻碍包括各地规划不对接、建设不同步、用地限制多、资金需求量大等等。“打通断头路的工作,重点还是要聚焦在地方道路的沟通。” 陆章一说。
江南各省进入上海第一站——上海金山区的西南门户枫泾镇,已经在2035年的总体规划中布局了对接道路7条,其中枫美路、兴新公路两条已完成。今年的重点是推进叶新公路向西延伸打通断头路工程,对接浙江省嘉善县姚杨公路,计划2019年完成建设。已启动规划设计的兴豪路贯通工程,将全面对接浙江平湖,共享金山北站等交通资源。
同城生活扩至更广范围
除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在规划对接方面,要重点研究制定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长三角机场群的优化布局规划。到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将基本建成与世界级城市群地位相适应的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体系。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透露,长三角地区已形成全国最为密集完善的高铁网络,沪苏浙皖三省一市41座地级以上城市中,34座通了高铁,动车组开行实现公交化,各大中心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推动形成高效便捷的“1小时、2小时生活圈”,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脉。预计到2020年末,长三角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其中高铁5300公里以上,较2017年底分别增长29.1%和44.5%,在长三角区域内率先建成发达完善的快速铁路网,运营铁路覆盖除浙江省舟山市以外长三角区域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自从2013年上海的轨道交通11号线从上海安亭一直延伸到江苏昆山市郊的花桥镇,长三角区域从“高铁同城”再进一步开始步入“地铁同城”时代。
每天早晨的7时过后,11号线的花桥站就迎来了早高峰,挤满了前往上海市区的人。家住花桥的李先生,每周一到周五,都会在这里乘坐11号线花费一个半小时左右到徐家汇上班,周末则只需要10分钟就能到上海的安亭嘉亭汇生活广场去休闲。像他这样的人,在花桥有很多很多,这条总长达80多公里,堪称世界之最的地铁线路,使两座城市描绘出了同一张“生活版图”。事实上,随着长三角轨道交通建设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在不同城市的“跨城族“群体正在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