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名犬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上“狗生巅峰”的

王室柯基


  英国人民普遍都很喜欢狗,不过站在“狗生巅峰”的莫过于女王养的柯基犬了。女王从小就喜欢柯基,在她18岁生日时,她得到了一只叫Susan的柯基,自此以后,女王先后养了30多只柯基,其中不少是Susan的后代。

  在女王不遗余力的宣传下,Susan一跃而成举国闻名的明星。这也直接导致了50年代英国柯基数目的剧增,潮流一路蔓延至澳大利亚。
  每天下午5点,狗狗们会享用一份由皇家厨师精心烹制的晚餐,通常是新鲜的牛排、鸡肉、肝脏,或者王子们猎来的兔子,盛在银制的餐具里。女王会亲自检查爱犬的食谱,偶尔还会亲自下厨。女王曾罕见地向媒体真情流露:“柯基是我的家人。”
  2015年,伊丽莎白女王决心不再进行皇家柯基的繁殖,她不希望在辞世时丢下任何一只小狗。2018年4月17日,她的最后一只温莎柯基Willow因癌症去世。

奥巴马家的白宫第一狗


  奥巴马家的葡萄牙水犬“波”和“桑尼”是美国政坛的大明星,这种狗原产地为葡萄牙,起源于中世纪,是游泳和潜水好手;它体形中等、粗壮,可以全天在水中或陆地工作。
  在奥巴马的生活照甚至白宫工作照中,总是能看到两个小家伙抢镜。2013年底,白宫官方“推特”按时间顺序回顾了美国政府的30条年度重大消息,統计发现最受欢迎的“推文”竟是“波”的照片。“桑尼”也不甘落后,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13年度十大最具影响力动物。

俄罗斯的

“第一爱犬”


  政客的宠物总是能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主人的公众形象,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他的爱犬“科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科尼”出生于1999年,全身均为黑毛,是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送给普京的搜救犬。科尼是一条血统纯正的雌性拉布拉多猎犬,自从成为普京家庭一员之后,科尼就在普京的生活中占据显著地位,经常陪伴在普京左右,直至2014年底去世,有“外交家科尼”的美称。普京曾说:“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会向我的狗科尼请教,它总会给我出好主意。” 为了怕它走丢,普京还给它戴了一个有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的项圈。

扎克伯格家的

“墩布”狗


  Facebook创始人兼CEO马克·扎克伯格家的狗名字叫Beast(野兽),拥有自己的Facebook页面,拥有近300万粉丝。
  这只长得像墩布一样的狗狗叫可蒙犬。可蒙是大型犬,属于匈牙利牧羊犬的一种,毛呈绳索状,垂直生长4年可长到地面,又称“拖把犬”。它还是唯一能潜水的狗,它们常年生活在户外,其白色被毛可以将它隐藏在畜群中,免受猛兽的袭击,厚厚的被毛可以抵御恶劣的天气。
  别看这种狗狗萌萌哒,但它洗个澡需要8个小时,不过小扎很喜欢,他曾在Facebook写道:“在我和它共同生活了5年后,它跳跃起来的样子还是会使我开怀大笑。”
  野兽6岁生日时,扎克伯格还委托一位艺术家在虚拟现实中设计并打印了它的3D雕塑。

王思聪家的王可可


  说到马达加斯加,就不能不说一下它的狗生好友王可可。王可可也是一只阿拉斯加,而它出名的原因就是因为王思聪对它的无限宠爱和奢华酷炫的狗生。爱马仕的狗链、LV的背包、iPhone当玩具、只喝斐泉天然矿泉水……真心是一只狗中富豪了。

韩寒家的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是韩寒在拍摄《后会无期》时领养的一只纯种阿拉斯加雪橇犬。年少成名后,马达加斯加便受到万千宠爱,每天在微博晒晒日常、晒晒宠爱,顺便为铲屎官韩寒的电影作品打广告,目前拥有近350万粉丝。
  后来,马达加斯加还和一只母狗阿拉斯加生了九只小狗狗,狗生如此,夫复何求啊!

纽约时尚圈的

“男装犬模”


  听说过人体模特,你见过狗狗模特吗?最初,柴犬Bodhi的主人为了好玩,就给它穿上了各种时尚衣服并拍照上传网络,结果大受欢迎,很快就有了大批粉丝。而Bodhi的主人正好又是服装设计师,她的爱人是平面设计师,于是她们便开始为Bodhi设计各种造型。Bodhi能驾驭的风格可多了,有暖男style,有运动风、绅士风、度假风……
  如今Bodhi已经在纽约时尚圈声名大噪,很多著名大牌都请他做代言,并且,它还拥有自己的网页,专门展示Bodhi试穿时尚服装的靓照。两位主人也已经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专心照顾Bodhi,成为它的经纪人。

狗中“白富美”


  要说狗中“白富美”,Tinkerbelle必须排进榜单里。Tinkerbelle是一只雪纳瑞,它们精力充沛、活泼聪明,而且狗毛较长,适合做各种各样的造型~
  Tinkerbelle的主人Sam Carrell并非名人名媛,是一位舞蹈演员。凭着一颗爱汪的心开通了自家狗狗的博客和社交网络,把Tinkerbelle生活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没曾想到,小家伙一下吸了好多粉。
  虽然都说累得像狗,不过Tinkerbelle坐游轮,喝香槟,不仅能坐纽约时装周的头排看秀,还走过Wag Society 2017春夏系列的秀,你明白“人不如狗”的意思了吗?

表情包鼻祖俊介


  俊介是是日本最知名的汪星人,也是网友们认识的第一个网红萌宠汪,曾拍摄过多部广告及写真集,还登过杂志封面,算是网红狗狗中的“鼻祖”了,被誉为“萌宠之神”。它的样子还成为了博美犬的固定妆容,被称为“俊介装”。
其他文献
风云跌宕,向死而生。  在困难和挑战的洗礼下不断成长,中国已从光伏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和应用大国。特别是过去的2017年,中国光伏装机总量高达53.06吉瓦,相比2016年增长了惊人的53.6%。这个数字占据了全球总新增装机量98.9GW的一半以上!  中国光伏的累计装机量也已超过了130吉瓦,全年太阳能发电量达到了创纪录的967亿千瓦时,比2016年增长57.1%。太阳能发电已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
橙黄橘绿丹桂香,前往苏州吴江区参加一年一度的吴江美食节。吴越美食推进会会长蒋洪兄在吴江宾馆为我们上海客人洗尘,请中国烹饪大师徐鹤峰先生专门做了一道汤卷。  汤卷是旧时下里巴人的美味,以前城隍庙老饭店里有供应,后来不知为何销声匿迹。我请教了多位厨师,都说汤卷做起来颇费手脚,原料要求也很高,能解卷菜之妙的人又寥寥无几,备好了货也不一定卖得出。有一次戴敦邦先生在建国中路的砂锅饭店赏饭,他说汤卷也曾是砂锅
在读者心目中,既有一个诗人赵丽宏的形象,又有一个散文家赵丽宏的形象。这二者是一个人,并不矛盾,而且相得益彰。当然,如果从以下两方面看,二者之间还是有些反差和不平衡的:一是就赵丽宏先生目前出版的著作看,他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60多部,而他出版的诗集不足10 部;二是他的散文影响广泛,传播面积大,其作品是入选全国大中小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不少篇章还多次被作为中考、高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材料。也许正是这些因素,
上图:《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将特朗普描述成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甚至不会与任何人共事的一个“自恋狂”“疯子”总统!他到底是不是“疯子”?  一本书,一本畅销书,已经成为飘浮在白宫上空的“幽灵”……  曾在“水门事件”中“打倒”尼克松总统的记者波博·伍德沃德(Bob Woodward)最近撰写了一本《恐惧:白宫里的特朗普》,将特朗普描述成一个一无是处、什么都不懂、也不知道
《瘟疫与人》是已故全球史研究奠基人、美国历史学会前主席威廉·麦克尼尔的代表作。威廉·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于1963年出版,之后出版了数十部重要作品,对于美国甚至全球领域的全球史研究都有巨大影响。  《瘟疫与人》初版于1976年,虽然篇幅不长,但被公认为开创性的论著。这本书出版前,历史学界很大程度上遗漏了疫病传播对于历史进程的影响,因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不得不以相对牵强的理由去解释让
今年的6月11日,是我们国家第二个器官捐献日。数据显示,从2010年1月到2018年4月,中国已累计完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17085例,4.8万个生命因此得到拯救。  就在器官捐献日前夕,一次感人至深的生命传递成功完成。6月7日,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附一院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器官捐献——国内首例器官捐献受益者去世后捐献器官。42岁的李晓侠曾经接受过器官移植手术,现在,她捐出自己全部有用的器官:肝脏、胰
截瘫,一种人们谈之色变的严重疾病,至今还是医学上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  最为我们熟悉的截瘫患者,是运动员和明星。体操运动员桑兰、排球运动员汤淼、“超人”扮演者克里斯多夫……还有更多普通人,也和他们一样经历着痛苦和不幸。  截瘫多数是因为意外伤害时脊髓神经遭受重创导致。人的脊髓,如一团绵软的豆腐,“豆腐”里是难以计数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支配着人体的所有活动。脊髓损伤多数导致不同程度的运动或感觉障碍,
全球媒体都在争先讲述朝韩“板门店”的细节,其实,平壤“春天的故事”同样值得津津乐道。“朝鲜一感冒,丹东打喷嚏”  四月平壤,春深时节,街头草长莺飞,连续阴沉了三天终于放晴了。申兰坐国际列车从平壤回到中国辽宁省丹东市。她说,三四年前去朝鲜,允许中国游客带手机入境了。没想到,这次游客入夜后还被允许前往平壤的一些卡拉OK场所,在那里能点唱各国歌曲。她说,每年去平壤都感觉有新变化,新楼宇林立,新商场密集,
未来,去崇明不只为一只毛蟹、一块年糕,更是去寻找乡愁,寻觅花香。  上海明天的绿色画卷上,崇明,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这颗位于长江入海口的绿色明珠,长久以来就被称作上海的粮仓和后花园。2016年年底,《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十三五”规划》公布,崇明生态岛的建设进入了全新的阶段,一项“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巨大生态工程正式启动。  野生鸟类自由栖息、森林茂盛、绿道遍布、小镇生活干净
“名字,是诗还是远方?”  这是《社会科学报》曾为起名通所作的专访标题,道出了中国人姓名传递的文化信号,以及現代起名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革。而这背后,是一个父亲从给自己宝宝起名,到将其作为事业,试图以名字去撬动人口素质提升的故事。从1.0到2.0  和陈俊的会面,约在他的办公室。一边是岁月斑驳的旧式雕花木门,绿竹掩映,流水潺湲;另一边是富有现代互联网气息的办公场景。一如陈俊的人生,以38岁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