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区域的环境创设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h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区域环境创设,有利于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有利于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积极相互利用。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她强调“有准备”的环境,提出环境的六个要素:自由的观念、结构与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蒙台梭利教材以及群体生活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帮助生命的发展,环境是将潜在的生命力,变得看得见的形态表现出来的。孩子们必须与他们成长的环境中的人和物,保持一种互相依赖的圆满关系,借着这种交互作用,让幼儿形成圆满的人格。”对此,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与管理应在各方面体现出真、善、美以促进幼儿的成长。
  在大环境的带领下,我班也积极开展、创设了区域活动,特别在环境的创设、布置中有些许感触。
  一、幼儿喜爱的温馨与活泼
  開放的环境布置有利于孩子在随手可得中自由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舒适而美观的环境布置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秩序感,更有利于孩子初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班级环境创设和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班就在环境色彩上、幼儿的操作上下了功夫。
  (一)色系选择,交相呼应
  色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同的色系给人以不一样的感觉,如:红色、黄色、和橙色,给人活泼、愉快、兴奋的感受。青色、青绿色、青紫色,让人感到安静、沉稳、踏实。在我们班的大环境创设中就用到了冷暖色系的结合。
  (二)儿童乐园,有趣好玩
  幼儿的区域游戏环境就必将是以幼儿为主的环境,在分化区域中我们主要考虑布局的科学、合理,让幼儿能在这一区域中有效有趣地游戏,在对相应区域进行软环境的创设。
  1.温馨的小屋子
  生活区是最贴近幼儿生活并且最被幼儿接受,规则最简单的区域,怎样让这生活区更加贴近生活呢?生活与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准备了一块半封闭的区域和娃娃家作为生活区。与此同时,我们呼吁家长的配合,一起收集宝宝们小时候不穿的袜子,作为穿袜子的材料;一起收集小衣服,作为折衣服的材料;一起带来小娃娃,学习抱娃娃,帮娃娃穿衣服等,照顾娃娃。有了这样真实的生活情景,让一个“区”就真像是一个“家”。在提供操作材料的同时,我们还制作了步骤图、操作图,便与幼儿自己观察探索。
  2.自由的交流会
  语言区设立在靠墙的一边,地理位置较为安静。我们准备好两张桌子,边上的柜子上则准备各种素材,如:绘本、手偶、故事图片排序、磁铁小动物等操作材料,墙壁上有孩子们的全家福可以和好朋友讲讲自己的家人等。孩子们选择了语言区,不再是单一的看书,而是有更多自由的选择。当然这些不同的选择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孩子们想说、有话可说、愿意说,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3.多彩的美术馆
  在每一个年级、班级都设有美工区,我们班的美工区设立在靠窗的位置。窗台上,我们准备了半成品的相框,架子上有画画、泥工、撕粘纸的材料,架子上我们还制作了两棵大树,孩子们的美工作品都能张贴于此。进入了美工区,孩子们就像是走进了互动的美术馆:既能欣赏优秀的美工作品,又能进行美工创意活动,真有趣呢!
  二、课程体现的灵动与递进
  (一)跟着主题走
  每一个主题都对孩子的发展有不一样的要求,每一个主题又会生成很多内容,有些内容又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各个区域中。本学期《我上幼儿园啦》的主题就可以在语言区融人“讲讲全家福”的游戏。在主题《我喜欢》中又可以在美工区生成关于糖果、玩具、水果的涂色活动、“贴糖果”、“泥工糖果”的活动;生活区中可以生成“包糖果”的游戏;益智区又可以生成“插糖果”的游戏;建构区又可以利用积木“拼搭小车”等。在《秋叶飘》的主题中又可以将数学活动“树叶排队”渗透到数学区中;将“贴树叶…‘贴水果”加人美工区;“水果拼图”又可以投放到益智区。教师再将幼儿的作品展示与区角内,渐渐地将软环境也渲染起来了。瞧,跟着主题走,丰富了那么多的游戏!
  (二)跟着孩子走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游戏的规则会对孩子产生约束,孩子也会对游戏产生新的需求。在不违背大规则的前提下,我们主张孩子的自由发展,在这般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孩子往往会成为小科学家,发现这里那里的小秘密。在美工区的柜子上靠着两棵用KT板做的树,便于展示幼儿的美工作品,但是在孩子进进出出的时候总会将画作毁坏,将上面黏的东西带下来。为此,我们做了调整。首先,将原本靠近里面墙壁的桌子适当地搬出来点,再在粘贴材料上做了改进,这样,孩子不仅喜欢玩,更有利于作品的保存。
  三、教师智慧的创想与利用
  (一)观察幼儿的活动,思考解决的策略
  孩子在平时操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喊“老师”的频率让人头疼!为何不好好利用这次机会,真正了解孩子会碰到哪些问题呢?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我们会有针对性地蹲点观察。比如今天重点指导生活区幼儿怎样穿袜子。事先在脑海中就有一些疑惑:他们需要提示板吗?他们要用真正的娃娃才更加感兴趣吗?放在桌面上好呢还是放在地垫上好呢?带着这些疑惑观察孩子们实际的操作,发现:他们用海绵板制作的小脚操作起来方便;在桌面上比在地垫上更认真、轻松;他们很难分清脚后跟是要在突出来的地方,所以应该做操作示意图,引导宝宝自我观察、操作。
  (二)调整材料的使用,改造材料的创意
  在一次次观察、思索后,对区域的布置、格局、材料进一步调整,把每个游戏往更加贴近幼儿的实际推进,才能真正体现区域活动的魅力。但是久而久之,幼儿喜新厌旧的情况又出现了。这就要考到我们老师了,如何布置规划、布置合理的区域,如何投人耐久的材料,如何创造好玩的游戏等。
  区域游戏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可以玩到各种游戏;区域游戏是老师们的战场——他们要想出别出心裁的游戏,制作有趣有效的玩具,布置舒适快乐如家的环境。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碧波实验小学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形式,游戏的趣味性和活动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游戏是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活动形式,是小学各门学科都普遍采用的教学形式,游戏一直是小学低年级重要的学习课程和活动形式。由于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活动性,是小学阶段学生最喜欢的学习课程。但受教学课程标准的约束,小学课程的活动形式
在小学英语语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段式语篇阅读教学模式。读后活动作为阅读课中拓展和延伸的环节,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重要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深化和巩固。读后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文本信息进行语言输出的环节,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力的有效平台,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保障。它能够将阅读与听、说、写、玩、唱、演等融为一体,将语言学习与真实交际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提
课堂约定,能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默契,能更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调控课堂秩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做好课堂约定的好处与如何进行约定进行一些分析。  课堂约定,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在课堂的行为、语言、合作交流、学习活动、知识反馈等进行商量并确定,是建立在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基础上的师生之间的一种商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规范与约定,能更好
一、案例背景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教师的启发,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学练中,充分享受到了在课堂中做主人翁的欢愉。同时,体育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激励学生发散思维,引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增进合作相助意识,培养学生在学练中养成积极思索、勇于创新的习惯。  二、案例描述  (一)学习内容  立定跳远(水平一)  (二)教学设
为了提高停车场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给车主提供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环境,实现停车场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我国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已成功运
一、引言  实现课堂的高效率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如何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教学阶段教师们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同时,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教学创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使得教学创新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今,在新课改理念推进实施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再次被提上日程,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其创新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和重要方向。  二、当前中国小学
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做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  幼儿发展本身具有复杂性,在不同情景、不同情绪状态、不同的环境下,幼儿的行为往往有较大不同。客观上需要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更清晰、更准确地描述幼儿的发展状况。《纲要》指出“全
设计理念  《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对于运算定律的教学,其中的乘法分配律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学生常常将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混为一谈,导致错误百出。分析发现,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运算定律的结构特征认识模糊;二是对运算定律的数据特征缺乏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探寻运算定律背后的意蕴,引导学生准确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正式使用,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首先对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特点进行分析,然后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