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使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觉得英语的学习都是老师要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状态必须改变,必须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任务型教学法使英语教学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的习得与运用。从任务型教学的定义、教学步骤及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三个方面对任务型教学如何使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改变成“我要学”的状态进行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要我学;我要学;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目前流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讲授、练习和运用,这种英语教育使很多初中生觉得英语的学习就是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读与背。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觉得英语的学习都是老师要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状态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不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能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把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变为“我要学”的状态。我国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计划、组织和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场所,它是一个相互影响与交流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有任务可做,在做中学,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使学生乐学、好学,并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以结对、小组、大组等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步骤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的步骤应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
1.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阶段。对初中英语课来说,由于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话题,如星座、颜色、青少年问题、电视节目、电影等,因此前任务阶段是每一个单元的开端,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入这一单元所学内容的一个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或热身活动来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通过猜词、绕口令,根据提示词做动作,列举与所学话题相关的词汇;也可以通过欣赏歌曲、观看影视片段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即将学习的话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话题进行调查或讨论,如学习“teenage problems ”单元时,可以布置学生在周末时调查全班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在网上搜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和巩固已掌握的词汇和句子,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重要的短语和重点句、难点句进行标注、讨论,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上的障碍。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指出其中比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加以讲解、纠正。
2.中任务阶段
这一环节是任务的开展和执行阶段,该阶段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转变的阶段。教师应下大工夫在活化教材上,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争取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阶段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对任务的主题、类型、时间、难易及学生的需求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规划。中任务阶段是整个任务型教学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能够充分体现英语课堂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精神。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用英语参与任务,匀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最好提供一些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短语和句型,以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阶段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语言的意义,少关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开口说、是否愿意开口说,而不是关注学生是否说错。因为任务型教学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发现学生的表达错误就加以更正,否则学生用英语交流时会产生焦虑,更为糟糕的是出现学生不愿意开口的情况。学生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并且所学不易遗忘。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既宽松又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心情舒畅,把他们的焦虑感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中任务阶段要根据前任务阶段的情况,可以设计pair work, group work, debate, role play, survey, interview等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3.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是语言点的分析、巩固和练习阶段。教师要将语言的意义转到语言的形式上来,将任务开展中的一些重要语言结构再次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了解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句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汇、固定搭配和结构的注意,然后教师应提供学生练习与语言点相关的任务,以巩固重要语言点的用法和促进学生系统性的语言发展。对任务开展中出现的错误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和操练,进而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英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从错误中学”的目的。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出了课堂就进入了广大的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师要布置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任务,营造课外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应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完成任务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通过完成任务来大量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贯穿任务型教学法的主线。但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强调任务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而放弃了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讲解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和完成任务的辩证关系。备课时,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置好课堂教学任务,避免学生在太过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各知识点轻重,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课堂的讲授和任务的完成绝不是对立的关系,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来指导学生学习,进而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课堂中的任务。
关键词:要我学;我要学;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
目前流行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强调讲授、练习和运用,这种英语教育使很多初中生觉得英语的学习就是单词、词组和句子的读与背。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觉得英语的学习都是老师要学生学习,学生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状态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不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能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把学生从“要我学”的状态变为“我要学”的状态。我国教育部2001年秋季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明确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一、任务型教学的定义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计划、组织和实施第二语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任务型教学认为:“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而是经历性的。”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场所,它是一个相互影响与交流的过程。只有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有任务可做,在做中学,才能真正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使学生乐学、好学,并成为英语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以结对、小组、大组等合作学习方式来完成任务,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二、任务型教学的教学步骤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的步骤应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
1.前任务阶段
前任务阶段是一个既基础又重要的阶段。对初中英语课来说,由于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话题,如星座、颜色、青少年问题、电视节目、电影等,因此前任务阶段是每一个单元的开端,是教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引入这一单元所学内容的一个准备。在这一阶段,教师可采用问题导入或热身活动来进行实际操作,可以通过猜词、绕口令,根据提示词做动作,列举与所学话题相关的词汇;也可以通过欣赏歌曲、观看影视片段来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即将学习的话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学话题进行调查或讨论,如学习“teenage problems ”单元时,可以布置学生在周末时调查全班学生的问题,还可以在网上搜相关的信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和巩固已掌握的词汇和句子,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和句子。与此同时,教师应让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重要的短语和重点句、难点句进行标注、讨论,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阅读上的障碍。这一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教师可指出其中比较普遍和典型的问题加以讲解、纠正。
2.中任务阶段
这一环节是任务的开展和执行阶段,该阶段是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现由语言形式到语言运用转变的阶段。教师应下大工夫在活化教材上,为学生创设交际情境,鼓励全体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义的交际,积极参与交际活动,争取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这一阶段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教师必须花很多时间对任务的主题、类型、时间、难易及学生的需求等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规划。中任务阶段是整个任务型教学的关键阶段,该阶段能够充分体现英语课堂的“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精神。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用英语参与任务,匀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任务。在整个教学中,教师最好提供一些完成任务所需的关键短语和句型,以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在该阶段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语言的意义,少关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教师应多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开口说、是否愿意开口说,而不是关注学生是否说错。因为任务型教学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能一发现学生的表达错误就加以更正,否则学生用英语交流时会产生焦虑,更为糟糕的是出现学生不愿意开口的情况。学生只有在最佳的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并且所学不易遗忘。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既宽松又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满自信和心情舒畅,把他们的焦虑感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中任务阶段要根据前任务阶段的情况,可以设计pair work, group work, debate, role play, survey, interview等形式来完成这一阶段的活动,以激发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兴趣,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
3.后任务阶段
后任务阶段是语言点的分析、巩固和练习阶段。教师要将语言的意义转到语言的形式上来,将任务开展中的一些重要语言结构再次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和了解英语中的固定搭配、句法,引起学生对这些关键词汇、固定搭配和结构的注意,然后教师应提供学生练习与语言点相关的任务,以巩固重要语言点的用法和促进学生系统性的语言发展。对任务开展中出现的错误的语言表达进行分析和操练,进而强化学生的交际意识,帮助学生达到英语表达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从错误中学”的目的。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出了课堂就进入了广大的汉语世界,英语学习环境就难以保证。所以,教师要布置帮助学生加强课外英语实践活动的任务,营造课外英语学习的氛围。
三、任务型教学法实施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1.应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完成任务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通过完成任务来大量地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是贯穿任务型教学法的主线。但在实际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只强调任务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而放弃了对课文进行必要的讲解的话,会让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因此,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课堂讲授和完成任务的辩证关系。备课时,首先教师要精心设置好课堂教学任务,避免学生在太过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拖延完成任务的时间;其次教师要认真分析各知识点轻重,对于难以掌握的知识点要详细地进行讲解。课堂的讲授和任务的完成绝不是对立的关系,教师应该通过任务的设计来指导学生学习,进而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课堂中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