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抑和逃避间挣扎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hu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人有多累?
  能变成精英的只是少数,大多数男人不得不接受自己或将终生为蚁族的现实。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于他们,最终也不过只停留在生存和安全层次。理想、梦想这些让人热血澎湃的词,只能交给儿子去实现。
  男人不能叫苦叫累,应该有事业,养家是天经地义的事,面对困难不能倒下。传统文化对男性的要求是隐忍、独立,一切靠自己解决问题,不能将情绪外露。
  面对压力只能死抗,没有渠道释放压力,遇到健康问题时以拖和瞒为主,在宽容标准上,社会对男女实行了两套方案:“女人有个头痛脑热甚至心情不爽就能请假,但男人为感冒请假,会给上司落下工作偷懒的坏印象。”刘志军是安徽医药公司的业务员,因为有要拜访完华中六省市所有大客户的任务,重感冒期间只能自己买药应付,最终恶化为肺炎。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王翰邴认为,传统文化给予男人的压力并不是压垮他们的最根本原因。女人转型成功了,她们通过社会变革获得了地位和利益的提升。但男人没有得到合理待遇,话语权被部分剥夺,社会地位下降,生存竞争形势更严峻,社会和家庭对他们的要求却没有降低,而且舆论对自己的监督在民主化进程中变得更严格。
  不到10%的中国男人会去看心理医生,27%的男人会主动和配偶说心里话。男人比女人脆弱,这是心理学界公认的事实。这种脆化在中国被加强到极致。
  男人不会思考?
  但湖南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女性研究学者傅一芳提出另一个观点:男人的外部压力并没有舆论宣传的那么沉重,不会思考、失去自我判断力才是他们不堪重负的根本原因。
  什么才是成功的人生?当跟随成功学大师、奋斗在权与钱的战场上时,男人也失去了对本心的坚持。在中国,大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夫妻,妻子分担了一部分经济压力,“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受传统观念影响,男人始终对女性持有轻蔑和警惕心。”妻子的成功只会加剧他们中许多人的自卑感,最终转化成对自己的压力。社会对失败者的零宽容态度更加剧了他们的患得患失。失败,不但将失去社会对自己的尊重,还会导致全家人的不幸,家庭的幸福建立在生活富裕基础上,而富裕与否的责任在自己身上。
  房子票子车子才能代表成功,中国男人不会把经营家庭和生活作为成功标准。很少有人去思考经商与经营生活情趣的异同;也不会有人把钻营政治与当戏子划上等号。在社会学们看来,要彻底看破压力、重新找到生活坐标,男人就必须经历一场痛苦的性别解放蜕变过程。
  会思考的男人,明白自己不能总顶天立地、呼风唤雨,承认自己充满缺点、能力卑微。认清自己,才不会随波逐流,在迷惘中痛苦。
  攘外必先安内?
  这是一场失败的成长。新时代男性没有打磨出男子汉气概,以先天不足之姿进入社会和家庭,大男子主义这条不能算男子汉气质的词成为他们最后的遮羞布,以掩盖内心的自卑和惶恐。
  大男子主义意味着缺少绅士风度,没有广阔胸襟,正是他们最为女性诟病之处。
  曾经一度被视为女性地位与能力证明的AA制,如今在不少女性研究者看来其实是个陷阱。“中国没有国外那么详细的法律规定,绅士比例也远低于国外。你不能指望一贯粗鄙的中国男人突然变得绅士,舍得让步和吃苦。即便有也是少数。大多数人善于抓住机会,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空子。”傅一芳一针见血地指出。以家庭经济AA制为例,因为女性在家庭里的人力付出并没有算在里面,法律规定有相当多漏洞,一旦分手,女性的权益受损比例是最高的。
  男女平等起初是为了提高女性地位、保护女性权利提出的口号,但当女性的竞争力对男人产生威胁后,男人干脆借这面大旗,为自己逃避责任找到理由。
  在家庭责任分工上,男人常以工作繁忙、应酬多为借口逃避家务事。“你不能阻止丈夫或儿子去外面闯荡,因为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就是闯出去,闯成功。”傅一芳认为相对男性,女性在家庭中更有全局观意识,她们习惯了在职场上把自己当男人使用,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最后会揽过这些责任自己解决。
  傅一芳并不认为这是对男性的贬低,“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心态和过时的男不主内观念,才是导致男性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处处失利后,男人不反省自我,公正看待女性,反而以剥夺弱势者(女性)的权益为手段,在抛弃传统后更放弃了做男人的原则。
  而女性在男人消失的进程中,也有不可推卸的作用。不思考的不只是男性,也有部分女性的推波助澜。在傅一芳看来,一个女人,她有高学历,她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她肯定对男人有自己的标准。男人允许自己在外面放纵,对妻子不愿付出感情、对家庭不愿付出精力,如何要求对方给予自己尊重?当妻子总是抱怨丈夫不负责时,她的一再忍让也是这个男人不负责心态的催化剂。
  
  缺了人生最重要一课
  32岁的沈峻丢下妻子和5岁的孩子去贵州六盘水的盘泉村支教,他要在盘泉村过两年“有意义的生活”。在此之前,他还有过因嫌研发部压力大、悄悄辞职去国外旅行大半年的前科。
  在压力面前男人有两个选择:直面挑战或转身逃避。前者本该是男人正常反应下的选择,但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应对挫折的锻炼机制,后者便会成为主流选择,如辞职进修、旅游、投资做生意或蜗居家中当全职先生等。一项调查表明,冲动逃避后,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80后男人会实践初衷。
  痛苦和挫折打磨出真正的男人,尊重和肯定则让他成熟。中国男人的成长过程缺失了前者,充满错误的后者。
  心理学上认为,初生婴儿没有心理上的性别区分,接受社会化教育后逐渐有了性别意识,划分出男与女。但在无需捕猎、没有重体力活的和平年代,两性互相融合,男性将具备细心、温柔、敏感等女性特质,女性则加入了果敢、坚毅、豪迈等男性气质。
  80后的独生子没有感染到女性的正面特质,反而沾染上娇气、任性等负面特质。在他们从男孩到男人的生理成长过程中,没有人系统教育他们“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即便到了30岁,无法独立生活的中国男人比比皆是。“每个男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小男孩。”男孩代表的胆怯、懦弱、逃避等特质是掩藏在主人格之下的负面情绪,但习惯了无下限地宽容自己,就会成为无担当的妈妈男孩。
  “因为是独生子,有父母和长辈的溺爱,没有接受过关于责任感的教育。他们有不切实际的乐观精神,觉得其他人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生活也不会因为自己的选择而变糟。” 教育专家唐曾磊分析说。在童年生活中,长辈总会出面收拾残局,少有独自面对挫折、应对危机的时刻,导致人格发育迟缓,成年后也没能成熟。理智一旦遭遇冲击,就会像孩子一样不负责任地感情用事。
其他文献
青少年出卖身体换取物质,很大程度是因为价值观的变化:第一是享乐主义,物质享受高于一切,满足虚荣心;第二是觉得在性方面开放一点不是损失,甚至成为一种时尚。  在这种价值观驱使下,孩子们并不在意身体对自己的重要性,而是在各种名牌诱惑和炫耀型消费、享受型消费面前,随波逐流地放大对物质的憧憬和欲望。拿自己不在乎的东西去换取很在乎的东西。  上个世纪90年代,在日本就已发生过类似的高中女生“援交”事件。而中
期刊
北京姑娘凌一凡更新了她的微博内容。“外公今天上午10:44去世了,走得很安  详。那么多善良的人祝福他给他拍照,你们的心意他都收到了,感谢你们让他看到了一个有爱的温暖的世界。”13天前,当她发出另一条微博时,没想到会有那么多善良的人帮自己和外公圆了“走遍世界”的梦。  一凡是位漫画作者。今年春节后,她遇到了一件伤心事:外公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也许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了。  从小她就跟在外公身边,在外公最
期刊
1987年,一部国产电影《寻找男子汉》引发争议。片中女雕塑家相亲无数次,发现男人们或者夸夸其谈,或者奴颜婢膝,或者精神空虚无追求。那时日本电影《追捕》在中国大红,型男高仓健代替“小白脸”,成为男人形象新标准。  25年过去,对男人的失望和疑惑被充分发酵:作为永远的对手与伙伴,女人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份证上的“性别:男”。  男人一路败北?  本该是以保护者姿态挺身而出站在前面的男人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
期刊
在央视热播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博得高收视率的5月,吴恒创办的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也红极一时。  这里铺陈了一个充满地沟油、添加剂、瘦肉精等有害物质的现实社会,较之活色生香的美味中国,它离人们更近、更真实。  吴恒常常纠结于这两个空间里,垂涎美味,却因深谙各类垃圾食品信息而迟迟不敢下筷。  从“一本正经”开始  1985年,吴恒出生于湖北荆门小镇上的一个普通家庭。和很多双子家庭一样,哥哥
期刊
13岁女中学生被以6000元“高价”,“卖”给了四川宜宾国税局某分局局长卢玉敏。这不是第一例权贵嫖宿幼女事件,近有浙江永康市人大代表涉案,远有数年前震惊全国的习水县公职人员嫖宿幼女案。  事件背后,一个曾经只在日本、中国港台出现的少女群体——援交少女,再次被舆论关注。陆续走进公众视线的援交少女们让所有家有青春期女儿的父母更加惶惶:如果某天发现有人甚至就是女儿自己,用她的身体去做性交易,该如何面对这
期刊
骆安明:28岁,游戏测评师  你态度好了,她自然也顺服了,接下来的行为,就是反过来安抚体贴你了。  晚上十点,骆安明照例走进厨房,给妻子唐子洛煮一碗“爱妻面”。面倒也朴素,滚水煮到软,捞起来,放入调好作料的小碗,撒点葱花。妻子刚接过去,未入口,就笑成朵花了。  边看电视边吃点夜宵,是妻子时有的习惯。虽说君子远庖厨,但煮面这事儿,骆安明已经坚持三天了。  “别看老婆跟我同岁,个性就跟个小屁孩似的,稍
期刊
程练:36岁,网站技术总监  男人成为一家之主,事业固然是硬件条件,但秉持一颗细致、包容的心,做好协调和规划也尤为重要。  程练是众人眼里的Super Man。事业处于上升期,业务能力强,收入颇高,还能HOLD住一大家子人。  在家中,程练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家之主。这并不单纯取决于他收入最高,在经济上对家庭贡献最大,而是他同时也非常注重平衡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对家庭未来发展一步步做出合理规划。  
期刊
当婚恋心理咨询师,最大的收获是能听到各种八卦狗血的情感故事。故事不同,女主角不同,但里面的男主角似乎大同小异:自私幼稚,自大花心,负心荒唐。她们的讲述不可能百分百客观,但男人自己也承认:我们不再是,也不再想成为老幼妇孺的精神支柱,我们更愿意在乎自己的感受。  当利益成为男人追求的首要目标,他们忘记了“男人”这个词赋予己身的责任。在这个急功近利、物质享受丰富的和平年代,更没有人教年幼的男性如何蜕变成
期刊
在女人抱怨男人“不像个爷们”时,男人的抱怨丝毫不比女人少。这群娘们反了天了,比男人还强势,还要叛逆。夫唱妇随没了,没心思围着孩子锅边灶台转了,不肯付出还要计较回报所得。  男人们的受不了,源自其天生的性别优势。自私自利的本性让男人认定,女人应该遵守一条肋骨的游戏规则:既要硬到可以撑起男人的事业和生活,又要认清自己的从属地位。  于是“妇女要顶半边天”的口号从1919年喊到现在,也不过最近二十年才看
期刊
张弛:平安保险重庆分公司高级培训师  孩子可以让男人变得柔软,有动力站出来为妻儿挡风遮雨。  张弛在36岁时“被迫”当上了父亲。  二人世界时,他一直认为组建家庭只是因为男人与女人在生活上的相互依赖。作为公司高层,工作让他像停不下来的陀螺,甚至在婚后创下80天不落家的记录。夫妻感情也因聚少离多差点走到尽头。当太太李靖发现自己怀孕时,张弛根本没做好当父亲的准备:“连太太都照顾不好,再多个小孩该怎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