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晖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回过头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和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这是钱学森的世纪之问”,从中可见对民国大师的推崇和景仰。民国时的大师究竟为何如此受人推崇、尊重,《民国的底气》-书或可回答一二。
  民国之气,在于民国君子。
  古时君子,喜闻高山流水,乐见明月知音,避于仕途,隐于山水,狂于山林。民国君子,恰如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狂傲得让人高山仰止。刘文典直拒蒋介石,黄侃有三不来之约,辜鸿铭非难泰戈尔……他们狂得惊世骇俗。其文学成就也彰显了他们狂”的底气。他们通古今,解古籍,聊汉学,晓中外,身处西南之僻,却知世事时局之动荡。他们忘却小我,抛身于世。晚清名臣左宗棠有联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这句话许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民国君子的辉煌,映照了黯淡的社会,也愈彰显出他们的不凡。他们书生言政,指点江山,着实值得世人敬重与仰慕。
  虽是君子,他们也行走于街边菜市,谈笑于烟熏火燎之后厨,亦是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所烦恼的寻常人。聊惯了高山鸣琴,看厌了卷帙浩繁,他们也会携三两好友品美食、尝醇酒。他们愿做“治世之饕餮,乱世之饭桶”,非把天下美味尝尽不可!黄侃以“有菜一切好说,无酒寸步难行”为旨,享尽天下名菜:而梁实秋精享万家菜,八大菜系、游龙走兽无不尽入腹中。他们以诗会友,以酒为伴,煮酒论道,借吃讽世,亦庄亦谐。由此可见,他们也是寻常人。正如落日余晖一样,他们辉煌而张狂,同时,他们平凡而干净。令人惋惜的是,夕阳只在日暮一刻,日落天黑,光明消逝。
  “孔融死而士气灰,嵇康死而清议绝。”对我们来说,这些民国君子的逝去,也象征着又一个文学辉煌时代的终结,就好像转瞬即逝的流星,霎时的惊艳过后是长久的沉默与叹息。“一个鼓吹君主主义的造反派,一个以孔教为人生哲学的浪漫派,一个夸耀自己的奴隶标志(辫子)的独裁者”,试问,如辜鴻铭这样一个矛盾而有趣的人,普天之下还有第二人吗?
  乱世出佳人,烽火造英雄,略黯淡的天空,才能凸显余晖的美。民国君子,他们在最艰难的时刻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又站在历史的中转点,勉励后人。
  民国君子,耀眼如余晖,底气胜余晖!
  佳作点评
  小作者看完了《民国的底气》一书,深感民国之气,在于民国君子”,对民国的那些大师给予高度的评价。文章既写了这些民国君子的博学,也描写了他们的率性狂傲,还写了他们的生活气、烟火气,文采斐然,生动形象,让一个个人物鲜活了起来,也让我们对这些民国君子生出由衷的敬意!
  (陈剑颖)
其他文献
《诗经》曰:“有女同车,颜如舜花。”挤了多日的公交车,与余同车之女子多矣,但“颜如舜花”者还一个未见。不过,每日皆有一女子与余同车,其人之精彩程度胜于古诗中“妖姬脸似花含露”之美人多矣!   此人十六七岁,个子极矮小,长发于脑后扎成辫子,眼睛倒挺大,可惜缺乏“一双瞳仁剪秋水”的风情。长辫又不是唐朝女子半偏的云髻,没法满足人的美学欲望。总之,我对此人的感觉就像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吟》中写的那个只有四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 北京地铁乞讨者胸前悬挂二维码  背着背包、拄着拐杖,手拿装着零钱的小包,是地铁乞讨者常见的形象。然而,2017年11月,网友在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附近看到,乞讨者身上多了一项“装备”:胸前悬挂着一张打印了二维码的纸,可以扫码付款。网友拍摄的照片显示,地铁里有一男一女两名乞讨者,身材矮小,女性穿着红黑色格子上衣,手里提着一个红色袋子,胸前挂着一张打印了二维码的纸。男性走
中秋的月又圆了,一片寂寥的心空,飘过朵朵思乡的云。来美国多年,虽然月圆月缺与故国的无异,中秋那特有的味道却不尽相同。还好,在华人集聚的旧金山,每年中秋节,总举办不少庆祝活动,慰藉了中华儿女节日的乡愁。  每逢中秋佳节,人们扶老携幼早早来到唐人街。此时,几条街道早已人声鼎沸,五花八门的商铺里,吃的、用的、穿的、玩兒的,应有尽有。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秋神话故事在舞台上轮番上演,那引人注目的舞狮拉开了中秋
何谓英雄?  荆轲当之无愧!  谈及荆轲,我发现有的同学并不认为他是一位英雄,甚至还有人给他戴上有勇无谋、天真高傲的帽子。我对这样的观点不以为然,否则为什么历经两干多年,那么多人对荆轲推崇有加?  荆轲并不是燕国人,他为报燕太子丹之恩、为解燕太子丹之围而献计,拟以秦国判将樊於期之头颅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他所做的一切并不会带给他实际的好处,相反他还冒着极大的风险,事实也证明了这点,最后他
独坐山顶  眼前的白桦林  每一朵绿叶  拒绝着风的侵扰  都披上了晚霞的袈裟  大声诵经  这是皈依的假象  那棵枯死的春天  一动不动地站着  倾尽了依恋红尘的深情  独坐的人  不只我一个  还有一块石头  做你的影子  自从第一次见你  我决定做你的影子  一辈子  你是实的  我是虚的  你所不愿表达的疼痛和幸福  让我承载吧  长长的影子  是一列封闭的车厢  你站立如树  你飞翔如鸟
老左做梦都未想到,会被江南建筑集团的王总看中,成了一名副总经理,更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具体的事,每天只是跟着王总四处游山玩水,仅此而已。  一个月前的老左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的地步了,他到过十几家公司打工,从事过保险、机械、商贸、服装等行业,似乎都不景气,一家家的企业都垮了。好在小舅子介绍了一家公司,老板李总因为碍于面子,留下了老左,这家公司便成了老左打工生涯的前一家公司。这是一家建筑公司,
上幼儿园中班时第一次插班;小学五年级时转学,插班;高一结束分文理科,插班;高二结束,又插班。转眼高中快毕业了,終于可以结束自己的“插班之旅”了。  每次插班,心里就两个字:郁闷;郁闷久了,又生出两个字:孤独;孤独久了,还是两个字:紊乱。不是生理紊乱,而是心绪紊乱,好像我一直悬在半空中,没有落脚之地。  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学五年级时的插班。那次不但是插班,而且是换校,我由镇小学转到县城的学校。第一天去
前段时间看新闻,孙杨泳赛摘金的消息又一次被炒得沸沸扬扬,孙杨又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我想起一个很久未曾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名字——叶诗文。  犹记当初孙杨叶诗文奥运会双双摘金荣耀而归,二人几乎是舆论的中心焦点,名字频繁见于各大媒体。然而不久后,孙杨连续遭遇负面新闻,叶诗文更是成绩不佳,连输几场后便如水泡一般安静地消失了。而媒体集体选择了“失忆”,仿佛之前那热烈的报道只是一场幻像。  我是
酿糯米红酒是一门技术。  每当冬至来临,母亲便择一日之闲,拿出新收成的糯米,放在大木桶里浸泡五六个小时,然后用竹漏筛把米打捞起来,放在一个大簸箕上沥干,再倒进木甑子里蒸。柴火灶里的火熊熊燃烧,大铁锅上冒着白雾,饭香阵阵。不用母亲使唤,我便会主动承担添柴烧火的差事,灶膛里的火焰特别高,照得我满脸通红,往灶里添加木柴时,手被照得发烫。尽管这样,柴添得还是特别勤,因为我知道,火烧得越旺,米饭就能更快出锅
严格来说,我不是北京人,北京也不是我的故乡。  虽然“北京市”这几个字是印在户口本儿上的,但我与这城市既无血缘上的联系,也少有物质上的捆绑。首先,我的父母不出生在此,他们是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而来的;祖辈更不用说了。其次,很显然,我不拥有这城市中的任何一部分,我与那些头顶小红帽拥入天安门广场的游客并无本质差别。他们住在酒店里能住七天,而我住在我现在的家里,最多也只是住七十年。  我不是北京人,但我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