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语: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对教育作出尖锐的批判。他把“救救孩子”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针对教育制度的弊病,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身体强壮、精神健康的国民组成的富强民主的现代国家。他在《谋杀》一文中对学生的“恶性补习”现象作了辛辣的讽刺,亦庄亦谐。读了此文联想起当下的教育状况,不禁有被“击一猛掌”的感觉,想不到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竟如此相像,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吗?
——王立根
现在社会上最普遍也最严重的一个困扰,是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恶性补习”,台湾一共有多少小学生,我们不知道,假定有五十万吧(请别在数目字上抬杠),则至少这五十万可怜的孩子,和一百万孩子们可怜的父母,以及数不清的中小学堂可怜的教习,都为这个问题烦恼。我说“烦恼”,完全是圣人们学院派的手法,如果凭良心说真话,岂止烦恼而已,简直痛入骨髓,血泪俱下。举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堂为例吧,学堂是个了不起的学堂:但据我所知,他们的学生几乎一个星期只拉一次屎,不是孩子屁股倔强,硬不肯拉,而是我们陷于恶性补习的屠场,没有时间拉也。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在该学堂读六年级,有一天一个人蹲在厕所啜泣,做母亲的问他干啥,他最初还保持男孩子的尊严,不肯实说,但后来肛门下血,才哭着供出他已一个星期没有大便矣,该孩子后来还是请了医生灌肠才治愈的,做母亲的眼看儿子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真恨不得一头撞死。事被柏杨先生听到,拜托孩子在他班上代为打听。得到的结果是,全班同学一个星期不大便,乃是常事。
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啦,起床后潦潦草草吃上几口,就背着书包上学。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扒拉两碗,要一直等到夜幕深垂,路断人稀时,才踽踽而归。进得家门,书包一放,马上趴到桌上入睡矣,做娘亲的千唤百唤,把他唤醒,睡眼蒙咙中,咽一口饭,打一个盹儿,好容易吃完之后。用其枯干颤抖的小手,从书包中掏出一叠作业,就又伏到案上,一题一题地做。一面做一面嘱咐母亲曰:“妈,你看我瞌睡就叫我。”有时做娘亲的陪到半夜,看看孩子手握铅笔,小脸贴到书上,呼呼睡去,实不忍心叫,可是一会儿孩子醒来,就哭闹曰:“你为啥不叫我呀?”母亲曰:“我叫不醒呀!”孩子曰:“那你为啥不打我呀?”大概孩子也听说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古老故事,就找了一个圆规塞到娘亲手里曰:“我再打瞌睡,你就用它扎我。”而做娘亲的此时已哭成泪人儿矣。晚上做功课要做到十二点甚至要做到一点两点,才允许母亲拖上床。所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里,没有笑声,没有笑容,也没有应有的欢乐,而只有老爹的叹息,娘亲的愁容,和孩子们焦灼疲惫、瘦削如猴的小脸和皮包骨的身材。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早上放出去,被恶性补习百般蹂躏,天黑之后,才跌跌撞撞回家,而又一灯如豆,蓬发盖面。他哪有时间大便乎哉,孩子不扑到地上,七窍流血而死,已是祖宗有德啦。这不叫恶性补习,这叫慢性屠杀,痛夫。
我们以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堂为例,绝不是跟中正国民小学堂过不去,如果有这种想法,出门就给汽车撞死。事实上台湾全省国民小学堂,除非他的校长不长进,教习又是木头,可以说没有一个不如此这般,仅只一星期不拉屎有啥了不起,而是国民小学堂普遍地把孩子们蹂躏成一个小僵尸,压弯了孩子的脊椎(没有压断已经是“爱的教育”啦),抽去了孩子的血。最使人捶胸痛心的,是恶性补习像铁锤一样,捶击着孩子的头,使他们昏昏沉沉,浑浑噩噩,轻焉者对读书产生畏惧,重焉者伤残终身。
吾友程国成先生,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堂的教习,曾沉痛地说,数学是一门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功课(柏杨先生插嘴曰:这是自然学科教的说法,由柏老来看,数学这玩艺儿简直坑人不浅),他的小女儿一向非常喜欢数学的,可是几年恶补下来,孩子每天晚上带回来一张长达丈余,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习题的课外作业,对数学遂由爱生怕矣,孩子有时候害病,在高烧中还喃喃着鸡兔同笼,盖“天长地久有时尽,作业绵绵无绝期”,哀哉!
恶性补习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言人人殊,“台湾省教育厅”不知道换了多少位“厅长”,每位厅长先生上台后都被恶性补习搞得手忙脚乱。对策不外两个,一日“尊口乱张”,发表谈话啦、发表文告啦、发动公文攻势、令饬知照啦、希望遵守法令啦、盼望拿出良心啦;这一式完全为对付报纸,以及向上级报销之用,一旦案发查问时,他就用来搪塞,效果等于一个屁。二日“杀鸡吓猴”,碰上几个倒霉的教习,申斥的申斥,解聘的解聘;义愤填膺,好像真的一样,以致官儿一旦莅临学堂,威力所及,全体大乱,藏书的藏书,藏笔的藏笔;此一招是为了堵小民的嘴之用,你瞧,俺已尽了力吧,其效果似乎比屁高一级。
柏杨先生之见,最妙的办法莫如“格杀勿论”,由“立法院”通过一条法律,凡是恶性补习的教习,一经发觉,立刻就地正法,看谁还敢恶性补习乎?但一位朋友揪着我的耳朵曰:“即令大家一齐立下了你阁下这种妙法,恶性补习也取消不了。不但取消不了,恐怕反而会转入地下,你就是天天带着警犬,提着机关枪满街乱跑都没有用,而且孩子将更为可怜。”君不见现在官方有令,国民小学堂教室都不准装灯乎?这种官儿也是柏杨先生的聪明脑筋,认为没有灯你们总不能补习了吧?再也料不到没有灯的结果,补习照旧,只不过成了黑暗补习,可怜的孩子在光线朦胧之中,把鼻尖贴到书本上纸头上,像看禁书一样地窃窃读之。两个月下来,一个个都成了近视眼,这近视眼随着官儿的查禁,而一天天加重。
作者简介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出生于河南省开封,籍贯为河南省辉县。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终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纪念1968年被捕入狱的日子。
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句话:
“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
1949年,到台湾。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章。l960年,开始以“柏杨”之名写作杂文专栏。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师,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长。他的妻子倪明华(诗人)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他负责该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1968年1月l3日,因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身陷囹圄长达9年零26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的意志并不消沉,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1978年出狱后,台湾当局勒令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狱后和女诗人张香华结婚。1979年,韩国邀请柏杨和张香华出席诗人大会,但台湾当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为理由拒绝。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柏杨也写了不少小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治小说,主要有《辩的天花》、《天疆》、《异域》等;第二类是爱情小说,如《旷野》、《秘密》、《莎罗冷》等;第三类是反映现实的小说,如《怒航》、《挣扎》等,这类小说文笔犀利,深刻揭露台湾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陈 勇
——王立根
现在社会上最普遍也最严重的一个困扰,是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恶性补习”,台湾一共有多少小学生,我们不知道,假定有五十万吧(请别在数目字上抬杠),则至少这五十万可怜的孩子,和一百万孩子们可怜的父母,以及数不清的中小学堂可怜的教习,都为这个问题烦恼。我说“烦恼”,完全是圣人们学院派的手法,如果凭良心说真话,岂止烦恼而已,简直痛入骨髓,血泪俱下。举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堂为例吧,学堂是个了不起的学堂:但据我所知,他们的学生几乎一个星期只拉一次屎,不是孩子屁股倔强,硬不肯拉,而是我们陷于恶性补习的屠场,没有时间拉也。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在该学堂读六年级,有一天一个人蹲在厕所啜泣,做母亲的问他干啥,他最初还保持男孩子的尊严,不肯实说,但后来肛门下血,才哭着供出他已一个星期没有大便矣,该孩子后来还是请了医生灌肠才治愈的,做母亲的眼看儿子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真恨不得一头撞死。事被柏杨先生听到,拜托孩子在他班上代为打听。得到的结果是,全班同学一个星期不大便,乃是常事。
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啦,起床后潦潦草草吃上几口,就背着书包上学。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扒拉两碗,要一直等到夜幕深垂,路断人稀时,才踽踽而归。进得家门,书包一放,马上趴到桌上入睡矣,做娘亲的千唤百唤,把他唤醒,睡眼蒙咙中,咽一口饭,打一个盹儿,好容易吃完之后。用其枯干颤抖的小手,从书包中掏出一叠作业,就又伏到案上,一题一题地做。一面做一面嘱咐母亲曰:“妈,你看我瞌睡就叫我。”有时做娘亲的陪到半夜,看看孩子手握铅笔,小脸贴到书上,呼呼睡去,实不忍心叫,可是一会儿孩子醒来,就哭闹曰:“你为啥不叫我呀?”母亲曰:“我叫不醒呀!”孩子曰:“那你为啥不打我呀?”大概孩子也听说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古老故事,就找了一个圆规塞到娘亲手里曰:“我再打瞌睡,你就用它扎我。”而做娘亲的此时已哭成泪人儿矣。晚上做功课要做到十二点甚至要做到一点两点,才允许母亲拖上床。所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里,没有笑声,没有笑容,也没有应有的欢乐,而只有老爹的叹息,娘亲的愁容,和孩子们焦灼疲惫、瘦削如猴的小脸和皮包骨的身材。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早上放出去,被恶性补习百般蹂躏,天黑之后,才跌跌撞撞回家,而又一灯如豆,蓬发盖面。他哪有时间大便乎哉,孩子不扑到地上,七窍流血而死,已是祖宗有德啦。这不叫恶性补习,这叫慢性屠杀,痛夫。
我们以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堂为例,绝不是跟中正国民小学堂过不去,如果有这种想法,出门就给汽车撞死。事实上台湾全省国民小学堂,除非他的校长不长进,教习又是木头,可以说没有一个不如此这般,仅只一星期不拉屎有啥了不起,而是国民小学堂普遍地把孩子们蹂躏成一个小僵尸,压弯了孩子的脊椎(没有压断已经是“爱的教育”啦),抽去了孩子的血。最使人捶胸痛心的,是恶性补习像铁锤一样,捶击着孩子的头,使他们昏昏沉沉,浑浑噩噩,轻焉者对读书产生畏惧,重焉者伤残终身。
吾友程国成先生,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堂的教习,曾沉痛地说,数学是一门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功课(柏杨先生插嘴曰:这是自然学科教的说法,由柏老来看,数学这玩艺儿简直坑人不浅),他的小女儿一向非常喜欢数学的,可是几年恶补下来,孩子每天晚上带回来一张长达丈余,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习题的课外作业,对数学遂由爱生怕矣,孩子有时候害病,在高烧中还喃喃着鸡兔同笼,盖“天长地久有时尽,作业绵绵无绝期”,哀哉!
恶性补习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言人人殊,“台湾省教育厅”不知道换了多少位“厅长”,每位厅长先生上台后都被恶性补习搞得手忙脚乱。对策不外两个,一日“尊口乱张”,发表谈话啦、发表文告啦、发动公文攻势、令饬知照啦、希望遵守法令啦、盼望拿出良心啦;这一式完全为对付报纸,以及向上级报销之用,一旦案发查问时,他就用来搪塞,效果等于一个屁。二日“杀鸡吓猴”,碰上几个倒霉的教习,申斥的申斥,解聘的解聘;义愤填膺,好像真的一样,以致官儿一旦莅临学堂,威力所及,全体大乱,藏书的藏书,藏笔的藏笔;此一招是为了堵小民的嘴之用,你瞧,俺已尽了力吧,其效果似乎比屁高一级。
柏杨先生之见,最妙的办法莫如“格杀勿论”,由“立法院”通过一条法律,凡是恶性补习的教习,一经发觉,立刻就地正法,看谁还敢恶性补习乎?但一位朋友揪着我的耳朵曰:“即令大家一齐立下了你阁下这种妙法,恶性补习也取消不了。不但取消不了,恐怕反而会转入地下,你就是天天带着警犬,提着机关枪满街乱跑都没有用,而且孩子将更为可怜。”君不见现在官方有令,国民小学堂教室都不准装灯乎?这种官儿也是柏杨先生的聪明脑筋,认为没有灯你们总不能补习了吧?再也料不到没有灯的结果,补习照旧,只不过成了黑暗补习,可怜的孩子在光线朦胧之中,把鼻尖贴到书本上纸头上,像看禁书一样地窃窃读之。两个月下来,一个个都成了近视眼,这近视眼随着官儿的查禁,而一天天加重。
作者简介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出生于河南省开封,籍贯为河南省辉县。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终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纪念1968年被捕入狱的日子。
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句话:
“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
1949年,到台湾。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章。l960年,开始以“柏杨”之名写作杂文专栏。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师,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长。他的妻子倪明华(诗人)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他负责该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1968年1月l3日,因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身陷囹圄长达9年零26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的意志并不消沉,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1978年出狱后,台湾当局勒令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狱后和女诗人张香华结婚。1979年,韩国邀请柏杨和张香华出席诗人大会,但台湾当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为理由拒绝。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柏杨也写了不少小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治小说,主要有《辩的天花》、《天疆》、《异域》等;第二类是爱情小说,如《旷野》、《秘密》、《莎罗冷》等;第三类是反映现实的小说,如《怒航》、《挣扎》等,这类小说文笔犀利,深刻揭露台湾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陈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