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杀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ing1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荐语:台湾著名学者柏杨对教育作出尖锐的批判。他把“救救孩子”作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部分,针对教育制度的弊病,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目的是建立一个由身体强壮、精神健康的国民组成的富强民主的现代国家。他在《谋杀》一文中对学生的“恶性补习”现象作了辛辣的讽刺,亦庄亦谐。读了此文联想起当下的教育状况,不禁有被“击一猛掌”的感觉,想不到海峡两岸中小学教育竟如此相像,这难道不该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吗?
  ——王立根
  
  现在社会上最普遍也最严重的一个困扰,是中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恶性补习”,台湾一共有多少小学生,我们不知道,假定有五十万吧(请别在数目字上抬杠),则至少这五十万可怜的孩子,和一百万孩子们可怜的父母,以及数不清的中小学堂可怜的教习,都为这个问题烦恼。我说“烦恼”,完全是圣人们学院派的手法,如果凭良心说真话,岂止烦恼而已,简直痛入骨髓,血泪俱下。举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堂为例吧,学堂是个了不起的学堂:但据我所知,他们的学生几乎一个星期只拉一次屎,不是孩子屁股倔强,硬不肯拉,而是我们陷于恶性补习的屠场,没有时间拉也。有一个朋友,她的孩子在该学堂读六年级,有一天一个人蹲在厕所啜泣,做母亲的问他干啥,他最初还保持男孩子的尊严,不肯实说,但后来肛门下血,才哭着供出他已一个星期没有大便矣,该孩子后来还是请了医生灌肠才治愈的,做母亲的眼看儿子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真恨不得一头撞死。事被柏杨先生听到,拜托孩子在他班上代为打听。得到的结果是,全班同学一个星期不大便,乃是常事。
  孩子们天不亮就起床啦,起床后潦潦草草吃上几口,就背着书包上学。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扒拉两碗,要一直等到夜幕深垂,路断人稀时,才踽踽而归。进得家门,书包一放,马上趴到桌上入睡矣,做娘亲的千唤百唤,把他唤醒,睡眼蒙咙中,咽一口饭,打一个盹儿,好容易吃完之后。用其枯干颤抖的小手,从书包中掏出一叠作业,就又伏到案上,一题一题地做。一面做一面嘱咐母亲曰:“妈,你看我瞌睡就叫我。”有时做娘亲的陪到半夜,看看孩子手握铅笔,小脸贴到书上,呼呼睡去,实不忍心叫,可是一会儿孩子醒来,就哭闹曰:“你为啥不叫我呀?”母亲曰:“我叫不醒呀!”孩子曰:“那你为啥不打我呀?”大概孩子也听说过“头悬梁,锥刺股”的古老故事,就找了一个圆规塞到娘亲手里曰:“我再打瞌睡,你就用它扎我。”而做娘亲的此时已哭成泪人儿矣。晚上做功课要做到十二点甚至要做到一点两点,才允许母亲拖上床。所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里,没有笑声,没有笑容,也没有应有的欢乐,而只有老爹的叹息,娘亲的愁容,和孩子们焦灼疲惫、瘦削如猴的小脸和皮包骨的身材。孩子像断了线的风筝,早上放出去,被恶性补习百般蹂躏,天黑之后,才跌跌撞撞回家,而又一灯如豆,蓬发盖面。他哪有时间大便乎哉,孩子不扑到地上,七窍流血而死,已是祖宗有德啦。这不叫恶性补习,这叫慢性屠杀,痛夫。
  我们以台北中正国民小学堂为例,绝不是跟中正国民小学堂过不去,如果有这种想法,出门就给汽车撞死。事实上台湾全省国民小学堂,除非他的校长不长进,教习又是木头,可以说没有一个不如此这般,仅只一星期不拉屎有啥了不起,而是国民小学堂普遍地把孩子们蹂躏成一个小僵尸,压弯了孩子的脊椎(没有压断已经是“爱的教育”啦),抽去了孩子的血。最使人捶胸痛心的,是恶性补习像铁锤一样,捶击着孩子的头,使他们昏昏沉沉,浑浑噩噩,轻焉者对读书产生畏惧,重焉者伤残终身。
  吾友程国成先生,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堂的教习,曾沉痛地说,数学是一门最有趣、最引人入胜的功课(柏杨先生插嘴曰:这是自然学科教的说法,由柏老来看,数学这玩艺儿简直坑人不浅),他的小女儿一向非常喜欢数学的,可是几年恶补下来,孩子每天晚上带回来一张长达丈余,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习题的课外作业,对数学遂由爱生怕矣,孩子有时候害病,在高烧中还喃喃着鸡兔同笼,盖“天长地久有时尽,作业绵绵无绝期”,哀哉!
  恶性补习的症结在什么地方?言人人殊,“台湾省教育厅”不知道换了多少位“厅长”,每位厅长先生上台后都被恶性补习搞得手忙脚乱。对策不外两个,一日“尊口乱张”,发表谈话啦、发表文告啦、发动公文攻势、令饬知照啦、希望遵守法令啦、盼望拿出良心啦;这一式完全为对付报纸,以及向上级报销之用,一旦案发查问时,他就用来搪塞,效果等于一个屁。二日“杀鸡吓猴”,碰上几个倒霉的教习,申斥的申斥,解聘的解聘;义愤填膺,好像真的一样,以致官儿一旦莅临学堂,威力所及,全体大乱,藏书的藏书,藏笔的藏笔;此一招是为了堵小民的嘴之用,你瞧,俺已尽了力吧,其效果似乎比屁高一级。
  柏杨先生之见,最妙的办法莫如“格杀勿论”,由“立法院”通过一条法律,凡是恶性补习的教习,一经发觉,立刻就地正法,看谁还敢恶性补习乎?但一位朋友揪着我的耳朵曰:“即令大家一齐立下了你阁下这种妙法,恶性补习也取消不了。不但取消不了,恐怕反而会转入地下,你就是天天带着警犬,提着机关枪满街乱跑都没有用,而且孩子将更为可怜。”君不见现在官方有令,国民小学堂教室都不准装灯乎?这种官儿也是柏杨先生的聪明脑筋,认为没有灯你们总不能补习了吧?再也料不到没有灯的结果,补习照旧,只不过成了黑暗补习,可怜的孩子在光线朦胧之中,把鼻尖贴到书本上纸头上,像看禁书一样地窃窃读之。两个月下来,一个个都成了近视眼,这近视眼随着官儿的查禁,而一天天加重。
  
  作者简介
  柏杨,原名郭定生,后来改名为郭立邦,最后又自己改名叫郭衣洞。出生于河南省开封,籍贯为河南省辉县。不知道出生日期,最终被认可的生日是3月7日,以纪念1968年被捕入狱的日子。
  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
  历史学家唐德刚有这样一句话:
  “柏杨的生平,在他呱呱坠地之日始,便构成传统中国社会里一宗标准化的形象——他是受‘晚娘’虐待的一个小孤儿。”
  1949年,到台湾。1953年,发表平生第一篇文章。l960年,开始以“柏杨”之名写作杂文专栏。
  1968年,因“大力水手”事件,被判处死刑,后改判为有期徒刑12年,后又被减为8年。1977年4月1日获释,实际被囚禁9年又26天。影响两岸中国人数十年的人物,人文大师,从1950到2004年,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牢狱,五年专栏,十年史学写作,十年人权,有华人处,就流传着柏杨的作品。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长。他的妻子倪明华(诗人)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他负责该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1968年1月l3日,因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身陷囹圄长达9年零26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的意志并不消沉,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1978年出狱后,台湾当局勒令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狱后和女诗人张香华结婚。1979年,韩国邀请柏杨和张香华出席诗人大会,但台湾当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为理由拒绝。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柏杨也写了不少小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政治小说,主要有《辩的天花》、《天疆》、《异域》等;第二类是爱情小说,如《旷野》、《秘密》、《莎罗冷》等;第三类是反映现实的小说,如《怒航》、《挣扎》等,这类小说文笔犀利,深刻揭露台湾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2008年4月29日凌晨1时12分,柏杨因为肺炎在台湾逝世,享年89岁。
  
  本栏目责任编辑 陈 勇
其他文献
宁德市霞浦县柏洋中心小学地处闽东太姥山岳南麓,坐落在霞浦、福鼎、福安、柘荣4县市交界处的目海峰畔。在谋划学校发展过程中,抓住山区的特点,结合农村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实际情况提出“坚持一个‘中心’(以教学为中心)、注重两个‘狠抓’(狠抓基础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狠抓管理促进办学特色形成)、贯穿三个‘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的办学思路,始终明确“有了教师的发展
期刊
内容提要:中国证券市场长期存在“牛短熊长”异常现象。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根源在于最初“为国有企业摆脱困境,走股份制改造道路服务”的制度安排存在严重的缺失性。由于通过股份制改造并上市的企业普遍治理水平不高,经营业绩不理想,证券市场已基本丧失了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变异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天堂”。但为了给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提供宽松环境,每当股市下滑到低点后,决策层总要出台利好消息,从而刺激股市大涨,但
期刊
人物光影:华罗庚(1910—1985),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方面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一加当华定理”、“华氏算子”、“华一王方法”等。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金城镇。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期刊
人物光影: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出身于俄国名门贵族家庭,16岁时考入喀山大学东方系,后转入法律系。他对哲学、文学有浓厚的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曾在军队里服役两年半,参加过克里木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这一时期,开始文学创作活动,并到西欧各地游历。托尔斯泰同情农民、厌恶农奴制度,不断探索俄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法。他
期刊
人物光影:让·雅各·卢梭(1712—1778),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卢梭家境贫寒,从小流浪,全靠自学和一些朋友
期刊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作为学习型社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它具有科学的广泛内涵,在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实践中具有实际意义。建设“学习型学校”顺应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基本原理。如今用读书来提升德育师资队伍素质不会再是一句空话了。  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看校长,一个学校办学质量好坏看教师,一
期刊
构建书香校园,是创建品牌学校的支点。读书应该从娃娃抓起,一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多是从儿童时期就培养起来的,有关研究说明,如果一个人在15岁之前还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构建书香校园,就是要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成为志同道合的书友,让读书成为师生的生活方式,成为师生的自觉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活动。 
期刊
人物光影: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1835年10月,在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1837年,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2年初,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民主主义革命。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
期刊
内容提要:我国商业银行在对管理者进行股权激励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股票来源和股票定价。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和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特征,本文探讨了解决这两个主要问题的技术方法,提出了虚拟股权和RAROC相结合的思路。   关键词:RAROC; 股权激励; 虚拟股权; 绩效评价;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106-04
期刊
人物光影:蔡元培(1868—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20世纪初中国教育制度的创造者、科学家。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人。26岁中进士、点翰林,29岁授编修。1902年,组织中国教育会并担任会长,创立爱国学社、爱国女学。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他提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他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实行选科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