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美术教学融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必要性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濟全球化脚步的日益加速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西方文化对我国少年儿童的影响力在不断地增大。目前,我国社会上一些商家,为了对商品的促销,夸大对“洋节”的宣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挖掘不深、宣传不够、导致很多的儿童及其青少年因为新奇而盲目赶时髦,热衷于过“洋节”,反而对待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热情不太高。如此种种的社会现状,使得小学生未能真正理解或接受我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是《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要求之一。因此,教师在美术课中,有意识地融合传统节日文化,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认同,让我国的少年儿童更加理解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美术;传统节日文化;融合
  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我国传统节日是历朝历代无数劳动人民感情、思想和智慧的自然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明,蕴含着劳动人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人文与自然规律的丰富文化内涵。它约定俗成,是具有丰富内容的特定时间。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意义和价值是不仅能够使有效地使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血脉和文化得以传承,还能够有效维护中华民族团结,帮助我国劳动人民建设良好的和谐社会,实现每个民族、家庭的融洽和睦。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它包含美术本体及教育功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意义非凡。
  一、基于近几年国家政策效能
  中华民族祖先顺应大自然中万事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在这历史长河的不同历史时期,由科学、经济以及自然的各种社会生活仔细雕琢,在经历了那漫长的历史变迁与发展之后,孕育出了独特的中国传统节日。自新世纪以来,我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节日的继承和弘扬问题,比如,在2017年1月份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强调“对于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一系列中国传统节日,要做好振兴工作,实施具体的工程项目,切实丰富节日的文化内涵。”此外党和政府还采取了一些的措施和行动,这就证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特殊重要性,对传统节日重要意义的着力强调,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充分发挥对民俗文化的积极推动作用,为建设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战略思考。
  二、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美术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标不仅提出美术课程要“关注文化与生活”的理念,还对中小学美术课做出明确的指示“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来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统节日期间向学生补充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或组织相应的美术活动,让全体中小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正确认识并具有敬仰之情、全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及引导学生做一个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节日注重人文关怀,注重亲情沟通,这两个主题充分贯穿于每一个传统节日当中。同时传统节日亦有对于逝去的先人的一种纪念,让我们从中学会感恩,懂得责任和家族和睦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适当选择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教学过程, 实现美术教学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互动和联通,打造出一个全面的文化背景,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欣赏及创造性表现传统节日所蕴含的美是很有必要的。
  三、基于美术教材的现状
  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这一教材,在2012年通过了教育部的审定,该教材中融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课程有第三册第10课《节日的餐桌》、第九册14课《年画》及18课《家乡的节日》,占全套教材总课时约1.3%,在美术课中应时节地融合节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补充。
  比如,清明时节,教师在美术课中向学生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地方习俗,让学生了解清明扫墓祭祖自古持续至今,新中国成立来,清明节还有为国家牺牲的烈士扫墓的习俗,这种习俗表达了我们礼敬祖先,慎终追思之情,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端午节到了,教师给学生讲讲三闾大夫屈原、介子推与伍子胥的感人故事,说说端午这个“毒月毒日”的节日习俗,了解与雄黄酒有关的传说,指导学生提取端午节文化元素并创作一幅画作,或者学古人制作驱邪避毒的香囊;元宵节时,组织辅导学生制作花灯,让各式各样的花灯悬挂在班级或校园里,并且开展猜灯谜活动;新年到来之际,组织学生举办年画展,以表达自己对新年的美好愿望等等。实践证明在美术课中应时节融合传统节日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扩宽知识面,还能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习俗,激发了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美术创作的灵感。
  四、基于在校学生的学情
  如今,网络和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全球化的步伐和节奏也日益加快,西方的一些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也在逐渐增强。我国社会上一些商家,为了商品促销,夸大对"洋节"的宣传,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对于自己的对传统节日文化挖掘不深、宣传不够,导致许多青少年因为新奇而热衷过"洋节"。这种特殊的社会现状直接影响到了在校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去年5月份,笔者组织美术科组教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的问卷调查,问卷对象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每个级随机抽一个班进行问卷,发出323份调查问卷, 共收回问卷323份,有效问卷有323份。调查得出小学生对传统节日基本情况完全了解的人数只占42%。美术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美育的重要学科,非常有必要适当融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教学,让更多的小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并学习表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其中蕴含的文化与精神。
  总之,美术教育有着与传统节日文化相融合的优势,小学美术教育的形象性和体验性可以帮助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形象理解以及内化, 如此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敬仰和热爱之情,使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祖国。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2]高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12.
  [3]林慧.文化记忆的追寻与重建:中国传统节日保护对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0.
其他文献
【摘要】在高中数学领域,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主要以易错题内容为例,实施建构主义教学,从中获取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以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易错题教学策略研究为题,论述其高中数学教学理论和高中数学易错题成因,并提出几点相关的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中数学;易错题  在建构主义视角的引领下,高中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
【摘要】英语教学讲究多“动”,即 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学生各个器官协助教学。 英语教学有效、高效离不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从精神 、心理 、思维活动到身体活动都处于运动状态,也就是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关键词】动起来;动的方法;动的效果  “动起来,这世界充满期待。动起来,就拥有精彩未来……”郭富城唱的一首流行歌曲《动起来》道出了不少的人生哲理。事实上 ,“动”起来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思是说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天性一样自然稳固。可以说,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形成一种好的习惯,将来成就美好人生。是的,“学习改变人生,习惯成就未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城乡接合部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鸥上小学是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下面谈谈我校是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
[摘要]历史课程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如何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形成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关键素养、价值观念,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要思考的首要问题。面对新的课标新的课程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內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成,从资源挖掘、課堂探究到学生生成,实现学生、教师与课堂的整体构建。  [关键词]历史,核心素养,有效
【摘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尝试紧扣“象”与“心”之间的关联,启导学生走入奇妙的想象世界。具体的教学策略为:入情入境,诵读生“象”;不拘形式,催生“象”动;添姿加彩,促成“象”妙。  【关键词】生“象”;“象”动;“象”妙  《毛诗正义》有言:“六情静于中, 百物荡于外, 情缘物动, 物感情迁。”此语道出了“情”与“物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联系。在语文
[摘要]针对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不足等现象,根据《广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借助劳动教育的开展培养敢于实践、敢于担当的时代真人,教会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活,为创建以劳动教育为特色的班级文化做出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班级文化,劳动教育,生活  现如今学生学业负担越来越重,家长重知识轻技能,而学校方面是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及课时上难以安排,造成学生参与
【摘要】文章尝试创设地理教学情境,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以人教版“学会阅读地图”为例,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地理教学情境,进行情境式教学设计,探讨情境教学法改进课堂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地理;情境教学;核心素养  2014年,教育部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掀起了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理应是广大教育一线教师的研究中心。“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已经不
本報综合消息2月11日至13日,广东省教育厅由厅领导带队,对部分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大专院校、中小学校、省外高校在粤办学机构和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了“四不两直”的暗访检查,现场检查有关学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实效。  大部分学校和单位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责任落实到位,相关制度和工作方案较为完备,单位领导在岗值守,各层级值班制度落实到位,严格落实
[摘要]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那么,德育教育即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堂就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将德育春风化雨,融入课堂,让学生在无形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初衔接之际,学生心理还相对幼稚,利用故事性强的文学文本巧妙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有感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渗透;潜移默化  一、把握心理特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和教师都认识到了德育对培养学生的重要性。特别是班主任,更要将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和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小学班主任也要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开展德育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实施激励政策来推动德育的开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激励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小学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