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我省农业领域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业的投资融资现状以及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分析,提出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的发展思路,特别是对建设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体系、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构筑农业金融平台、打造一流投融资平台,设立脱贫攻坚产业基金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投融资模式 创新 脱贫攻坚 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里提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全力。”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四川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而农业产业发展却是脱贫攻坚战中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撑。
一、农业产业投融资领域现状及困难
1.农业投资现状。农业投资就其总体而言,处在资金需求量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的态势中。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已进入资本化时代。在这一阶段,唯有加大资本投入,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才能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推进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生产,才能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确保质量安全,才能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市场农业。这是农业发展对资本的迫切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一个永不衰退的行业,未来农业投资回报率将会逐步提高。企业投资大农业的决心很大,目前的投资热点由产业链两端(产前及产后)向产业链中端延伸,也就是产中的种植、养殖等领域投资增多,但农业投资周期和产业链过长的特点也让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全产业链模式。
2.主体和投资模式具有自身特点。政府是重要的农业产业投资主体,发挥着决定性和支配性作用。参与农业产业投资的亦多是具有一定产业背景的企业或是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现有我省农业投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农户模式、(资本+)公司+农户模式、(资本+)合作社+农户模式、(资本+)专业市场+农户模式、专业大户+农户模式、(资本+)基地+农户模式、工商资本独资经营模式等,例如达州市渠县万亩柠檬园的规模效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農业金融体系现状。目前,我国有关农业投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建设还不完善,资本投资农业的风险仍然较大。由于农业及农村金融体系的薄弱,农业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更多金融手段的应用。农业产业链长、企业分散度高,且受到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从投资的角度看,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较长,这些不利因素都加大了投资成本及投资风险,因此,农业产业投资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手段作为辅助,比如小额贷款、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
4.管理体制与机制存在障碍。现行农业投资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目前,政府农业投资渠道比较多,其中仅属于建设性财政拨款投入的就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财政部门直接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由于这些不同渠道的投资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存在着多头审批和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在涉农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
二、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当前,农业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带来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这将提供多方面投资机遇。其次,财政资金扶持农业方式转变,积极引入产业投资基金和PPP模式。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在基础设施、产业融合与打造等方面提供投资机遇。我省可在借鉴其他省模式上着力以下方面发展农业产业:
1.建设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体系。通过农业发展基金投资或直接投资,在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周边推进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农产品交易中心、肉禽果蔬加工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集合大宗交易、加工配送、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价格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功能,构建高效、布局合理的绿色食品物流网络体系,实现农产品快速合理流通。加大对龙头物流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技术和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力度。产业链前端可结合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业资源,分设不同区域规模化生产。
2.建设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主导投资及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包括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监测、食品安全监测以及金融支持等全链条服务体系。结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配套的标准化技术指标体系实施;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检测室建设力度;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产品质量电子追溯系统。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建立绿色食品实体专卖店和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网上网下无缝结合的分销体系,树立产品品牌。投入和完善农业担保、农业小额贷款等业务,金融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3.推进涉农产业扶贫,市场化运作功能型业务。筹建省级脱贫攻坚产业基金,积极争取募集到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努力做到成本低、期限长的资金,资金可聚焦投向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极贫乡镇脱贫攻坚。
4.构筑农业金融平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的农业融资体系,打造金融、准金融业务板块,满足低成本、大规模筹融资的需求。二是加快推进扶贫再贷款和小额贷款进程,更好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加快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完善相关贷款贴息操作流程,实现分险基金全覆盖,并建立与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相适应的动态补偿机制。三是保险行业助推脱贫攻坚。扶持创业小额扶贫贷款保险,打造特色农险防范市场农产品市场波动,启动特色区域险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同时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
5.撬动政策资源作用,抢抓先机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用活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借指标在省域内流转使用这个政策,用好用活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建立土地指标交易平台,为省内异地占补平衡提供一个有形的交易市场。二是孵化龙头企业抢抓IPO绿色通道。培育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企业挂牌或上市,带动贫困地区人员就业创业。
关键词:投融资模式 创新 脱贫攻坚 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里提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全力。”贫困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四川省497.6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501个贫困村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这块突出短板,而农业产业发展却是脱贫攻坚战中必不可少的有力支撑。
一、农业产业投融资领域现状及困难
1.农业投资现状。农业投资就其总体而言,处在资金需求量较大,且增长速度较快的态势中。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已进入资本化时代。在这一阶段,唯有加大资本投入,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才能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推进农业的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生产,才能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确保质量安全,才能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市场农业。这是农业发展对资本的迫切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必然要求。农业是一个永不衰退的行业,未来农业投资回报率将会逐步提高。企业投资大农业的决心很大,目前的投资热点由产业链两端(产前及产后)向产业链中端延伸,也就是产中的种植、养殖等领域投资增多,但农业投资周期和产业链过长的特点也让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关注全产业链模式。
2.主体和投资模式具有自身特点。政府是重要的农业产业投资主体,发挥着决定性和支配性作用。参与农业产业投资的亦多是具有一定产业背景的企业或是规模庞大、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现有我省农业投资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农户模式、(资本+)公司+农户模式、(资本+)合作社+农户模式、(资本+)专业市场+农户模式、专业大户+农户模式、(资本+)基地+农户模式、工商资本独资经营模式等,例如达州市渠县万亩柠檬园的规模效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3.農业金融体系现状。目前,我国有关农业投资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农业保险市场建设还不完善,资本投资农业的风险仍然较大。由于农业及农村金融体系的薄弱,农业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完善还需要更多金融手段的应用。农业产业链长、企业分散度高,且受到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从投资的角度看,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周期较长,这些不利因素都加大了投资成本及投资风险,因此,农业产业投资也需要更多的金融手段作为辅助,比如小额贷款、农业担保、农业保险等。
4.管理体制与机制存在障碍。现行农业投资体制存在多头管理问题。目前,政府农业投资渠道比较多,其中仅属于建设性财政拨款投入的就有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含国债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以工代赈资金、专项财政扶贫资金和财政部门直接安排支援农村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等。由于这些不同渠道的投资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存在着多头审批和条块分割、相互之间协调不够等问题,不仅造成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而且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建设问题。在涉农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体制和机制障碍。
二、创新农业投融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
当前,农业产业的投资机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然带来农产品品质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这将提供多方面投资机遇。其次,财政资金扶持农业方式转变,积极引入产业投资基金和PPP模式。第三,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在基础设施、产业融合与打造等方面提供投资机遇。我省可在借鉴其他省模式上着力以下方面发展农业产业:
1.建设绿色食品现代物流体系。通过农业发展基金投资或直接投资,在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周边推进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配套农产品交易中心、肉禽果蔬加工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集合大宗交易、加工配送、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价格信息发布、电子商务等功能,构建高效、布局合理的绿色食品物流网络体系,实现农产品快速合理流通。加大对龙头物流企业扶持力度,加大技术和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支持力度。产业链前端可结合贫困地区优质特色产业资源,分设不同区域规模化生产。
2.建设绿色食品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主导投资及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包括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监测、食品安全监测以及金融支持等全链条服务体系。结合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绿色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配套的标准化技术指标体系实施;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检测室建设力度;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完善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识管理信息系统和农产品质量电子追溯系统。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企业建立绿色食品实体专卖店和电子商务网站,发展网上网下无缝结合的分销体系,树立产品品牌。投入和完善农业担保、农业小额贷款等业务,金融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3.推进涉农产业扶贫,市场化运作功能型业务。筹建省级脱贫攻坚产业基金,积极争取募集到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努力做到成本低、期限长的资金,资金可聚焦投向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搬迁人口住房建设、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极贫乡镇脱贫攻坚。
4.构筑农业金融平台,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平台的农业融资体系,打造金融、准金融业务板块,满足低成本、大规模筹融资的需求。二是加快推进扶贫再贷款和小额贷款进程,更好发挥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对脱贫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地方政府加快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完善相关贷款贴息操作流程,实现分险基金全覆盖,并建立与扶贫小额信贷发放相适应的动态补偿机制。三是保险行业助推脱贫攻坚。扶持创业小额扶贫贷款保险,打造特色农险防范市场农产品市场波动,启动特色区域险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同时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
5.撬动政策资源作用,抢抓先机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用活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允许借指标在省域内流转使用这个政策,用好用活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建立土地指标交易平台,为省内异地占补平衡提供一个有形的交易市场。二是孵化龙头企业抢抓IPO绿色通道。培育贫困地区龙头企业为核心,推动企业挂牌或上市,带动贫困地区人员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