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证据审查要点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duoli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依法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呼声不断高涨。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从环境风险的刑法应对入手,最大限度的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义不容辞。为遏制环境污染刑事犯罪的高发势头,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其在“刑责治污”中的作用,加大了立案监督力度,自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了“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成效明显。自2013年6月19日《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以来,本院共审查起诉此类案件8件13人,法院均作出有罪判决,并判处实刑。鉴定意见(以环境监测报告为主)是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证据、核心证据,因此,为确保案件质量,确保案件顺利判决,在严格依法审查该类案件时,应加强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在审查鉴定意见时,应把握好如下审查要点。
  一、鉴定意见的实体审查
  1.取样、采样过程是否合法
  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报告的核心部分,只有取样、采样过程合法,才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对取样、采样过程的审查,应重点审查采样原始记录表中排污企业负责人是否在场、负责人不在场情况说明及有无其他见证人在场、采样点是否符合规定。如果企业负责人、其他见证人不在场,应审查是否有照片、录像或者其他方式记录取样情况的证据,予以印证取样、采样过程的合法性。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排放对采样点有不同的要求,《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要求“含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水,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含第二类污染物的污水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因此,应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类型,审查采样点是否符合要求,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送样、保存是否符合要求
  对送样的审查,应重点审查样品交接登记表是否与采样样品的编号等信息是否一致。对保存的审查,应重点审查样品质控编码表的信息是否完整、质控的条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测定方法是否适当
  测定方法是对污染物监测的技术规范要求,是分析监测数据所使用的具体测试方法、标准。不同的测定方法所需要的检测仪器、检测条件是不同的,同种污染物的不同形态、不同种污染物的测定方法也是不同的,《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就规定了69种水污染物测定方法和标准。因此,审查对污染物的测定分析是否适当,应重点审查测定过程中是否严格依据了相应的测定方法、标准。
  4.检测结果分析、认定是否准确
  检测结果是环境监测报告的结论部分,是鉴定意见的核心部分。每类污染物都有一定的排放限值,检测出的污染物是否超过排放标准及超出程度、能否认定为危险废物、有毒物质,是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审查检测结果分析、认定时,应重点审查认定的依据是否准确。
  二、鉴定意见的形式审查
  1.监测机构、分析人员资质审查
  监测机构、分析人员资质是监测的主体要件,无资质则监测结果无效。因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根据监测机构的条件、分析人员的素能,对监测机构、分析人员的监测范围划分了一定的界限,因此监测机构、分析人员只有在其资质认定范围内所做的鉴定意见,才具有一定的效力。审查监测单位的监测资质,应重点审查是否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资质是否在有效期内、该监测单位是否具备监测该类污染物的资质。审查分析人员的资质,应重点审查分析人员是否有上岗证、是否具备分析该类污染物的资质。
  2.监测报告形式要件审查
  环境监测报告作为一种正式文书,形式要件应该规范、完备。审查时,应重点审查是否包括如下内容:监测机构的国家计量认证标志(CMA)和监测字号;监测项目的名称、委托单位、监测时间、监测点位、检测分析结果等内容;监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等人员的签名和监测机构的盖章等。
  三、鉴定意见的效力审查
  具有监测资质的机构作出的有效的环境监测报告,并不是就直接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的规定,只有经过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认可,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此仅有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及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监测报告是不够的,应重点审查是否具有经过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认可意见。
  面对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污染物鉴定存在的突出问题,2014年9月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会签了《全省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该会议纪要规定,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对其所属监测机构出具的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范围内的危险废物、剧毒化学品、列入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化学品,以及含有上述化学品的物质的监测报告,出具认定报告,经司法部门审查后可以作为环境污染刑事案件证据使用。该会议纪要实际上是对《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的降格处理,但因其效力低于司法解释,省法院又没有参与会签,实践中该会议纪要往往不被法院认可,因此仍应坚持司法解释规定的证据效力规格,审查是否具有经过省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认可意见。
  参考文献:
  [1]《山东省小清河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37/656-2006).
  [2]《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年6月19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2007),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4]《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5]《全省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山东省公安厅、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于2014年9月19日会签。
  [6]《环境行政处罚办法》,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他文献
问题食品基金制度是继产品责任保险制度后,对食品安全事件中的问题食品受害人的补偿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以保护受害人为原则,使受害人能够得到应有的补偿,通过政府介入,实施
摘要:本文依据合同法、建筑、民法学等法律以实际案例解析了建筑业工程分包中“包方在收到建设单位相应款项后再支付分承包方工程款”的法律效力、法律认定、法律判决,为该类案件提供了法律参考和判决处理依据。  关键词:工程分包支付款法律效力     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的激烈竞争,施工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更加专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将非本企业擅长的工作进行外包,从而工程分包变得越来越
本文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及原因,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解决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控措施和治理政策。
摘 要:集体诉讼是指多数成员彼此间具有共同利益,因人数过多致无法全体进行诉讼,得由其中一人或数人为全体利益起诉或应诉。其中,消费者在实际交易过程中的弱势地位决定了其需法律采取更多具有倾向性的保护,法律促进市场交易的进行,同时也就意味着应向消费者提供多重救济的义务。立法者、消费者组织都希望可以找到这个平衡点,从而能够在实质上最大限度维护消费者权益。本文试从国内外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的研究现状出发进行分
人格的塑造和完善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是在社会环境的磨砺下,不断改变自身、适应环境,从而逐渐走向成熟。高校教育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目标,是使之适应社会并取得成功。学校
摘要:职务犯罪中技术侦查措施为检察机关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依照法定程序针对特定的对象,搜集所需证据材料的侦查活动的总称。法律法规的实施和法律制定相比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与人民群众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也存在明显的不同步性。在加强对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的同时,应当赋予侦查机关相应的技术侦查手段,以提高其侦查取证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职务犯罪;技术侦查措施;必要性  随着现代刑事法治的不断发展进步,各类新型法
摘 要:恶意民事诉讼之所以会泛滥是由于我国由“耻讼”到“兴讼”得转变而成的,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严重破坏司法公正,无异于是对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最大嘲弄。我们应当重视其原因,进行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以便进行防范。  关键词:恶意诉讼;防范;法律规制  在我国向法治国家转型的现实国情下,基于我国权利意识、诉讼救济思维缺失的背景,在当前立法上借鉴国外的经验,给予公民行使诉讼权利,这在我国的司法上是一个重大
摘要:刑事侦查活动围绕着发现并且固定证据而推进,收集固定证据的能力体现侦查人员办案水平,因证据收集固定过程中的瑕疵行为导致证据无效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证据收集固定,使侦查人员发现固定侦查证据的意识和技能有所提升,以适应法律规定对于证据要求的提高。  关键词:发现固定;侦查证据;证据意识     对于侦查办案来说,收集证据是刑事侦查人员的基本功,也是办案能力和业务水平高低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