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作文面批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的批改在作文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因此,许多教师把大量的精力都花费在作文批改中,字斟句酌,精批细改,从眉批到总批。在批改方式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评分式、评级式、评语式……对于教师投入了巨大精力的批改成果——那一篇篇写满是教师红色批改痕迹的学生作文,学生却并不买帐,他们只关心一下作文的成绩,然后就把作文本扔在一边了。这样,真正的“主角”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就成了“听众”,成了“看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改”的现象。为了克服这一不足,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根据“新课程标准”精神:“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我尝试使用面批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面批符合“新课程标准”精神
  “新课标”的精神是让学生溶进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作文批改也是作文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不能让学生“置之事外”,而要让他们也参与进来,这对学生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过去的作文批改只是老师修改学生作文的字、词、句,作适当的眉批,最后还要写上总批,而学生则没有事做,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好像与他们无关。现在,我让学生和我一起批改,炼词炼句,重新构思、反思学生自己写的作文。一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老师和我一起修改了几次作文,以后,我写作文总觉得老师还在我身边,教我怎么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怎样谋篇布局,我开始喜欢上写作了。”
  二、面批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距离是沟通的最大障碍。师生的角色定位,本身就会让师生间产生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感,很不利于教学,大大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作文教学也不例外。现在,我让学生和我并排坐在一起,共同进行批改,学生的距离感渐渐消失了,心理隔膜解除了,学生思维活跃了,师生沟通顺畅了,教师的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含义。我一面拿着红笔,一面指着文句读下去,碰上错别字,学生马上察觉了,读到错句,学生也领悟了。如我嫌原文的用词或文句不够深刻,不够生动,不够得体,让他换一种说法,学生马上理解了,至于作文思路和段落过渡上的毛病,经这么一读,基本上都暴露无遗,学生往往会说:“不对了,不对了。”应该怎样怎样。我提出一些关于立意、构思方面的建议,他们有时点头称是,有时想到的主意比我还高明。
  三、面批加强了作文教学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面批中教师分别和每个学生面对面,更加强了作文批改、作文教学的针对性。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一位同学,刚升入六年级,我一看他的作文,总共写了六十几个字,这哪里是像一位六年级同学写的作文啊!于是我找他来面批作文。这位同学过去怕写作文,每次得分不及格,老师总批评他,评语总是这么几句:“作文语句不通顺。”“作文写得太不具体了。”他已失去了写作文的兴趣和信心。这位同学第一次怯生生地站在我面前,我让他坐在我身边,陪他一起读他的作文,先让他边读边把作文改通顺,让他面批后把作文重写一遍,我在他的作文后打上了“书写甲”、“等第良”。第二次,我又叫他来面批作文,他非常高兴。我让他边读边想:写一件事要把哪些交待清楚,怎样把主要过程写具体,哪些地方可以更具体一点。在他修改后的作文后我打上了“书写甲”、“等第优”。后来,他就主动找我来给他面批作文,他写的作文进步很快,我还把他的一篇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读呢!
  四、面批的方式要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面批的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传统的面批方式是面对面的面批交流,这种面批方式的优点是直接进行信息交流,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感,师生沟通更加顺畅,充分发挥教师肢体语言的作用,甚至教师的一个眼神都能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含义,从而提高了面批的效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又为我们拓展多渠道的面批方式提供了可能。手机短信、博文、QQ聊天都成了很好的面批方式。这些面批方式,既克服了面对面的面批方式的时空限制,又能够让学生消除面对面交流时的心理顾虑,勇敢地表达学生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使教师的面批更具有针对性,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五、面批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首先要把握好作文面批质量与数量的关系。面批也不需要每篇都进行,作文暂时后进生,刚开始两篇一定要面批,且注意批改要求有一定的梯度,然后隔一篇面批一次,其余的作文也让他们自己学着修改。而作文基础较好的同学,则一半作文面批,一半让他自改。总体来说,每位学生的学期要面批4~5次,太多了则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面批的质量一定要保证,要求因人而异,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其次,要取得学校、家长的充分信任。因为学校要检查教师的备、教、改工作,你面批的作文缺少了眉批和总批,也许会让学校误解:家长对你的面批接受也需有个过程,所以你必须认真,还要坚持,让学生作文本上的作文为你“见证”,学生作文一篇比一篇好,谁能不信服。当然,要杜绝不负责的假面批,教师批改作文用面批两个字代替了。
  总之,面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式,如果把这种作文批改方式与其他作文批改方式很好地结合起来,将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将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尝试。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达到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目的,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有积极性和主动性。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对所探索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不断钻研努力,最终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可以说,兴趣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
如何让孩子们在规范中写好一笔一画,在喜悦中收获那份写字的“灵魂,精美,神韵”。为此,我陷入深思。于是,我一直利用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在写字教学中努力着,积极探寻着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新途径,“规范的书写,快乐的收获”便是我在语文写字教学探索实践中的点点滴滴。  一、规范书写,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只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做
古诗,名篇佳作浩如烟海,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瑰宝。它那凝练委婉的语言、悠悠含蓄的诗意,美轮美奂的韵律,优美别致的意境,深沉悠远的文化底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古诗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淡化分析,注重感悟,但由于历史的年轮、文化的变革,体会古诗感情、感悟古诗意境成了学生学习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呢?  一、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背景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我国社会保险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改革的方向和制度设计直接关系着每个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利益,它的发展与走向更关系到国家整
小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基础性教育阶段。课本是死的,学生要应用的知识的活的,要能够是学生学以自用,那必须抓好低年级语文教育中的学习兴趣培养,形成学习习惯,老师领进门,修行还得靠孩子自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这个老师带领孩子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势必会受益一生。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有着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汉字作为母语教育的载体,决定了它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在低年级的识字内容的编排有了很大的突破,不但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还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儿童喜闻乐见的教材,如每个单元开头的识字课,形式就有成语(词组)组成的韵语、三字经、对子歌、反义词歌、谜语、谚语等。针对教材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怎样才能落实低年级的识字任务呢?我认为,只有把汉
期刊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说明语文学习的特点,不能局限在课堂里,要构建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形成学生语文能力方面,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