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无意却有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eyoureadygolao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是的,课堂如旅行,永远是富于变化的。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一枝红杏出墙来”——学生犯错这一教学问题,教师若是对“这枝红杏”束手无策或处理不当,课堂教学就会陷入困境或僵局;若正确处理,将会促成课堂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一道美丽的风景。下面,让我们看看黄爱华老师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认识错误的。
  案例:黄爱华老师执教“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一课
  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后,黄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出题自己解答问题这一环节,并要求小组长落实。(“落实”即检查)
  师:组长在落实时,有没有发现问题?(师示意举手的学生回答)
  生1:我发现他做错了。
  (于是,黄老师非常自然地请两位学生上台展示:组长高抬着头,而做错题的学生却低着头)
  黄老师看了看题目,顺势把那道题与例题同等大小地板书在黑板上:
  
  师:这个小朋友出的题目真是太有水平了。是老师上课以来发现出得最棒的一道题。
  (做错题的学生把头微微地抬起了一点1
  师:不过有一些问题,请小组长汇报一下。
  生1:五九四十五,写五进四,0乘五是0,0加四得四,所以十位上应该写四,她十位上却写了0。
  师:落实得不错。(师用粉笔在错题上改正)
  师:在落实时,还发现什么问题吗?(组长摇摇头)
  师:看来,我们这位小朋友太厉害了,把我们的组长都难倒了,这题出得确实有水于,谁有没有其他发现?(做错题的学生抬起了头)
  生2:四五二十,百位上是0,千位上是二。
  师:是不是这样?
  (做错题的学生也点了点头)
  师也似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并用粉笔把“2”改成了“4”。
  师:是这样吗?谁能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听”后的感觉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这些错误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上述案例中,黄老师没有急于解释,而是把错误抛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己去修正,给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和进位的处理方法。另外在纠错这一过程中,黄老师发现犯错的学生低着头,为了给予他信心与再次学习的勇气,黄老师用表扬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而且为了突出犯错学生出题有水平,他没有让这位学生说解题的过程,却变换方式让其余学生找错(在前面的例题教学中,黄老师确实没有出现一位数与百位相乘得,几十的情况,而这位学生却出了409×5这题,而且在小组长落实时,没有发现这位学生把百位上写错的情况)。这样,学生没有因为犯错被老师批评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嘲笑的烦恼,他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这样做既帮助学生纠错,又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如何有效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错误呢?黄老师的处理策略促使我去思考、去探索……
  
  “理”出来的感悟
  
  善呵护。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在挫折中成熟起来的。孩提时的磕磕碰碰,青春期的莽撞冲动,而立之年的自以为是……面对学生在求知课堂中犯的错,教师更有责任与义务去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悉心地引导他们认识错误。作为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教师,当发现学生的错误,在评价时更需要注意技巧。教师不当的评价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使他们产生自卑情绪,不愿再主动与他人交流,而一句恰当的、带鼓励性的话语或许能让更多的学生倾吐内心的一些想法,正确地认识自己思维的错误。像上述案例中,黄老师短短的几句话,让犯错的学生抬起了头,对于教师来说这算不上什么,但对于学生来说就不仅仅是简单的表扬了,在他的心中定会留下美好的、深深的印痕。停下几秒或几分钟,听听学生的心声,说出一句、几句赞美的话,夸夸他们的想法,课堂教学就会在学生们智慧的火花中凸显出人情的光彩。
  巧处理。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师就不要急于解释、下结论,而是要把错误抛还给学生,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使学生将潜在的错误呈现出来,再引导他们比较、思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明确错误产生的原因,知道改错的方法,避免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也可以帮助学生从错误的反思中,提高自己对错误的判别能力。其实,经历过程往往比获得结果更可贵,哪怕这个过程是错误的,有时看似无意的一问一答,却能给学生留下铭记终生的印象。
  记得《我要什么样的孩子》一文中说道,有个中国孩子在日本上学,这个孩子的日语不好,但上课发言还非常积极。孩子的父母问他为什么不怕出错,孩子回答说:“不怕,老师说教室就是出错的地方。”既然如此,我们的教学就不要刻意去求顺、求纯、求完美。其实,出错了,课程教学才能生成精彩。就是在“出错”和“改错”的探究过程中,我们已不着痕迹地引着学生走进数学思维之中,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活的、最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才是最美的,这样的学生的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
其他文献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它深深地扎根在生活之中。所以,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内容变的具体、生动、直观,让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一、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从中引出数学问题
基本信息  书名:《白话资治通鉴》  作者:司马光  主编:张宏儒  ISBN:978-7-5538-1325-7  装订:平装  语种:简体中文  页数:1169页(共3册)  定价:188元  开本:16开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20年8月  《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撰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经典,书写的是,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无论是心理学家还是成功学家,通过不同途径的研究,最终得出一个相同的结论:好习惯受益终身。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真理!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例6教学后,教材安排了一节练习课,其中在教学第六题时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感触颇深。  第六题:算一算,比一比。  210÷25 13.5÷45 4.08÷3.4  21÷2.5 13.5÷0.45 40.8÷3.4  2.1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不应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要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材的教育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和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用活、用好教材。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空间,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开放的探究学习材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下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堂复习课。听了这节课,感触很多,有许多“矛盾”一直困扰着我,很想将这节课“原汁原味”(即指
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处处有计算,估算的作用有时已经超过精确计算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也把估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好处,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估算方法。而在实施估算教学时,却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现象一:教材中的选材不够恰当  “加、减法的估算”一课的例题编排是:妈妈带100元去商店买下列生活用品:28元的热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安排了专门的单元进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这充分体现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数学课程目标精神。对于教材中新出现的这一内容,各地开展了相应的研讨活动,但是,一线教师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理解以及对如何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还存在许多困惑与不解。    1.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最好的方法,忽视其多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7年多来,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难以预料的冲击,“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长远趋势依然强劲。特别是绿色丝绸之路目标的提出,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方案。  气候和环境问题贯穿人类文明始终,古丝绸之路也不例外。特别是跨域亚欧大陆的这条陆上丝绸之路,需要穿越数个茫茫沙漠。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了古巴比伦王国和楼兰古国被掩盖在黄沙之下,曾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132页。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3.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分母相同,即分数单位相同)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呢?请你们拿出两张
概念教学历来是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不少教师认为概念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与接受,因而这一类型的课堂往往是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又不好。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探究学习,主要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遵循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进行数学学习。  如我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是这样设计引发探究的。课始利用课件出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