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堂应如何营造氛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song835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体育教学和锻炼中,可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获得乐趣,并对兴趣项目进行探索,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推动了体育发展。不感兴趣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枯燥,考核标准过高,只片面注意智力的培养,轻视和忽视了体育锻炼,因而参加锻炼时间减少,体质变差,体育爱好、兴趣受到压抑,从而对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起到抑制作用。
  一、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大力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几年来,我校举办了全校性的体育节,以校田径运动会和校中学生广播操比赛为主线,融小型的体育竞赛,申奥知识讲座,体育观赏,体育卫生知识讲座于一体,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使同学们不断地从中汲取知识,锻炼体魄,积极营造了体育与文化于一体的氛围,使学生在这良好的体育氛围中,加强对体育的认识、理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体育与社会,体育与人类,体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意识。
  二、发展学生专项特长,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校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我们实行了体育教学课,体育活动课和体育选项课相结合的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特长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体育教学课:我校高中部实行专项教学课,开设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软式排球、游泳等六个项目,通过专项课的开设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扎实的基本技术,锻炼了身体,最主要的是培养了不喜欢体育活动的那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使他们从不想学到想学再到求学的目标。
  体育活动课:充分利用好每一节体育活动课的时间,组织身体素质较好、体育兴趣浓厚的学生,把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组长来带领部分身体素质差,体育无兴趣的学生来进行锻炼,针对各个小组的兴趣爱好不同进行锻炼,教师巡回指导,这样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体育热情,效果甚佳。
  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育也要向前发展,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努力钻研新教材,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体育组全体教师相互开设教学公开课,相互观摩、相互学习,指出各自的优、缺点,以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在溧阳市公开课中,中青年基本功大赛中多次获得奖励和同行的好评,更取得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直接有关,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随着教师的情感而转移的。对教学工作好,态度亲切,关怀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自然萌生对教师的亲近感,愿意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敬爱的老师的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是一名知识全面而渊博的人。正如教育上所说的:“教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再者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上课,尽量当好课堂中的导演。对基础差、体育兴趣差,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优先给予指导和帮助,讲解时要精讲多练,示范动作要优美、大方、准确,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感到我是活动者,我乐意参加,我也有能力完成教学动作。同时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不断创新,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课的内容要搭配一些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性体育、娱乐性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并结合电视台体育频道播放的新型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操等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上体育课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求知欲。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反过来又对人的实践活动产生重要作用,中学生情感的发展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注意使各种活动都能达到中学生情感上的愉快和满足。为了使学生情感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分析、考虑,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情感语言”,“身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热爱老师,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生活,热爱校内外各项公益活动,就能培养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热爱生活的人。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体育热情,在体育课中应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面,使他们能理解,“体育”不是简单的独立,而是与社会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可用体育画报,剪报在报廊上宣传教育,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重要因素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来振奋学生的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具有积极情感,要求上进的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望。
  五、创编室内体育游戏,来加大室内课的教学容量,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及求知欲。体育教师在实践中多学习,多摸索,多研究,创编一些适用于室内体育课教学的游戏,在室内教学,结合体育卫生知识,这样既增加课的容量,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经过实践证明,多给学生实战并区别对待地让他们身临其境的练习,能极大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求知欲。
  体育教师在创编体育的游戏时应遵循科学性、育体性、育心性、趣味性,不干扰他班教学及可操作性的原则。
  科学性:在创编游戏时尽量考虑动作的合理性,技术的规范,含有一定的艺术娱乐的成分,使学生在锻炼中获得知识,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增强了他们的体育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体育游戏具有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因此室内体育游戏也具备这种功能,创编时应融进一些身体素质练习,让学生在娱乐中得以强体,以增强自信心。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育体更重要的是育心、育人,要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生动活泼,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文明行为,坚强意志,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把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素材揉进游戏中,使学生思想境界在游戏中得到升华。同时游戏里要有体现开动学生脑筋的内容,使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耳、动眼的同时也积极动脑,这样的游戏才能吸引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兴致自然就高,潜移默化中,激发了体育兴趣。
  室内体育游戏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让学生始终具有新鲜感。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一大特点,缺乏趣味性的游戏,就会失去活力,失去诱人的一面。因此,体育游戏要穿插喜剧,传统文化素材,演艺素材,地方特色素材,这样的游戏既有欣赏价值又有新意,也就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并产生求知欲望。
  可操作性:设计的体育游戏要适合学生的生理、身心特点,规则要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容易开展,学生乐于接受,游戏时不要弄巧成拙,失去游戏的味道,以免同学在游戏中发生争吵,产生矛盾,失去体育游戏育人的应有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谈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小学 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大一部分家庭购买了计算机,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消失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如果老师讲的内容是一些学生熟知的,常用的,或者教学设计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在课堂上就会发生意料不到的偶发事件,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妨碍教学任务完成,甚至引起师生严重冲突。课堂偶然事件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事,如何处理课堂上的偶然事件,关系到这堂课是否顺利完成。当然,课堂偶发事件并不可怕,只要我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上的观念,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教师也开始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上的能力。本文重点介绍的是对小学计算机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探讨,教师通过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应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的进行计算机教学。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水平,并且希望能够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关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是三角函数中一类重要问题,这类问题主要以无条件和有条件恒等式出现。根据恒等式的特点,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技巧,技巧常从以下各个方面表示出来。  1、化角  观察条件及目标式中角度间联系,立足于消除角间存在的差异,或改变角的表达形式以便更好地沟通条件与结论使之统一,或有利于公式的运用,化角是证明三角恒等式时一种常用技巧。  例1求证:tan x - tan x =  思路分析:本题的
期刊
【摘要】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生物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学生自主性和探究性为基础,问题性为前提,综合性为重要内容,实践性为有效途径,过程性为评价目标,合作性为方式,开放性为外部环境的一种全新模式。观察能力是众多能力的基础,人类的一切探究活动就是从观察入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便他们能够更好的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命本质,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有
摘要: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育方法进行探析:首先,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其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再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最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数学,顾名思义,是和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学习数学很重要,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服务于现实生活。但是由于数学本身枯燥乏味,因此很多学生都对数学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学
【摘要】作为学校教学的重点科目,在英语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因为传统的教学理论比较注重认知方面的研究,片面地理解获取知识的手段是灌输系统化,没有将知识的获取放在学习者身上,忽视了学习者心理发展的整体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本文
【摘要】我国现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造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战场。  【关键词】浅谈 小学 语文 创新 精神 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在各自基础上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