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画家一墨之大象无形

来源 :昆明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j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一墨老师是在2008年的冬天,当时在香港文化隐士林学强的“不工作室”与一墨老师不期而遇,缘份促就我们走到今日,其间几次碰面都聊得畅快,想不到的是一墨老师被云南的山水天地所吸引,先后在深圳、北京工作室工作,旅居纽约多年后,一举移居到云南——艺术家自由而感性的人生总是充满了烂漫和惊喜。
  一墨老师原名袁矛,号大聋先生,为人谦逊又不失艺术大家的风范,在近40年的艺术生涯中,为艺术创造和推动作出了诸多贡献。在2000年以杰出艺术家身份移居纽约之前,就组织了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创办《世界华人艺术报》,主编了《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两部及《精英艺术家百人集》,并与皮道坚、刘子建共同策划主编了《九十年代中国实验水墨》一书。世界级大师赵无极、朱德群评价一墨老师的作品很有分量,并赞赏一墨老师为世界华人艺术的发展交流作出了种种贡献。
  这次移居云南,是一墨老师的一种愿景。云南的山水之秀丽,自然之和谐,人文之灵动,是一墨老师悦过繁华之后,内心的一种意向。“来云南可以安心创作”这是一墨老师一句朴实而真切的话。一墨老师执着于天、地、人与自然的感悟,并将意念融汇抽离之后,形成一种抽象而又写意的视觉概念。作品笔墨生动,情感真挚,墨色浓厚而鲜明,溢灵气于笔端,看似不经意之间引人入境,以一种无象之象传达出天地宇宙千回百转的轮回,在不断的探讨一个大象无形世界观,以此也看出一墨老师追求的是一种跨地域、种族的大爱思想。
  行者无疆,思者无涯,让我们一起走进一墨老师的当代水墨。
  


  一墨:抽象水墨的恒久乐章描绘者
  一墨简历
  一墨,本名袁矛,号大聋先生、老墨。
  1959年生于浙江温州。
  1973年开始创作和参加展览。
  1980年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82年参加中国美院杭州岳庙大型壁画绘制组。
  1983年开始抽象水墨画的研究与创作。
  1989年移居深圳从事创作和艺术活动。
  2000年以杰出艺术家身份移居美国纽约。
  主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两部、《精英艺术家百人集》、《09中国当代水墨年度学术邀请展作品集》等。
  创办《世界华人艺术报》,并出版多种个人作品集。
  在纽约、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地举办过二十四次个展,参加欧美、亚洲国际艺术展等数十次。
  现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执行主席、美国全球艺术家联盟艺术顾问。
  个展
  2011 中国云南丽江又一居会所空间
  2011 中国新疆哈密南粤文化中心
  2011 中国东莞艺术展览中心
  2011 中国广州朱子画廊/朱子美术馆
  2010 中国深圳泷画廊/格丰当代艺术馆
  2009 中国北京上上国际美术馆(群个展)
  2009 中国深圳2030道空间
  2008 中国上海展示东西画廊
  2008 中国北京永一格艺廊
  2008 中国北京798艺术区B705空间
  2007 中国深圳2030道空间
  2007 中国深圳画院美术馆
  2007 中国深圳2030道画廊
  2007 中国北京798SPACE时态空间画廊
  2007 中国北京3818库画廊
  2005 中国深圳壹海画廊
  2000 美国纽约WQ画廊
  1992 中国深圳博物馆(深圳艺术系列大展之一)
  1991 中国深圳博物馆
  1991 中国深圳外国专家俱乐部
  1991 中国深圳外国专家会所
  1988 中国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画廊
  1987 中国杭州西泠印社
  1987 中国温州市文化宫
  


  一墨《08人体系列之一》46X74cm纸丙烯 2008
  


  一墨《08人体系列之二》46X74cm纸丙烯 2008
  


  中国·深圳 22艺术区/ 首届当代艺术节 / 一墨巨幅抽象水墨行为创作 / 深圳2030道空间(2007年11月)
  名家评语
  朱德群(世界著名抽象艺术大师、法兰西学院终身艺术院士)
  一墨先生,当代中国水墨画名作家,作品为一般年青人所景仰,影响良多,为中国现代优秀画家,除艺术创作外,并致力推动世界华人艺术发展。曾创办世界华人艺术报,主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两部,及创办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以促进中国艺人相互了解、合作种种贡献。(1999年)
  悉您(一墨)为艺术创造及推动不遗余力,令人感佩。您的作品是两个阶段(1988年和1991年的),都很完美,颇有个性,88年的作品比较理性,91年的比较富有感情,我比较喜欢后者。(摘自朱德群先生1995年10月3日致一墨先生信函)
  赵无极(世界著名抽象艺术大师,法国法兰西学院艺术学院院士)
  一墨先生:你的作品很有分量,希望你继续下去。即请艺祺!(摘自赵无极先生1996年3月21日致一墨先生信函)
  周韶华(中国著名水墨画家、中国文联委员、湖北省文联名誉主席)
  一墨先生是一位为艺术创造和推动作出特殊贡献的艺术家。其作品独特,自成一格,巧妙的把古老的东方水墨语汇与世界性现代绘画抽象语言结合起来,结构成一个奇幻莫测的艺术世界。(1999年)
  


  1980年,《雁山响岩门》33X131CM山水写生
  


  一墨草图《人类公园》2002年 纽约
  


  2009年,《禅境》之一 73X73CM 彩墨
  


  2009年,《禅境》之二 73X73CM 彩墨
  


  2009年,《山之变奏》之一 73X73CM 水墨
  


  2009年,《山之变奏》之二 73X73CM 水墨
  


  2009年,《山之变奏》之三 73X73CM 水墨
  名家评语
  肖峰(中国著名油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学院第十任院长)
  一墨(袁矛)先生,他系中国当代“现代水墨画”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八十年代初他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深造水墨画,经常得到当代水墨画大师陆俨少教授的指点,并参加了本院组织的杭州岳飞庙大型壁画的创作,成绩卓著。历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入选重要的国际性及国家级的美术大展。主编了两部《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获得海内外文化艺术界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他是我国当代中青年画家中,在现代水墨画抽象领域最具影响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潘公凯(中国著名艺术评论家、水墨画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偶见袁矛(一墨)同志作品数幅,无论人物山水,均有相当功力,且觉一般灵气溢于笔端,可谓年轻有为,可喜可佩!潘公凯于八七年元月
其他文献
驼峰航线充满了危险与艰难。在这条航线上,一架又一架飞机消失了,一批又一批飞行人员一去不复返了。1946年出版的美国《时代》杂志第一期刊文描述驼峰空运时说:“……至战争结束,在长520英里,宽50英里的航线上,飞机的残骸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陡峭的山崖上,而被人们称之为‘铝谷’。在晴朗的天气,飞行员可以把这些闪闪发光的铝片堆作为航行的地标”。杨宏量老人告诉记者:“直至今天,当飞机在这些地域上空飞过,还能看
期刊
清脆的铜铃声  在静谧的黎明中穿梭  透过薄雾,马蹄触摸着碎石上的裂缝,  那是时光的皱纹  来自西藏和尼泊尔的黑脸汉子  站在明清时候的晨曦中  贩卖中原的丝绸、缅甸的玉石、印度的香料  到了夜晚,  在最大的马帮客栈里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工业革命,八国联军  清朝末年,  云南在这里开办了外商办事处。  军阀,内战,卢沟桥事变,  大道生、张鸿记、德鑫园、兴和园  50多家百年老字号在战争的
期刊
这里没有耶和华,没有蛇,没有智慧果。  但是,这里有花腰傣,有干黄鳝,有千桌万人宴;这里流淌着古滇国皇室的血液,这里是古滇国皇室的秘密花园。  在这里,你可以吃所有的果子,包括那被神喻为“善恶”的禁果。具有某种启示录味道的“消灭特务土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标语还在斑驳的墙壁上,而墙壁上还留有当年剿匪时候子弹横飞留下的痕迹。  这里的民族节日众多,有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花街节,有花腰傣的泼水狂
期刊
昆明南亚风情园豪生大酒店,是昆明首家国际品牌的五星级酒店,拥有昆明最好的餐厅设施设备,环境优雅的用餐环境,以及在昆明所无法享受到的至尊服务,让您全身心的体验到异域风情的爱尔兰特色自助餐。  爱尔兰临近海岸,因为他们常常以新鲜海鲜为食。同时,爱尔兰人深受英国传统饮食文化影响,他们也喜欢以面包和土豆作为主事。  本次酒店推出的爱尔兰特色自助餐,不仅把爱尔兰饮食文化的精髓融入其中,又结合了中国的本土传统
期刊
77岁高龄的吕德润先生现任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在任这个职务之前,吕老一直在新闻战线上驰骋。1943年,吕老在重庆北培复旦大学统计系毕业后,便被重庆《大公报》派驻印度、缅甸记者,随中国驻印军采访。  在印度、缅甸的那些日子里,吕老乘坐C—46运输机、B—25和B—29轰炸机多次飞越驼峰。一次随中国空军B—25轰炸机出征的经历使吕老终身难忘。  1944年8月上旬,吕德润在采访中听说我轰炸
期刊
战争年代是创造奇迹的年代。驼峰空运创下了战争史的纪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险的大空运;也创造了人类航空史上的奇迹。  驼峰空运从1942年5月开始至1945年11月,历时三年多,中美两国投入了近万名飞行和地勤人员、一千多架飞机,往来运送战略物资70余万吨、3万多名作战人员,另有千余架作战飞机经此航线投入中国战场。  当时的新闻报道披露:我国云南省的昆明、陆良、呈贡、云南驿、沾益
期刊
踏着雨后泥泞的小路,美军驻中缅印战区司令史迪威将军拄着拐棍从丛林里钻了出来,他举起望远镜窥视前方一座小城。  这就是密支那。史迪威将军命令参谋打开地图:这座小城与中国滇西重镇腾冲只有一山之隔,是缅北铁路线的终点,又是中印公路的要冲,伊洛瓦底江绕城东侧向西南流去,城西城北各有一个机场。密支那是一座具有水陆空交通枢纽地位的战略重镇。  史迪威转过身来,用棍子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圈。虽然蒙巴顿将军反对他的计
期刊
有这样的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被我们称为“流浪歌手”,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流浪”,却对音乐抱有执着和坚持,旭日阳刚、西单女孩,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流浪歌手”开始被人关注,开始出名,开始改变自己的处境,然而,更多的流浪歌手还在漂泊……  流浪歌手老谢 ,原名谢世国,云南昭通人,农民出身,读过一年中专,在此期间接触吉他,一年后退学。之后的岁月里做过保安,做过工人,做过建筑工,做过琴行杂工,做过酒吧歌手。曾组建
期刊
1940年,中国的局势极其严峻:大片国土丧失,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广州等大城市遭日寇侵占,粤汉大动脉被切断,国民党政权退入中国西南一隅,在日本的军事、政治压力相结合的逼降诱降下,徘徊不定。  形势在恶化。1940年5月,希特勒突破西欧防线。6月22日,法国投降。随之,中国通向海防、河内的运输线中断。7月,日本利用欧洲局势,逼迫英国停止从香港和缅甸向中国运输物资,英国宣布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中国
期刊
日本菜系中,最早最正统的烹调系统是“怀石料理”,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据日本古老的传说,“怀石”一词是由禅僧的“温石”而来。那时候,修行中禅僧必须遵循的戒律是只食用早餐和午餐,下午不必吃饭。可是年轻的僧侣耐不住饥饿和寒冷,将加热的石头包于碎布中称为“温石”,揣到怀里,顶在胃部以耐饥寒。后来逐步发展为少吃一点东西,起到“温石”御饥寒的作用。怀石料理原本是搭配茶道,将茶的美味发挥出来的料理,现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