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充分认识到生物实验的重要性,才能使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课堂,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创新思维;实践技能;实验教学;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40
  在新课程标准理论的指导下,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新课标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出:将科学素质培养目的在教学目标中进一步具体化:在能力要求中提出了要求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提高科学素质。”;“初步形成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并逐步确立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要求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点之一。下面,笔者就谈谈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些途径。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目标有: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发结合自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的态度与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从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来看,务必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才能顺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获得生物知识运用实验技能的同时也成为理解生物、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
  二、激发兴趣,注重实践技能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一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扎实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具体做法如下:
  1. 上好第一节生物实验课。第一节学生实验课教师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美观大方的实验室和各种各样的实验器材会吸引住学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那些他们比较陌生但很感兴趣的实验器材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然后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生物标本室和模型室,看人体骨架的标本和胎儿的标本以及多种多样的动、植物标本,学生将会充满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
  2. 利用第一节实验课的效应,教会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并开设展览与评比。将优秀作品在年级展出后收藏于标本室供今后教学使用。这会使他们很有成就感,感到学习既快乐又轻松,同时增强了自信心。
  3. 利用学校实验室开放的机会,鼓励学生加强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然后开展一些小游戏,如在实验课中限定时间操作显微镜,看哪组能够完成任务,或者开展小竞赛,看哪组操作得又快又准。最后教师对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创新思维,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
  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是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特别能提出一些别出心裁、完全出乎意料的新鲜见解,使问题奇迹般地得到解决。在生物中发散思维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扩散列举、引申发挥等。
  (1)扩散列举扩散列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举出多种可能相关的因素。例如在学完家兔的知识后,让学生考虑有哪些因素可以使家兔死亡。没有食物可能饿死,没有氧气可能憋死,心脏坏了可能死,神经受损可能死,失血过多可能死,积毒过量也可能死,人杀可死,狗咬可死。再如学了生物与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利用动植物生产工厂化等。经常进行扩散列举训练,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和开阔。
  (2)引申发挥引伸发挥就是在思考问题时想到更深一层的相关内容。例如,讲植物的根,教材上指出,由胚根直接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从主根上依次生出的根叫侧根。如果要学生引伸发挥的话,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可以发出引伸性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来的呢?这样就可以通过日常接触的实物如玉米、甘薯、秋海棠等植物的不定根,说明不是所有的根都是由胚根发育而成的。经常进行这样的引申发挥就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
  2. 突出探究性实验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鼓励学生要勇于打破先例,跳出书本的束缚,这一点在探究性实验中非常突出。探究性实验往往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作出假设,并通过观察、实验和调查等手段获得证据和事实。学生通过探究来体验人们获取科学知识与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实验过程由学生自己设计和操作,书上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因此,在探究实验中突出学生的思维方法,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
  三、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生物实践能力是学生创新精神之源,生物实践活动是唤醒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开端和源头。科学家的发明创造过程证明实践能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发明创造。我国水稻大王袁隆平院士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几十年的艰苦努力过程中,袁隆平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正是这些考验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增长了他宝贵的实践能力。袁隆平利用助手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稗”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粉作物育种的禁区。七十年代中期,以他为首的科技攻关组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2001年袁隆平院士又提出超级杂交水稻发展新目标。随着研究能力越来越强,激发了袁隆平院士的一个个创新意识,并且逐渐变成了现实。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生物实践能力的过程,为培养学生生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了非常丰寓的物质材料。
  总之,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只有充分认识到生物学实验的重要性,才能使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重要课堂,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贵州省湄潭县湄潭中学 564100)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我院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种类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8日至2015年1月7日ICU临床分离的283株病原菌,并对分析其药敏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的常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创新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创新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高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唤起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建立灵活的创新思维;积极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氛围,努力培育具有创新意识的土壤。让学生在创新中发展,在课堂上拥有创新这块主阵地。  关键词:创新意识;课堂教学;科学态度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重在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必须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造,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验室以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各方面进行改革
目的:分析研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胃溃疡的患者一共有11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病
目的:探究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69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患者,治疗组35
大多数妇女都把生孩子看着自己一生中的一个生理极限和一个最强有力的挑战。至今,医学上,产痛在世界范围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或者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在实际分娩过程中,产痛的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7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统计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疗程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54例糖尿病合并干酪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随机分2组,27例
目的:观察大剂量盐酸羟考酮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口服常规剂量盐酸羟考酮镇痛效果不佳的重度癌痛住院患者30例,给予口服大剂量盐酸羟考酮(>150mg/d)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