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ER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本文剖析了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低、流失率高、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学生学习状态不佳等现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现状阐述了自己的思考与对策。
  一、社会认可度低,使得职校生源素质普遍偏低
  目前,在我们国家,人们还是普遍坚守着中学——普通高中——大学这样的成才模式。于是很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上普高不说,就连成绩一般化的,家长也情愿多花几万块钱的择校费上普高,甚至有个别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总分七八百分,只考了二百多分),家长还是不到黄河心不死,挖空心思办休学,留级等,梦想着第二年冲天一跃,考上高中,从而圆大学梦。于是上职校的都有谁,我们就明白了:小部分是家境相对困难交不起择校费的学生(一般只要达普高线,家长还是不惜代价的);大部分是哪儿的高中都不要的学生;极少数没参加中考的学生(为了完成招生任务,是人就要)。进职校只是他们无奈的选择。这就势必造成职校生素质普遍偏低,给职校教育、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
  原因分析:社会上不少人还没有改变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缺乏理性认识。认为职校生只能是个打工者,找不到理想、体面的职业;职校未能及时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用人大环境,办学理念、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
  二、招生难,留生更难
  不少职校的招生,依赖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保护,依赖金钱铺路;依赖给老师下达招生任务。加之生源萎缩,使职校招生市场出现混乱局面,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一年比一年“贵”。
  中职校流生率普遍较高,据我们调查了解,一般都超过10%,一些学校的个别班级甚至超过50%。究其原因有:
  (一)社会环境影响。
  每年春节前后,是流失学生的高峰期。每到春节,在外打工的亲朋好友纷纷回家团聚,很多厌烦学习的职校生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当然,为了顾全面子,出门在外的辛酸他们避而不谈),心中升起对打工赚钱无限的期待和希冀:亲友们没有什么技能,没有文凭照样打工赚钱,我也打工赚钱去,享受无人管束的自由和轻松。于是“职校无用论”像传染病一样迅速传播,大家纷纷效仿。
  (二)家长的无所谓态度。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打工赚钱,很是羡慕,他们只考虑眼前孩子不读书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对孩子的辍学行为一般都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
  (三)学生自身意志薄弱。
  进职校的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抱着到职校混混看的态度,进了职校后,发现职校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好混,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辍学了。
  (四)职校教育管理存在漏洞。
  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教材内容陈旧,对孩子缺乏吸引力;教学方法老套,管理模式呆板。
  三、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习目标不明,动力不足。
  厌恶学习,不谈学习什么都好,一谈学习一切都糟。到学校似乎就是消磨时间,上课等下课,下课再等上课,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上课讲话、吃东西,玩手机、睡觉;不交作业、迟到、早退、旷课甚至玩失踪。平时不学习,考试不着急,及不及格无所谓,过一天了一日。这些现象在中职生中大有市场。
  (二)纪律观念淡薄,集体观念差。
  自由散漫,放任自流,我行我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顾个人感受,不顾集体利益;缺乏正义感和是非观念;不服管教,凡事凭个人喜好和一时热情;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比如有些孩子打架的理由就是看对方不爽。
  (三)缺乏吃苦耐劳意识和文明素养。
  偷懒耍滑,怕苦畏难,意志力薄弱。冬天课间跑操,一圈没到头,掉下十来个,两圈跑下来,气喘吁吁,捂着心口直不起腰。整理环境、打扫卫生能躲就躲,或者干脆与我无关。出口成脏,肆无忌惮,一张嘴必带脏字。
  四、采取的对策
  (一)政府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加大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改变用人单位歧视职校生的就业现状;加大对用人单位的管理和约束力,严禁用人单位招纳在校生。
  (二)加强教学和考核的力度。
  实行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三)优化职校生的成长环境。
  努力打造一个书香校园。歌德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和熏陶。
  (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有人说情感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的软肋。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再是传统的智商(IQ),还多了个情商(EQ),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又多了个逆商(AQ)。
  (五)增加学生活动、体验的空间。
  改变学校全封闭的管理模式,带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增加学生自我体验的机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和认同。
  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学校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的理想空间。希望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使职业教育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为中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小班幼儿近期开展了“有趣的图形”“给图形宝宝打电话”等有关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游戏。在今天的游戏时间里,孩子们的操作材料是彩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菲菲很快提取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构成的特征,开心地大喊道:“这是三角形宝宝,我要和你们做朋友!”不一会儿,菲菲把两个三角形组合成了一个正方形,对着同组的孩子大喊:“快看!我拼出了一个正方形!”很快,其他孩子也学着菲菲的样子拼出了正方形。  菲菲看
期刊
3岁的文文不爱运动,总是喜欢让大人抱,以至于她的动作协调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平衡能力较弱。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文文上下楼梯时总要借助楼梯的扶手,特别是在下楼梯时喜欢右脚在前,左脚在后,并步下楼,不会双脚交替下楼梯。于是,我邀请文文参加“好饿的毛毛虫”的游戏。  “好饿的毛毛虫”是我们针对小班幼儿上下楼梯动作还不够协调而设计的一个游戏,游戏的方法是把滚珠、乒乓球、纸球等能滚动的材料作为“毛毛虫
期刊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通过玩水游戏以及集体教学活动,已经积累了很多关于沉浮的感性经验,比如,哪些物体沉、哪些物体浮,或者怎样让沉下去的浮起来,让浮起来的沉下去等。不过大多数活动局限于关注沉浮的材料,而忽略“排水”这一科学现象。而“排水”正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定理的重要突破口,是隐藏在沉浮现象背后的一个值得探究的内容。  于是,我设计、组织了这个制作浮力秤的科学探索活动,引导幼儿关注“排水”现象,激活
期刊
新学期开始,学校对班级进行调整。面对着一个学生来源复杂、纪律松散、成绩较差的普通班级,应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工作呢?
万物生长的春天即将如期而至,幼儿园一般都会把春天作为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rn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
期刊
在现代社会,广播电视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广播电视可以传播大量的社会信息,还可以播出丰富多彩的节目。因此,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对现代人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若想
一、问题发现与思考  笔者学的是学校心理教育,在幼师班担任幼儿心理学教学工作。观察中发现,中专生与普高生相比的特点是:追求成人生活,自卑敏感,脆弱易恕。2010年10月份,一个班主任说班里有个女生有自残行为,需要帮忙咨询。接触发现她不认为割腕不正常。心理咨询是个求与帮的过程,像这类没想求助的学生,心理老师要怎么帮她?心理工作者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让学生“被动”咨询?为此,笔者做了这次研究。希望了解学
设计意图:  该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按照“颜色”“品种”(或形状)两种标准将“水果”进行二次分类,感受“集”与“子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以往的活动中我发现,大班第一个学期的幼儿对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整体既可以是整体,也可以是部分”的理解存在困难。教师即便详细讲解、示范,让幼儿模仿学习,幼儿也未必能真正理解每次分类后形成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于是,我对这个活动进行了
期刊
《LYT报》创刊于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变化是我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报的一个重要样本。笔者分析了《LYT报》从企业内部报纸转为公开报纸、从“吃皇粮”到“市场化”的嬗变,以及企
当今,“互联网+”的思维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纸媒的影响力正在从“报纸平面”向“多元界面”扩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当今,传统报业生存空间受到空前挤压,转型是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