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的高新技术中级考证通过啦……”暑假笔者接到学生小洪的电话,语气中流露出对老师真诚的感激之情和对母校深深的眷念。作为一名班主任,还有什么比听到学生成功的消息更让人兴奋呢?
记得去年,笔者接任了一个班,这个班有个十分顽皮、好动,经常惹是生非的男孩小洪。他不爱学习,放学后经常打电子游戏,实在憋不住了,就撒谎请假,甚至爬围墙逃课等。他渐渐地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抽烟、喝酒甚至参与打架,即使回到教室,也是伏桌大睡,不做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不满,甚至还顶撞老师。在班里,常常惹闹同学,喜欢管别人的“闲事”,经常跟几个“油腔滑调”的同学打成一片,还是这几个同学的“大哥”, 是我们学校的“知名人士”。在笔者接任这个班时,学校德育处毛主任曾向笔者提出“忠告”:“他像一颗炸弹,随时都会炸得你束手无策。”笔者在想,该用什么计策,拆除这颗“炸弹”呢?
一天上午,德育处毛主任在学生饭堂当场抓住小洪吸烟,加上他之前曾多次严重违纪,按学校的规定一定要开除。笔者还记得面见家长时的一幕:父母不善言辞,妈妈默默站在一旁流泪,爸爸出于无奈突然下跪在地,在场所有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毛主任,你就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吧……”毛主任竭力扶起家长,家长用哀求的声音哭诉着:“我得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孩子现在还不知情,在初中时,小孩跟了社会一伙人开始吸烟,我们又不懂教育方法,只知道责备打骂,才造成了现在的样子,家中所有经济来源仅靠他妈妈做清洁工一点微薄的工资和政府的救济,孩子是我们的唯一希望啊……”小洪站在一旁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父亲,也许是听到父亲得了癌症,也许是看见父亲下跪在地,他流下了眼泪。此时,笔者也不忍心看着小洪被开除,因为他毕竟还是小孩,教育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一个学生的恶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诚心、爱心,小洪和众多学生一样也有他的反复性,这次也许是烟瘾发作吧。于是,作为班主任,笔者在一旁也极力地劝说着,领导终于答应,给了小洪一次机会。这所有的一幕幕,小洪看在眼里,他深深地知道这次机会的不易,他深深地知道这次机会意味著什么。
对后进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马上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们可以先为他们确定阶段目标,重要的是为这类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以转移其注意力,结束其走下坡路的态势。
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并没有正面与小洪接触,更没有对他的所作所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过负面评价,而是接连几天到他家家访,与其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对症下药,这是笔者处理这类学生的一贯做法。对小洪的行为,有时笔者用一种眼神向他提出警告;有时涉及多人违反纪律时,一定抓住这次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一顿,但千万不要点名批评。有一次自习课,趁老师不在,小洪带着书包准备溜出课室提前下课,其他同学在他的影响之下,也蠢蠢欲动,全班一片骚乱。这时笔者出现了,只见小洪以最快的速度溜回课室,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伸手去关教室电扇,书包顺势从他的肩膀滑落在地,然后转身理直气壮地对大家说:“叫你们不要走,你们偏要走。”小洪弯腰捡起地上的书包对笔者说:“老师,你看他们把书包到处乱扔。”对小洪这样的小伎俩,笔者又气又好笑,但这回笔者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穿他,只是笑了笑,然后狠狠地批评了同学们这种不良行为,并有意地表扬了小洪关电扇、拾书包这种关心集体、爱护同学的良好行为。过后,笔者单独找他挑明了这件事,告诉他:对于这件事情老师不是不知道而是给你面子,小洪听了以后,笑了一下,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同时向他通报了家访的情况和他父母对他的看法,特别强调其父母给予他的巨大期望和之前对他关心不够的愧疚,他听了以后若有所思,这件事以后,小洪收敛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与真挚的感情,它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记得一次,小洪在开运动会时因跑步抽筋至失去知觉,一时之间联系不上他的家长,于是,笔者和两位学生一起迅速将他送往医院,之后为他挂号、划价、买药。对于这件事,小洪很感动,主动与笔者交谈,笔者也跟他讲了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鼓励他,帮助他制定了学习目标,要求并指导他考电脑等级证。小洪也和笔者讲了许多事情,甚至把内心的话告诉笔者:“他家境其实并不富裕,母亲在敬老院搞卫生,父亲生病在家治疗”,难能可贵的是,他有时会利用放假时间去帮助妈妈在敬老院搞卫生,这一点说明小洪本质并不坏呀。于是,笔者在班上非常郑重地对小洪在运动场上表现出的拼博精神以及体贴母亲的关爱之心进行了表扬。
经过多次与小洪的“亲密”接触,渐渐地,小洪也归顺了,大事基本不再发生,小事偶尔还有,但对于这些笔者已很高兴了,毕竟他在进步。在他的影响之下,班里的几个调皮生也不敢怎样了,班级气氛呈现和谐、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这时,笔者乘胜追击,委以重任,在适当的时候让他担任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对此,他十分感动,听话了、积极了、认真了。接着,笔者注意及时表扬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激发他的进取心。渐渐地,他回到了同学们中间,这个离群的孤雁终于回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在小洪的影响下,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
通过这个案例,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宽容我们的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错误的反复。宽容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包庇纵容,老师对学生的宽容,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对学生宽容就要给学生悔改的机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不会发生在一瞬间,而是一个反复自我教育的过程。多用鼓励语言、肢体语言,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公开表扬,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要采用私下批评的方法。只要用“心”和学生交往,真心付出情感,就能把学生紧紧团结在班集体周围,大家拧成一股绳,一定会形成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集体。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误,对于一位懵懂的学生更是如此,关键是犯了错误会不会改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容之心,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让学生在宽容中成长。
记得去年,笔者接任了一个班,这个班有个十分顽皮、好动,经常惹是生非的男孩小洪。他不爱学习,放学后经常打电子游戏,实在憋不住了,就撒谎请假,甚至爬围墙逃课等。他渐渐地和社会上一些不务正业的人混在一起,抽烟、喝酒甚至参与打架,即使回到教室,也是伏桌大睡,不做作业,对老师的批评不满,甚至还顶撞老师。在班里,常常惹闹同学,喜欢管别人的“闲事”,经常跟几个“油腔滑调”的同学打成一片,还是这几个同学的“大哥”, 是我们学校的“知名人士”。在笔者接任这个班时,学校德育处毛主任曾向笔者提出“忠告”:“他像一颗炸弹,随时都会炸得你束手无策。”笔者在想,该用什么计策,拆除这颗“炸弹”呢?
一天上午,德育处毛主任在学生饭堂当场抓住小洪吸烟,加上他之前曾多次严重违纪,按学校的规定一定要开除。笔者还记得面见家长时的一幕:父母不善言辞,妈妈默默站在一旁流泪,爸爸出于无奈突然下跪在地,在场所有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毛主任,你就给他最后一次机会吧……”毛主任竭力扶起家长,家长用哀求的声音哭诉着:“我得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孩子现在还不知情,在初中时,小孩跟了社会一伙人开始吸烟,我们又不懂教育方法,只知道责备打骂,才造成了现在的样子,家中所有经济来源仅靠他妈妈做清洁工一点微薄的工资和政府的救济,孩子是我们的唯一希望啊……”小洪站在一旁瞪大了眼睛,目瞪口呆地看着自己的父亲,也许是听到父亲得了癌症,也许是看见父亲下跪在地,他流下了眼泪。此时,笔者也不忍心看着小洪被开除,因为他毕竟还是小孩,教育是要有一个过程的,一个学生的恶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要改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耐心、诚心、爱心,小洪和众多学生一样也有他的反复性,这次也许是烟瘾发作吧。于是,作为班主任,笔者在一旁也极力地劝说着,领导终于答应,给了小洪一次机会。这所有的一幕幕,小洪看在眼里,他深深地知道这次机会的不易,他深深地知道这次机会意味著什么。
对后进生,我们不能要求他们马上洗心革面,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我们可以先为他们确定阶段目标,重要的是为这类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以转移其注意力,结束其走下坡路的态势。
接下来的日子里,笔者并没有正面与小洪接触,更没有对他的所作所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过负面评价,而是接连几天到他家家访,与其家长沟通了解情况,对症下药,这是笔者处理这类学生的一贯做法。对小洪的行为,有时笔者用一种眼神向他提出警告;有时涉及多人违反纪律时,一定抓住这次机会在全班同学面前严厉批评一顿,但千万不要点名批评。有一次自习课,趁老师不在,小洪带着书包准备溜出课室提前下课,其他同学在他的影响之下,也蠢蠢欲动,全班一片骚乱。这时笔者出现了,只见小洪以最快的速度溜回课室,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伸手去关教室电扇,书包顺势从他的肩膀滑落在地,然后转身理直气壮地对大家说:“叫你们不要走,你们偏要走。”小洪弯腰捡起地上的书包对笔者说:“老师,你看他们把书包到处乱扔。”对小洪这样的小伎俩,笔者又气又好笑,但这回笔者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揭穿他,只是笑了笑,然后狠狠地批评了同学们这种不良行为,并有意地表扬了小洪关电扇、拾书包这种关心集体、爱护同学的良好行为。过后,笔者单独找他挑明了这件事,告诉他:对于这件事情老师不是不知道而是给你面子,小洪听了以后,笑了一下,惭愧地低下了头。笔者同时向他通报了家访的情况和他父母对他的看法,特别强调其父母给予他的巨大期望和之前对他关心不够的愧疚,他听了以后若有所思,这件事以后,小洪收敛了许多。
在班主任工作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与真挚的感情,它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记得一次,小洪在开运动会时因跑步抽筋至失去知觉,一时之间联系不上他的家长,于是,笔者和两位学生一起迅速将他送往医院,之后为他挂号、划价、买药。对于这件事,小洪很感动,主动与笔者交谈,笔者也跟他讲了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鼓励他,帮助他制定了学习目标,要求并指导他考电脑等级证。小洪也和笔者讲了许多事情,甚至把内心的话告诉笔者:“他家境其实并不富裕,母亲在敬老院搞卫生,父亲生病在家治疗”,难能可贵的是,他有时会利用放假时间去帮助妈妈在敬老院搞卫生,这一点说明小洪本质并不坏呀。于是,笔者在班上非常郑重地对小洪在运动场上表现出的拼博精神以及体贴母亲的关爱之心进行了表扬。
经过多次与小洪的“亲密”接触,渐渐地,小洪也归顺了,大事基本不再发生,小事偶尔还有,但对于这些笔者已很高兴了,毕竟他在进步。在他的影响之下,班里的几个调皮生也不敢怎样了,班级气氛呈现和谐、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这时,笔者乘胜追击,委以重任,在适当的时候让他担任了班级的纪律委员。对此,他十分感动,听话了、积极了、认真了。接着,笔者注意及时表扬他,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激发他的进取心。渐渐地,他回到了同学们中间,这个离群的孤雁终于回到了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在小洪的影响下,全班同学的精神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
通过这个案例,笔者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宽容我们的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学生错误的反复。宽容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教育学生,而不是置之不理,更不是包庇纵容,老师对学生的宽容,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对学生宽容就要给学生悔改的机会,学生的每一个进步,都不会发生在一瞬间,而是一个反复自我教育的过程。多用鼓励语言、肢体语言,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公开表扬,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要采用私下批评的方法。只要用“心”和学生交往,真心付出情感,就能把学生紧紧团结在班集体周围,大家拧成一股绳,一定会形成积极向上、团结活泼的班集体。
人的一生难免会犯错误,对于一位懵懂的学生更是如此,关键是犯了错误会不会改正。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有宽容之心,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让学生在宽容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