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探究性教学的再思考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物理课程和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与方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去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索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探究的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物理知识、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探究性教学的不断实践,对探究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课堂谁做主
  探究性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并不意味着探究性学习就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任由学生主宰.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探究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同学习、同研讨、同提高.
  2极端的认识探究
  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通过探究获得.新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是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极端的探究.
  2.1面面俱到的探究
  将已知或未知的内容都设计成探究性的,追求这种面面俱到的探究的原因在于主观上追求探究的形式,而不考虑客观实际的需要、内容是否适合以及探究是否有意义.从而导致课堂教学仓促,虎头蛇尾,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效率低下.所以在当下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完全没必要节节课探究和事事探究.到底如何把握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讲授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都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不应厚此薄彼,而是取长补短.
  2.2任由学生自由探究的探究
  探究学习主要是学生的探究,但放任学生漫无目的地去探究,只能是一种盲目的低效的探究行为.学生由于知识和能力的局限,许多探究离不开合作和讨论,探究的过程也是合作和讨论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强调的.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方法的指导.探究性教学决不是课堂上的混乱无序,
  而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
  2.3实验探究就是探究教学
  探究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在学习或实践活动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探究学习并不局限于实践活动,物理的探究教学也不局限于实验探究,更不等同于实验探究.
  3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与实质
  把传统教学中教师说的话通过学生来代言,这是实质上的探究吗?认为探究性教学就是给学生一个课题然后让学生去收集资料最后在课上进行成果汇报展示的.有的教师在乎的是成果汇报展示时的热热闹闹,而不是对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的指导,只顾及教学的形式表现而不关注师生间、生生间的真实互动和思维碰撞.学生貌似“ 动”了起来,可实际是怎么“ 动”的却不管.科学探究真正强调的是“动脑”,学生的“动手动嘴”其实都是为了更积极地思考.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按照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并将实验、观察等科学探究的方法有机地组织并渗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加以点拨、引导、评价,同时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达到三维目标.探究性学习活动决不应单纯地追求形式,更重要的是体现实质.
  4过程与结果谁更重要
  科学家进行的探究在很多情况下是失败的,也没有得出结论,不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吗?特别是当下知识更新又快,只要有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取知识.所以,学不学得到知识并不重要.这种理解是偏面的.首先从科学探究的内涵看,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方式获取新知识,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形成科学观点和精神.因此,科学探究是既作为学习方法,又作为学习内容出现的.其次从科学探究的过程看,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得出结论以及交流评估等,没有“得出结论”,就不是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再有知识既是载体又是目标.科学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作为基础,探究性学习无从谈起.科学知识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没有科学知识的获得,哪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所以,新课标提倡的探究性学习,不能片面强调过程与方法的获得,而要注意探究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教学还有诸多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去思考.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强调,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知识传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  思想品德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学习生活。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其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
科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中的灵魂, 学习物理必须学会物理学的基本科学方法;科学方法还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 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改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就特别强调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理想化方法的培养指导
新课改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初中思品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已无法适应当前学生发展需求,初中思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所谓“抓住‘圆心’散射教学”是指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课改理念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课堂教学由以往的注重结论逐渐转变为注重过程,所以具有广泛参与度和自由度的探究性学习,以其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性学习方式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于是在探究过程中举足轻重的猜想环节便被频频应用在课堂教学之中.  1什么是猜想  猜想是人类活动中时常经历和必不可少的思维环节,它不仅出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在人们遇到日常生活等方
中学物理的学科价值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也应该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该在获取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探究过程,掌握物理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1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与物理学科价值  1.1科学方法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  科学方法是物理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科学方法教育当然应该是物理教学的一部分.一方面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物理学在长期发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这让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如何面对课堂教学中的生成?如何发掘学生已有的教育资源?如何抓住教育时机,运用教学机智,
自1990年以来,尤其是中期起,具备了使用互联网的条件后,我们就浸润在一个超越时空的、内容丰富并不断更新、充实的信息世界中.我们从原有的知识出发,依据对反映学习研究的各种新成果、新动向的直觉,并借助于真实的与虚拟的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迅速地捕捉着学习理论研究领域的最新国际动向与不断涌现出来的原创观点.作为学习的主体,其认知体系也在以几何级数的方式在不断更新,尤其是多元文化环境对学生能力的提升速度令人
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单一的学科课程已明显不能满足大趋势的要求,因此,我国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将活动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就物理学科而言,活动课更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物理活动课是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全员参加并在活动中自由发展物理学习特长、获得即时信息的课程.物理活动课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
“校长竞争上岗”是中等职业学校改革创新的一个浪花。鄙以为,职校校长竞争上岗应以学校发展为本。这样,一定程度上使学校有了主动权,让学校跳出被动的接受,为自己作一次决定。可
在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支持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其基本环节为:情境、探究、感知。教师要注重运用这种感受性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建构、重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态度、情感等,发展自身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  一、再现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也可称为“抛锚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创设开放的、充满选择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