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陶公:“生活即教育”,而生活教学模式的提出,也是基于陶公众多先进教育理念之上提出的。数学学科,本就是一门具有生活属性的学科,它的知识构成必然也将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实生活模式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教学融入生活理念、借助生活实物教学、教学结合生活情境。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生活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新课改要求的体现,即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解放数学思想,提升数学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生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生活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落实。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念分析
生活化教学模式,从其字面意思来看,生活即实际生活内容,教学即课堂教学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将教学知识和生活内容,或是将生活内容搬运到教学中的一种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去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对单一理论学习枯燥性和乏味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生活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材知识的教授,而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偏向于有方法的教授、灵活的教授,更加突出和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并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知识的实践应用。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生活化教学模式,它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并没有固定教学手段和内容,只要是可以将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的手段,都属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范畴。其灵活性、多元性的特点,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突破,实现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互相转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所学有所用”。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即新颖又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2.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一种阻力,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则是很好一个教学基点,生活内容和数学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够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亲近、友好,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可以锻炼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将生活内容和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融入生活理念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被学习状态,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融入还是需要依靠于教师。[1]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生活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生活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借助生活内容,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学习钟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时、分、秒的作用和概念。如果采用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显然无法全面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可以让学生说一些知道的时间点,以及在这个时间点中做过的事情,從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钟表知识。学生A:“晚上九点是我睡觉的时间”,学生B:“我都是七点起床”,在学生说时间点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时间点,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
2.借助生活实物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就是生活内容的数学化处理。学生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发现好多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可以生活内容相互关联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因此,在数学生活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该原理,找一些和课堂知识有关的生活实物,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深入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购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会涉及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人民币的辨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未来钱币的样子,并向大家分享未来钱币的面值大小构成,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完成人民币识别知识的学习。
3.教学结合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材中,安排有大量的生活内容,通过生活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和教材的关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过,虽然生活内容较多,但是并不是所以知识都可以以生活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的。[3]所以,这就需要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样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化。
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正负数只是数的一种形式,但是,它们只能在生活中被应用,而没有具体的实体。而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让它们在虚拟的场景中得到相应的体现,如“下面播报今天的天气预报,今天白天,晴,微风2-3级,气温-2°~15°”,通过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数学基础概念,并学会它们的使用场景,从根本上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教学模式的落实和开展,既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手段之一,也是督促教师自我提升,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所在。生活教学模式和数学课堂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突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敏慧.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7):68.
[2] 李菊.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01):141.
[3] 严复武.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12).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学生已有经验和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生活教学模式的本质,就是新课改要求的体现,即借助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解放数学思想,提升数学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生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意义,作为教师必须要重视生活教学模式的开展和落实。
一、生活化教学模式概念分析
生活化教学模式,从其字面意思来看,生活即实际生活内容,教学即课堂教学内容,综合起来就是将教学知识和生活内容,或是将生活内容搬运到教学中的一种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事物去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降低学生对单一理论学习枯燥性和乏味性,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生活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教材知识的教授,而生活化教学模式更加偏向于有方法的教授、灵活的教授,更加突出和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状态,并能够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知识的实践应用。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生活化教学模式,它只是一种教学理念,并没有固定教学手段和内容,只要是可以将生活和数学课堂相结合的手段,都属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范畴。其灵活性、多元性的特点,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突破,实现直观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互相转化,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的“所学有所用”。同时,生活化教学模式即新颖又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从根本有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
2.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具有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这些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是一种阻力,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中,则是很好一个教学基点,生活内容和数学理论知识的结合,能够让数学知识变得更加亲近、友好,更加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同时,在“生活”中使用数学知识,可以锻炼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将生活内容和理论知识相互结合起来,从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三、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教学融入生活理念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被学习状态,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渗透和融入还是需要依靠于教师。[1]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生活教学模式的时候,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重视生活理念在教学中的渗透,借助生活内容,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学习钟表这部分知识的时候,需要学生掌握时、分、秒的作用和概念。如果采用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显然无法全面理解这些知识,因此,可以让学生说一些知道的时间点,以及在这个时间点中做过的事情,從而帮助学生快速理解钟表知识。学生A:“晚上九点是我睡觉的时间”,学生B:“我都是七点起床”,在学生说时间点的同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时间点,从而引导学生完成有关知识的学习。
2.借助生活实物教学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就是生活内容的数学化处理。学生在学习各种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发现好多教材中的知识都是可以生活内容相互关联的,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因此,在数学生活课堂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以利用该原理,找一些和课堂知识有关的生活实物,借助实物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深入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购物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会涉及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对人民币的辨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未来钱币的样子,并向大家分享未来钱币的面值大小构成,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完成人民币识别知识的学习。
3.教学结合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材中,安排有大量的生活内容,通过生活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和教材的关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过,虽然生活内容较多,但是并不是所以知识都可以以生活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的。[3]所以,这就需要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样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高效化。
在学习正负数的时候,正负数只是数的一种形式,但是,它们只能在生活中被应用,而没有具体的实体。而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可以让它们在虚拟的场景中得到相应的体现,如“下面播报今天的天气预报,今天白天,晴,微风2-3级,气温-2°~15°”,通过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这些数学基础概念,并学会它们的使用场景,从根本上推动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教学模式的落实和开展,既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手段之一,也是督促教师自我提升,推动教学改革的动力所在。生活教学模式和数学课堂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有助于教师教学思想、理念的突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敏慧.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7):68.
[2] 李菊.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读与写(上,下旬), 2019, 016(001):141.
[3] 严复武.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