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建一座充满诗与爱的“动物园”

来源 :动漫界·幼教365(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物给孩子带来安宁,与动物在一起时,孩子放松且温和,他们在悲伤、生气或者情绪低落时,会把小动物当成最知心的倾诉对象,小动物的耐心陪伴也使孩子从中获得安慰。在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幼儿与小动物友好相处,和谐共生。在这里,你只要看看孩子们温柔的眼神,就知道动物对于幼儿而言意味着什么。
  孩子与小动物之间的感情是与生俱来的,动物给孩子带来的温暖和安慰,及其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熟知与认同。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以下简称迈幼)毗邻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拥有丰富的动物文化资源,迈幼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设置园本动物课程体系,开展生命教育视角下动物体验馆的实践研究活动,让幼儿通过动物这一载体,建立对生命的认识与尊重。
  在特色环创中激发探究欲望
  初冬的早晨,记者一行人在细雨中走进了迈幼。穿过幼儿园的回廊,途经“动物森林”,我们与优雅迷人的长颈鹿“圣诞”不期而遇,和张开双臂的狮子先生热情拥抱,与正在戏水的仙鹤挥手打招呼……全程都有一种置身动物园的情境感。走进园长办公室,记者与端庄和蔼的陈琼瑞园长面对面而坐,当我们把置身动物园的错觉告诉她时,陈园长开心地笑了,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迈幼的园文化是‘诗和爱’,‘诗’即求真、求善、求美,‘爱’就是博爱、关爱、礼爱。在此基础上,我们顺应幼儿的天性,充分释放其童真、童趣,把幼儿园打造成一座微型动物园,让孩子们每天都有置身动物园的感觉。”
  是啊,孩子与动物之间似乎有种天然的联系,每个孩子都有动物情结,倘若不是真正读懂了孩子的内心世界,陈园长又如何会将幼儿园打造成一所微型动物园呢?在“动物森林”里,迈幼独辟蹊径,设置了“仿真动物生态园”:洁白的仙鹤在“鹤趣池”中戏水、休憩,慵懒的大熊猫在竹林中啃着最爱的竹子,调皮的小松鼠在树枝上上蹿下跳……同时,迈幼还借鉴中国传统的动物故事和国外经典动物绘本,如《狡兔三窟》《猴子捞月》《相拥而眠》等,开辟“大型户外动物模拟体验馆”,将一个个经典的动物故事、动物成语转化为有趣的户外游戏,给幼儿提供逼真的户外游戏情境与游戏材料,让孩子自主体验、自由探索。此外,迈幼将活动室楼道、走廊两侧1.2米以下的墙壁做成软木墙裙,定期展出幼儿动物摄影和绘画作品;在早操、区域游戏、集体教学等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均渗透着动物元素。
  不仅如此,幼儿园的各个班级也非常重视动物主题的营造。每个班选取一个动物作为学前研究主题,幼儿通过对该动物的广泛关注、深入观察、静心欣赏、积极探究,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动物博物馆”。四楼的“动物科探室”俨然是一座微型的红山森林动物园。陈园长介绍说,孩子们从动物园回来后总是意犹未尽,因此幼儿园建立了“动物科探室”,专门供幼儿探索和实践,孩子们将从动物园里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在这里进行创新和实践。
  在特色课程中深化认知经验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动力,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于兴趣。在孩子童话般的世界里,动物永远是他们的伙伴。红屁股的小猴子、迅猛威武的狮子、机敏活泼的小松鼠……由于条件限制,孩子们只有在动物园里才能近距离地观察它们,不少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认知能力发展,办了动物园年卡,经常带着孩子一同走进动物园,与各种动物亲密接触。家长的这一育儿行为与迈幼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陈园长认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尤其是学前儿童的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直观的、形象的,学前儿童的学习一定要借助具体的情景、具体的事物,在参与、交往、探索的过程中学习。
  为此,迈幼定期组织动物课程实践系列活动,强化孩子的观察、总结意识,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动物玩玩乐”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根据既有经验帮助同伴进行动物装扮,强化对动物基本特征的认识,提高幼儿的审美和动手能力。在中班科学研究活动“大熊猫身上的黑斑”中,老师让小朋友们在猜、画、看、涂色等过程中,了解大熊猫身上黑斑的数量和位置,引导孩子仔细观察动物特征,学会总结和反思。
  在与动物的相处中学会尊重生命
  为了让孩子更加近距离地观察小动物,同时也为了让幼儿明白任何生命均来之不易,任何生物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呵护的道理,迈幼各个班级均饲养了不同的小动物,孩子们是尽职尽责的饲养员,亲自喂养,清理笼舍。在相关专家和有饲养特长的家长的指导及支持下,孩子们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制订各个饲养区角的饲养制度,包括饲养环境的创设、食物的准备、每天喂食的次数和数量、观察的时间和周期等。
  照顾小动物能让孩子深刻感受到自身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比如,不给小白兔喂食,它们就会饿死;不为它们清理粪便,它们就会变得很脏、很难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周密思考的习惯,并懂得遵守规则。总之,幼儿在与小动物相处的过程中,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动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生命的存在,并学会付出与关爱,增强责任意识。
  陈园长告诉记者,孩子对小动物的感情远远超出了成人的预料,他们会把小动物当成自己的玩伴,看成集体中的一员,悉心照料,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怜爱它们。有位家长曾向陈园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告诉他班里又来了两位新同学,家长便问:“是从别的幼儿园转来的吗?”孩子说:“它们是从动物园里来的小白兔。”可见,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的好朋友,动物与人是平等的。
  迈幼目前正在进行大型动物饲养基地的建设工作,同时种植小动物爱吃的植物、蔬菜等,打造“动物食物种植园”。孩子们也将和相关专家、有饲养特长的家长共同参与“动物庄园”的规划和笼舍的搭建活动,策划实施动物笼舍的装饰、动物欢迎仪式、动物征名活动,制订动物饲养制度等。
  在社会活动中感受生命成长的价值
  迈幼开展的动物特色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陈园长说,迈幼从2011年便开始了动物特色课程研究,并与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孩子们拥有近距离观察各种动物的绿色通道。每学期初,老师都会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兴趣选择符合其发展特点的动物为研究对象,组织家长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幼儿走进红山森林动物园,开展一系列户外体验活动,让幼儿直接观察动物,直接参与动物园的爱心公益活动。
  每年的植树节,动物园都会组织“我为大熊猫栽竹子”等活动,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到动物园里栽竹子,并在每棵竹子上挂上爱心卡片。为了避免动物在动物园失去野性,园方在专家的倡议下,定期组织“给动物丰容”活动,比如,把食物塞进竹筒里,镶嵌在搓衣板的夹缝上,增加动物取食、觅食的难度。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常常在盒子里、鞋子里藏好食物,然后由家长陪同,一起送进动物园。
  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住着长颈鹿一家三口——爸爸“圣诞”、妈妈“纯子”和儿子“诞纯”。这一家和和美美,寓意幸福美满,迈幼经常组织幼儿去看望它们。“圣诞”是迈幼的吉祥物,它的卡通形象在园内随处可见。今年中秋节,迈幼的老师们带着中三班和中五班的孩子们前往红山森林动物园,一起为他们的老朋友“纯子”提前庆祝15岁生日。动物园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亲自为孩子进行现场教学,甚至带领孩子们走进了长颈鹿的“卧室”,让幼儿近距离去发现长颈鹿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走路的姿势,睡觉的习惯,舌头的颜色,等等。在工作人员和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还为“纯子”制作了“南瓜生日蛋糕”。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参加了熊猫“朝阳”和“浩浩”的欢迎仪式、熊猫“朵朵”和“翠翠”的欢送仪式、红毛猩猩“乐申”的娶亲仪式等,这些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心,也使幼儿感受到了成长的过程,体会到了生命的价值。
  置身迈幼,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动物模型,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游戏和学习,观察动物、探究动物的兴趣和欲望越发浓厚。采访结束后,陈园长陪着我们在“动物森林”里游览了一圈。记者目及之处尽是生动活泼的景象,充满浓浓的生命气息。初冬的凉意伴随着细细的雨丝侵袭而来,但这寒意很快便被花坛一角一对相拥而眠的小豹子带走——温暖、温馨、友爱。我想,这或许正是幼儿园想要带给孩子们的真谛吧。
其他文献
幼儿舞龙的意义并不完全是为了文化和技艺的传承,更多的是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为孩子们提供兴趣发展的平台。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一幼儿园里,随处可见各种形态的龙,也随时可见孩子们制龙、画龙、舞龙的身影。  古城金州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其最具代表性的金州龙舞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并于2007年被文化部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古城金州各种传统节日里,舞龙是一种喜闻乐见的富有民
期刊
朱家雄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杰出专家。  内容简介: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当孩子游戏的时候,教师该怎么做?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沉浸在游戏之中?  朱家雄教授在分析了农村幼儿园和城市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后指出,真正的游戏是自发的、自主的、没有任何目的的。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教师要
期刊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一直没有冲破“依样画葫芦”的藩篱,模仿画教学如同封建势力一般,结构稳固,很难打破,使得幼儿美术教育成为了“呆滞文化”。虽然许多有识之士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幼儿美术教育改革,但就全国范围而言,幼儿美术教育中文化滞后的现象非常严重。创意美术活动是近几年流行的与模仿画教学相对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主张孩子们自主观察发现,联想创作,以独特、新颖的作品为表现内容,整合多种美术表
期刊
洪秀敏 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前教育政策。  内容简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包括3个维度,14个领域,62项基本要求,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和结构类似。洪秀敏副教授详细分析了3个维度及各个领域的要求。  在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洪秀敏副教授着重强调了幼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个合格的幼师,要
期刊
许卓娅 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原所长兼学前教育学系主任。其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的音乐发展与音乐教育,幼儿园集体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教学的心理学问题等。  内容简介:如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许卓娅教授认为,学习品质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学习就是从复杂的环境之中提取具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运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而当前的幼儿教育中存在着过度抽象的问
期刊
谈亦文 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内容简介:在音乐活动中,由于教师对重难点认识不清或对教学目的把握不明,往往导致幼儿出现学习障碍,进而影响了整个活动的效果。谈亦文教授以四位教师处理《虎鹿猪兔鼠》音乐活动中的难点为例,剖析了四位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以及对活动效果的影响。她指出了最后一位教师处理得最好的原因,是因为最符合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的要求
期刊
活动简介:幼儿音乐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感性素养,提升幼儿的感性经验。站在这一角度,教师组织了本次音乐活动。活动所选取的《摩擦》节奏明快,朗朗上口,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从已有经验出发,快速融入活动,进而掌握说唱的内容。活动中,为了便于幼儿掌握和熟练运用歌词,教师在边唱边说的同时,引导幼儿将与歌词相关的图片按照顺序逐一贴到演示板上,从而使幼儿能快速掌握歌曲的结构和节奏。在幼儿熟悉了音乐结构之后,教师逐
期刊
活动简介:针对幼儿对足球运动的喜爱,以及对足球射门动作的兴趣,教师巧妙运用三个同样的盒子,让幼儿将其自由组合成不同高度、宽度、厚度的球门,展开了一节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足球集体教学活动“小小足球射门员”。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将幼儿自由探索与教师讲解示范相结合,分解示范与整体示范相结合,集体练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最终帮助幼儿掌握“脚背正面射门”的动作要领,将足球准确射入不同
期刊
活动简介:教师第一次摇动罐子时,并没有发出声音。“为什么罐子没有声音呢?”幼儿思考后发现,罐子里没有东西。  “原来,罐子里有东西才能发出声音。”在教师引导下,每个幼儿都找到了一个能发声音的罐子,有的罐子还能发出相同的声音。教师抓住这个特征,和幼儿玩起了“找朋友”的游戏。若摇动的罐子所发出的声音相同,持有罐子的几名幼儿就是好朋友。最后,教师一一揭示了罐子里所装的东西——米、红豆、核桃。  活动反思
期刊
活动简介:“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这个问题十分吸引人。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小海龟、大象、小老鼠等动物如何够到月亮,最终尝到月亮味道的故事,并引导幼儿讲一讲小动物们如何叠在一起,架起“天梯”的过程。关键句“快跳到我的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就能够到月亮了”既是整个活动的节奏点,也是幼儿学习的关键点。教师不断鼓励、引导幼儿大胆表达。活动的最后,教师通过“我们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假如你够到了月亮,会和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