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滋养的村庄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08050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被一年四季的歌声滋养着。天上飞的,地上行走的,大大小小千姿百态的生灵们,从苍穹上、泥土里、草丛中、树林间、河道边一路演唱而来。它们以通俗、摇滚、美声、民族和童声等多种唱法,加之无伴奏、无指挥的独唱、联唱、合唱,乃至多声部演唱,响遏行云,震撼山岳。村庄,这位地球上生长的泥者,幸福地徜徉在歌声时光里。
   对歌声的认识,我小时候就受父母的启蒙。父亲吼一嗓门野调便逗得我破涕为笑,母亲幽幽哼几句歌谣就能哄我入睡。幼小心灵微微略知,从父母嘴里发出的声音,既可以逗乐,又能催眠。到我上小学五年级时,一次在家里做作业,又聆听到母亲的话:“娃儿,村里村外歌遍地是,这村得歌养着,不然会没得呢。”母亲的这番话,活像一把尖刀刺进我心里隐隐作痛。乃至后来我跳出农门当了兵,又转业回乡在县城工作。虽然几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但母亲当年的话仍然敲打着我的心鼓。深知山里生灵们每一天说的话,唱的歌,都为村庄出诊、疗伤!
   生灵们的歌唱,按时序分为:春、夏、秋、冬四个乐章。春的部分,是生灵们演唱的序幕。当春天使者拉开大幕,春天演唱的歌手踏着节拍,从四面八方唱着通俗歌曲向村庄走来。最撩拨心弦的是从泥土里小跑来的歌声。一阵春雨雷声深情呼唤,地老鼠从泥缝窜出来“吱吱”浅唱,忙着找异性朋友,准备生养下一代;冬眠的小草也春醒了,“窸窸窣窣”迸出嫩芽轻微低吟;跳脚麻手的蟋蟀也按捺不住寂寞,纷纷逃出黑暗的洞穴“ ”歌舞起来。父辈们也忙着驾牛犁田,锋利的犁刀插入春泥,蛰伏一冬的泥土扭转过来,发出“哧噗哧噗”律动的浅吟。听到泥土翻身快乐的声音,父辈们高兴地朝天抽响牛鞭:“叭!——驾!”随口唱起山歌野调:“挥舞的鞭子震天响哎,使牛哥哥心爱爱个妹子啊。这庄稼地种了一茬又一茬,哥哥和妹子生了一个个娃……”歌声飘荡田野村庄,唤来了母亲们一阵流连张望。
   担任通讯员的报春鸟也来了。头天寂静的山里,没有丝毫的踪迹,更没有任何的声响,到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里的公鸡“喔喔”仰天报晓,似乎早躲藏在山林里的报春鸟像狙击手猛地蹿了出来,“找工找工”不断发布春天的讯息。茫茫山林里,报春鸟起先是清脆悦耳的独唱,接踵而来是三四个、八九个组合演唱。待红彤彤太阳从东方升起,聚集山林的报春鸟像浩浩荡荡的革命队伍,千万个大合唱,有着像冼星海《黄河大合唱》惊涛骇浪,气势磅礴。村民惊喜了忙下地春耕春种。想偷懒不想下地的男人,在报春鸟又发出“布谷布谷”一声比一声急促的催种声,他们不得不披衣起床,怨声载道:“咋有这催命鸟啊!”忙着赶紧下地劳作去了。
   有着“群雄盖世”的报春鸟称谓不少,有的叫“布谷鸟”“催工鸟”,还有的叫“杜鹃鸟”“咕咕鸟”,五花八门,名分甚多。这位名扬四海的“金嗓子”,多唱法多声部演唱,除了能唱“布谷”“找工”,还有“李贵阳”“老倌好过”,就像一个复活性歌唱家,具备真假声演唱的最高技能,既能驾驭民族、通俗唱法,又可以摇滚演唱。
   小花燕也是春天最出彩的“歌手”之一。当春妈妈发出邀请,小花燕就相约一路“唧唧喳喳”唱着歌走来了。它们摇滚似的歌舞翩跹于村庄之上。父辈们看着燕归旧巢,回来娘家,喜上眉梢,赶紧下河堤割柳条、砍竹子,编箩箩拴在能遮风避雨的屋檐下。燕子也知感恩,欢唱着来歇脚安家的地方,就忙着衔来秧泥筑巢。没几天燕巢垒起,又衔来绒草铺床。它们为给农家添喜气,又忙生一窝蛋,不出一月就孵出八只十只嗷嗷待哺的雏燕。这生于农家的小花燕,也有任性犯浑的时候,只要头年哪家侵犯或是恶性伤害着它们,第二年那家编再多的箩箩拴在屋檐下,也没得一只小花燕来问津,安家落户,弄得那家在村里好没面子,甚至给那家蒙上一层阴影,生怕一年有不祥的兆头。小花燕是村民的宠儿,也是村民心灵殿堂上祈福的小神灵。每年小花燕落户家中,大人小孩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小花燕、布谷鸟是春天代言人。这两位小精灵亲密抚摸得村庄春心荡漾,丰腴性感。但遗憾的是,这两位又是春天大合唱的领唱家,每一年留足山里太短暂,像匆匆过客,前后不到3个月,它们就收起春天的歌唱,在夏天的节骨眼上,悄无声息地走了。弄得多情的村庄心里空荡荡的,一度时期情绪十分低落。村民也会留恋顾盼地说:“那几只布谷鸟、小花燕来年春天还会回来吗?”
   轮到演唱夏的乐章。村庄最害怕的是雷公的“雷楔子”了。当夏的帷幕才徐徐展开,雷公就带着夏天的强烈信号,在一团遮天盖地卷起的黑云里,突然“轰隆隆”惊天咆哮的雷声从苍穹直插下来,打得村庄像劈成几瓣似的瑟瑟发抖。家人也吓得胆战心惊,关门闭户。随之“轰隆隆”的雷声伴着“咔嚓”的闪电,震耳欲聋。瞬间,“刷刷”如柱的大雨倾泻下来。久旱直冒烟火的村庄立马没了被雷电劈打的伤痛,倒又像个温柔的妈咪幸福地沐浴在瓢泼大雨里。
   一阵雷电暴雨上演后,新月悬挂,宁静夜晚,“呱呱”碧绿油亮的青蛙抖开清亮的大嗓门上场,助演还有蚊子、萤火蟲、飞蛾、蜻蜓,一介草民“小歌手”。青蛙们相约来到池塘、稻田里引吭高歌,就像年轻的男歌手女歌手点燃爱情。雄性青蛙“呱呱”的歌声更浓烈迅猛,一声比一声性急,一声比一声煽情,声声都传递着深爱雌性青蛙的信息,声声蕴含雄性青蛙想与雌性青蛙性交的强烈愿望。雌性青蛙在雄性青蛙不停的骚扰中,也把持不了自己,“哇哇”迎合上来,瞬间坠入爱河,“扑通”钻入水中游到另一个僻静的地方,在秧苗水稻的掩护下,尽情交欢去了。一对偷偷入了“洞房”,其他“单身”的雄性青蛙更心慌得狂飙“叫春”的高音,整个池塘、田野、沟箐上,青蛙的欢唱,像汹涌的涛声一浪高过一浪。村庄,这个夏天陶醉浓绿的泥土老人,不再烦躁,屏住呼吸竖起耳朵,静静地聆听青蛙的歌唱。它也枕着蛙鸣慢慢地入眠了。难怪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偏爱夏天的蛙鸣,不然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咋会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绝美词句呢?
   当青蛙把夏的乐章完美地演唱结束,上演秋的乐章的歌者,就忙着闪亮登场。大南瓜,金灿灿的玉米、稻谷,塞满了山箩箩、村口袋。首先跳出来的是身着金色的稻子,它们沉甸甸地笑弯了腰,满怀丰硕的喜悦,一粒粒一穗穗,手牵手,心连心,亲密地紧紧搂抱。经风婆子轻轻抚摸,它们春心荡漾,兴奋地“嚓嚓”溢出轻微歌吟的同时,一队队一片片,带着满满的金色笑脸,荡起秋波,漩出酒窝,激情地轻歌曼舞起来。
其他文献
那一圈长着野草、竹子、柴草的荒地,叫百花坟头。张先生跟我说。  东前村周围的山坡,柴草、树木、竹子、茅草,还有许多植物,低矮的、高大的、阔叶的、细叶的……密密麻麻纠缠在一起。春天,山上有许多野果子,甜的、酸的、涩的都有。冬天,有各种下山来觅食的野兽,野猪偶尔也会出来。村庄里的人习惯了,也就不足为奇。百花坟头在后头山,四周长满了高大的竹子,春  天,从地里钻出许多笋,一天疯似一天地向天空直直生长。一
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可能是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也就是圆不圆、扁不扁、弯不弯、长不长的,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就叫它“倭瓜”。也可能它有自知之明,从夏天的开花结果开始,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丛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了的时候,万物开始枯萎了,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突然的惊喜:“倭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人们的嘴里听到“里下河”这个词了。心中常常有疑問——里下河,是哪里的一条河呢?后来总算知道了,里下河不是一条河,而是指江苏省中部沿海江滩的一块湖洼平原,西起里运河,东至串场河,北至苏北灌溉总渠,南抵新通扬运河。但又因为里运河简称“里河”,串场河俗称“下河”,平原介于这两条河道之间,故称“里下河”平原,被誉为“鱼米之乡”。  说来也巧,就在我38岁的时候,我踏上了“里下河”这方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  ——素材A15年前乡亲凑钱给丈夫看病。  浙江老人春节挨家挨户还钱  20 17年春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塘溪镇塘头村的村民们家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徐兰芳。这位66岁的老人揣着15年前的账本,推着一辆放着一箱箱八宝粥的手推车,在村里挨家挨户还钱,她说她这是在帮老伴完成遗愿。据悉,15年前,徐兰芳的丈夫王乐年突患尿毒症生命垂危,源源不斷的治疗费让这个原本就不太富裕的家庭雪上
一年秋天,元代大诗人萨刺都来到向往已久的杭州,想欣赏一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西湖美景。可天公不作美,那几天淫雨霏霏,他只好借宿集庆寺。一天拂晓,秋雨稍歇,天空朗月高悬,适逢寺里晨钟悠扬,良辰美景促使他诗情大发,遂笔走龙蛇,吟成七律一首。其三四句云:“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這首诗很快传遍大江南北。  时隔不久,萨刺都收到一封来自山东的信。寄信人是一位老者,他在信中说:“全诗意境颇佳。
家有“三熊”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这个问题恐怕老妈最有发言权。  “老熊”当道  “爸!我不想看这个,我想看《寻味顺德》!”“哎呀,这个有意思些,坐下坐下,一起看。”老爸一边乐呵呵地拍拍我的肩膀,一边不动声色地把遥控器往身后挪了挪。“爸,我看到了!你快给我,我真不想看《熊出没》!”我把他的手推开,跺了跺脚,撇着嘴直勾勾地望着被他藏在身后的遥控器。  老爸見我不服软,脸上的笑容倏地一收,轻哼一声,偏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你自然不会想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时光带走了那个她。三十年前,她是侍萍,温柔婉约,深情款款;三十年后,她再次出现在他面前,她是四凤的妈,而他是周老爷。侍萍已经死去了——她只是那个相框里的人,是周朴园回忆里的惊鸿一面。做少爷时,他有过激情,我们可以猜想他为了侍萍也曾反抗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变得世故老成。周朴园虚伪,侍萍又何尝不是?口口声
感受作家“人品”  原文选段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选,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
曾经读过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只觉得主人公疯疯癫癫,实在疑惑其行为之深意。时隔几年,这次坐在舞台下静静观赏音乐剧《我,堂吉诃德》,一些疑惑渐渐消散。  经典的情节“大战风车”,剧中所演和书中所写并无二致,当年阅读的印象依稀还在:堂吉诃德不过是一个装疯卖傻的跳梁小丑,“止增笑耳”。看着他“人仰马翻”、灰头土脸的样子,加上桑丘忙不迭的劝慰,我的笑一如往昔。  当堂吉诃德将低贱的村妇阿尔东莎视为高贵的
爱是滴滴春雨,枯黄的小草也能发出新绿;爱是一股清泉,苦涩的日子也能变得甜蜜。  爱是一粒种子,贫瘠的土地也能焕发生机;爱是春风一缕,冰冻的湖水也能泛起涟漪。  有支歌,我们怎能忘记?每个音符都是爱的旋律。你像妈妈养了很多儿女,可你的孩子却叫你阿姨。有支歌,我们深深铭记,因为这是一支爱的序曲。你像媽妈哺育很多儿女,可你的孩子却叫你阿姨。  忘不了你啊,我的好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