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规矩多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ly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 刚到美国学习幼儿教育时,立志要成为一个人见人爱、和蔼可亲的幼儿园老师。实习时,我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对每一个小朋友都态度温和;和他们说话时,我会蹲下来,和他们的视线齐平;此外,我还抓紧每一次机会和他们玩耍嬉戏,拉近关系。谁知道,这些孩子非但不听我的话,还蹬鼻子上脸,对我提出的要求直接忽视。
  不久,我的主班老师找我谈话,说我不能这么纵容孩子,很多规矩我都没有执行好,在该严肃的时候还笑容满面,弄得孩子没有界限感,这样对他的教学也很不利。听了他的话,我当时就蒙了:美国老师不是讲自由平等吗?慢慢地我才发现,美国人所讲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明确、公正、合理的规则之上的。而规则的树立,在幼儿园时期就已经开始。
  美国老师的规则之多之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在美两年,我换了四个地方实习,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开学之初,我的主班老师们都会郑重地和我谈教室里的规矩。大到不許打人、骂人、毁坏东西这样显而易见的行为准则,小到洗手的方法、圆圈时间(也叫小组时间,指一段时间内一组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参加的一种活动)的坐姿、餐桌上的礼仪、每个玩具的摆放方式、在楼道里怎么走路等。我在记事本上记得满满的,心想和中国老师比要求也差不多。但是,美国老师树立规则的方式却很不同。
  首先,他们对规则高度重视。
  在开学之初的几周或者一两个月,老师会安排大量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示范行为规则,甚至取消、推迟已经安排好的课堂活动,临时召开班级会议,让学生们讨论、反思一些不良的行为。
  比如,我在美国公立小学二年级实习时,班主任老师开学后头几周完全没有上什么“正课”,而是花了很多时间“立规矩”。例如,全班练习在楼道里怎么走,练到没有人东张西望、发出怪声;老师发出一个指令,每个学生都必须停止手头的一切活动,安静地注视着老师;学生起身离开座位时要把椅子推回桌子下面,推的动作也要练到又轻又稳。
  这位班主任告诉我,规则是自由的保证。比如,每个人都遵守说话的规则,认真倾听,轮流发言,不打断、不插话,才会有一个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的环境,从而营造真正活跃的课堂气氛并培育民主精神。
  其次,身教胜于言传。
  对于一些细小的行为规则,美国老师会亲身示范,到位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这一点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尤为重要,因为听得再多、记得再牢,也不如切身实践来得有效。树立规则的同时,美国老师非常注意让孩子明白规则的目的和背后的道理,而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孩子,强迫他们执行:玩具玩完了要收拾,是因为要保证教室整洁有序,这样才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其他的活动;打翻在地的牛奶要赶快擦干净,否则别人踩到会滑倒;自习时要保持安静,因为说话声可能会打扰其他同学……
  最后,违反了规则,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承担后果不是接受惩罚,而是做错了事情的自然结果或弥补行为。到了吃饭时间不吃饭,后果就是过了饭点就没有饭吃,要挨饿;乱丢乱放玩具找不到,后果就是没有玩具玩;圆圈时间随便插话、私下说话,后果就是离开圆圈;把书撕坏了,后果就是用胶带再把书粘好。美国老师要求孩子承担后果时,很少吼叫,更不会打骂,而是音量适中,语气正常,但态度异常坚决,不会因为孩子哭闹就妥协,更不会以“孩子太小,还不懂事”为借口而迁就。
其他文献
2015年9月,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泉灵离开央视,投身创投界,当年42岁的她称,自己想“重来一次”。如今几年过去,张泉灵在投资界如鱼得水,人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才女的勇气。事业有成的张泉灵,同时也是一位称职的好妈妈,她12岁的儿子晨晨不仅阳光健康,更是个编程高手、小学霸。然而,张泉灵却说:“比起当学霸,我更希望儿子拥有美德。”  学会善良  1973年,张泉灵出生在宁波余姚的一个高知家庭。也许是受家庭
儿子从小到大都是学习尖子,一路以优异成绩考入本市最好的初中、高中,高中毕业后参加美国高考,顺利被名校录取,研究生一毕业就入职华为公司,成为优秀员工。朋友们经常向我讨教教子秘诀,其实,家庭教育千头万绪,我的心得有很多,但原则只有三个字:不盲从。  重视早教,很少带孩子去商场,公共场所去的最多的是书店  虽然我上学时读了很多书,但并没有学到做父母的知识,所以,儿子出生时我感觉手足无措。没办法,我只好慌
【齐大辉简介】  现任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关委北京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多年来,他致力于传播家庭文化、家长教育,提出“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国民素质从娃娃抓起,娃娃素质从家长抓起”的观念。  在亲子沟通中,不少父母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费尽口舌,孩子还是听不进去?为什么自己苦口婆心,孩子就是不听话?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的每句话孩子几乎都嫌烦,这让很多家长感到伤心甚至痛心。于是,孩子
电视、手机、各种Paid、电脑……孩子天生对这些电子产品情有独钟,百玩不厌。虽然这些产品在开发儿童智力方面确有帮助,但弊端更多。美国一项研究指出,过多面对屏幕,缺少面对面的互动,会降低孩子读懂别人情绪的能力,不利于情商培养。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选取了105名6年级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报告说他们在每个教学日平均要看4个半小时的屏幕。随后,研究人员让其中一半的孩子参加5天的自然和
睾丸疼痛不可忽视  付聪16岁,读高一,活泼可爱,是学校的运动健将。周末的中午,他刚吃完饭,几个同学骑着单车在楼下喊他一起去水镜湖赛车。他跟妈妈打个招呼,便穿上运动服下楼了。  几个同学讨论后一致同意:今天赛车搞点实惠的,最后两位请大家吃烤肉串。等到了水镜湖山麓,大家个个像憋足劲的兔子,随着召集人一声“开始”,同学们“嗖嗖”地在山道上猛骑狂追。刚开始付聪不急于全力以赴,慢慢发力,逐渐从后面追赶上来
周末,我和同事夏雨约好一起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夏雨带女儿如约来到我家。一进门,她就跟我女儿月月介绍自家女儿:“月月,这是妞妞姐姐,你愿意跟她一起玩吗?”月月盯着妞妞看了一会儿,突然对我说:“妈妈,这个姐姐的嘴唇像香肠一样。”没等我反应过来,妞妞不甘示弱地反击道:“你黑得像包公一样,还好意思说我?我不跟你玩了。妈妈,我们回家吧。”月月听了,气得扭头就跑。妞妞也余怒未消,非要拽着她妈妈回家。说好的周末游
问:我儿子4岁多,是个“大嘴巴”,啥事都往外说。比如,他跟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说:“我家有20万块钱。”“我妈说你妈长的不好看。”孩子是有口无心,但这些自家人关起门来说的话,都让他泄露了出去,我真是颜面无光。请问,怎么教会孩子保守家里的秘密呢?  孟达  答:到了四五岁,孩子可以和大人真正对话了,这是个可喜的飞跃。不过,言多必失,孩子会不加选择地泄露他所知道的所有秘密。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懂得区别什么
以豪车为荣乃人之常情  儿子就读于本市一所私立学校。因为学校门口交通拥堵,所以家委会组织志愿者服务,轮班让家长维持交通秩序。  这样一来,家长之间对于彼此的交通方式渐渐有所了解,也顺带着大致了解了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些家庭渐渐走得比较近,孩子们也组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这学期一开学,老师在家长会上说:“我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因为家中不同的交通工具而走到一起成为朋友。他们的圈
背诗成猜谜 焉能不有趣  为了让他“整治”老师——“下次上语文课,你认真听讲,积极举手。老师让你回答完问题后,你记得观察一下他的表情。”  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一天放学回来,他说明天不想上学了。我问为什么。他生气地说:“今天课堂上语文老师让我起来回答问题,我没答对,他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毫不客气地批评我,让我心里很不爽。”  “心里不爽就不去上学了吗?”我问。他赌气说,他就是不想去,他要拉低语文课在
孩子平时作业做错了,当你问及原因时,听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孩子只是简单地把作业错误归结于粗心,那么就会掩盖事情的真相,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还会让孩子轻易地原谅自己,从而忽视实质问题,无法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粗心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如何才能得到解决呢?  粗心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但是粗心的表象下会隐藏着很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不同孩子的身上,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