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学中的“情境”通常是指由特定要素构成的有一定意义的氛围和环境。从学生的角度看,“情境”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它提供学生思考空间的智力背景,产生某种情感体验。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以及笔者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如何利用情境教学提高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情境教学;中职;数学;问题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存在、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象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自生活,源自数学本身,还可以源自其他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悬念,以此来诱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安排一个预习过程。在此同时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
例如,在学生自学对数概念时,要求他们同时思考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要引入对数概念?对数的本质是仟么?
②为什么要把底数a的范围规定为a>0,a≠1?
③真数N和对数6可以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疑问。形成认识需要,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习者保持持久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幽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生动风趣,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师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舒缓紧张心绪,融洽师生感情。教师最好多准备一些幽默素材,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比喻、类比,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运用幽默,不仅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一位教师在下午讲课时,黑板旁边的视力表掉了下来,教师趁机幽默地说:“视力表先生看同学们都困了,给大家开个玩笑。”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应用数学意识
对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环境中提出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情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大部分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逼真的、问题丰富的环境,让数学学习抛锚在一种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境域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一个情境:老王失业在家,享受每月168元的低保待遇,但他不甘就此生活下去,有退掉低保搞长途贩运的想法,如果经营得当每月可得收益5000元,若不当将损失2000元;由于他初次经营,盈利概率仅为0.4。他犹豫不定,请你替他出一个主意。由于这个应用题仿佛就发生在同学的周围,很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兴趣特别高昂,积极谋求解决之道。解决后,起初认为盈利概率小,选择吃低保的同学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确有用,应当学以致用,不能光凭想当然。
又比如,学习数列的知识时,可以构建一个在人才招聘会现场的场景:有甲、乙两家公司均愿录用你工作。他们分别开出的签约条件是工作十年,甲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数为1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年月工资增加230元;乙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2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年月工资的基础上递增5%。如果以工资收入总量较多作为应聘标准,你选择哪家公司签约?同样工作十年,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你的工资总收入各是多少?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实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不仅是理论,也有实践;数学不仅抽象,而且具体可感。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演示情境
课堂教学时,将计算机与数码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进行演示。这种模式适合多媒体教室,也可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鳃,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利用率。
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中,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可生动地展示出根据椭圆定义动点生成椭圆的过程,并且可观察出动点运动时动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都在变。但距离之和始终不变的规律(也可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拖动动点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还可用鼠标拖动焦点来改变焦距的大小,观察椭圆形状的变化。
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数学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丽、神奇和乐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中职;数学;问题意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存在、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象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环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那么,究竟如何进行情境教学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数学情境的创设,其素材可以源自生活,源自数学本身,还可以源自其他学科。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创设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通过给学生呈现刺激性的数学材料信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悬念,以此来诱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例如,在学习新课之前,先安排一个预习过程。在此同时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疑问。
例如,在学生自学对数概念时,要求他们同时思考几个问题:
①为什么要引入对数概念?对数的本质是仟么?
②为什么要把底数a的范围规定为a>0,a≠1?
③真数N和对数6可以在什么范围内取值?
这样,学生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疑问。形成认识需要,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习者保持持久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创设幽默情境,培养学生兴趣
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教师的生动风趣,教师良好的幽默感,能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幽默的语言,教师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舒缓紧张心绪,融洽师生感情。教师最好多准备一些幽默素材,在课堂中恰当地运用比喻、类比,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运用幽默,不仅吸引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例如,一位教师在下午讲课时,黑板旁边的视力表掉了下来,教师趁机幽默地说:“视力表先生看同学们都困了,给大家开个玩笑。”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应用数学意识
对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师而言,首先必须善于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环境中提出问题,同时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情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大部分数学知识的形成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许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为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人手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在例习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逼真的、问题丰富的环境,让数学学习抛锚在一种反映知识在真实生活中运用的境域之中,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课堂,为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奠定基础,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学习概率统计知识时,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出这样的一个情境:老王失业在家,享受每月168元的低保待遇,但他不甘就此生活下去,有退掉低保搞长途贩运的想法,如果经营得当每月可得收益5000元,若不当将损失2000元;由于他初次经营,盈利概率仅为0.4。他犹豫不定,请你替他出一个主意。由于这个应用题仿佛就发生在同学的周围,很贴近实际生活,学生兴趣特别高昂,积极谋求解决之道。解决后,起初认为盈利概率小,选择吃低保的同学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确有用,应当学以致用,不能光凭想当然。
又比如,学习数列的知识时,可以构建一个在人才招聘会现场的场景:有甲、乙两家公司均愿录用你工作。他们分别开出的签约条件是工作十年,甲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数为1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年月工资增加230元;乙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2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年月工资的基础上递增5%。如果以工资收入总量较多作为应聘标准,你选择哪家公司签约?同样工作十年,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你的工资总收入各是多少?通过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实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不仅是理论,也有实践;数学不仅抽象,而且具体可感。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直观演示情境
课堂教学时,将计算机与数码投影仪(或大屏幕投影电视)连接起来进行演示。这种模式适合多媒体教室,也可在网络计算机教室中进行。利用这种模式辅助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信息量大,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提高对信息的吸收率,加深对知识的理鳃,因而可以做到更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数学课堂的利用率。
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中,教师用“几何画板”制作的课件,可生动地展示出根据椭圆定义动点生成椭圆的过程,并且可观察出动点运动时动点到两定点(焦点)的距离都在变。但距离之和始终不变的规律(也可让学生自己用鼠标拖动动点进行观察),从而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还可用鼠标拖动焦点来改变焦距的大小,观察椭圆形状的变化。
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促进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结语
数学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就数学本身来说,也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创设数学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丽、神奇和乐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