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苗族射弩运动项目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它是麻果坡县猛硐乡苗族同胞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猛硐苗族射弩运动无论是在项目的挖掘、整理、推广、传承和研究方面,还是在定期举办的文山州和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乃至全国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的推广和传承也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例如:训练方法和训练制度传承体系尚未建立,对射弩项目的训练及推广方法缺乏研究、措施等。对此,笔者对麻果坡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项目训练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为文山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科学化、繁荣化、系统化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射弩;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96-01
一、问题的提出
射弩运动项目是文山苗族同胞一项古老的体育娱乐活动运动项目之一,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麻栗坡猛硐苗族同胞具有的射弩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麻栗坡苗族同胞的历史、经济、宗教、生活、文化、及生存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也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之一。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硐乡苗族使用传统弩并取得较好成绩的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查阅大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书籍和文山州有关麻栗坡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的文献、资料,挖掘并整理出猛硐乡射弩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
2、访谈法。对麻栗坡猛硐苗族实地走访相关专家和当地民间艺人,了解当地苗族射弩运动项目的发展及开展现状。深入实地采集样品,以获取和收集图像资料为主,征求意见和建议。
3、数理统计法。应用统计学、信息论、逻辑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地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逻辑方法进行统计。
(三)研究的目的
站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的立场重新挖掘、整理猛硐乡苗族射弩的训练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笔者个人建议,为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弩训练原则
麻栗坡猛硐苗族传统射弩训练原则遵循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是苗族同胞历史传承训练经验的结晶,是猛硐苗族训练取得较好成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传统弩训练方法
1、热身运动。苗族同胞多在劳作闲暇之余时先通过跳芦笙、拔腰力等娱乐活动来缓慢拉伸各个关节及肌肉,这既锻炼了自身身体且又完成训练前的热身,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休闲训练两不误。
2、举弩弓。技术动作要领:(1)动作既要缓又要慢;(2)举弩弓手的拇指根部需紧贴于弩弓弓身,以便增强弩弓的稳定性。
3、瞄准。技术动作要领:(1)弩弓者由上往下放眼瞄准目标;(2)弩弓手锁定瞄准目标后采用收眼瞄准。
4、射击。技术动作要领:(1)放松肌肉并挺住呼吸;(2)停住瞄准并扣动扳机,待所射出箭落于靶心后将弩弓轻轻放下。
(三)存在的不足
1、文化素质偏低。麻栗坡猛硐苗族射弩运动队员的文化素质普遍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弩弓高手都是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凭,甚至几名运动员只有小学一二年级文化水平且年龄偏大,虽然自身探索的训练方法独特,但受到文化素质影响,传承效果欠佳。
2、缺少资金作保障。麻栗坡猛硐苗族的射弩运动取得的成绩完全得益于闲暇之余苗族同胞的自发性组织。逢年过节进行的猛硐乡射弩比赛,虽然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但大多数经费还是由苗族同胞自发筹集,这没有一个可供运动员们集中训练、学习、交流、技术的平台,从而衍生出射弩竞技技术水平的下降。
3、传承人的缺乏。麻栗坡猛硐苗族射弩运动后备传承队员严重不足,受到现代文化和经济的制约,绝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猛硐乡射弩运动员流失严重,从目前全州民运会的成绩实际情况看,猛硐射弩运动员都是老面孔且年龄偏高,新人未出,老人远去,后继乏人。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传统训练方法对射弩运动项目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射弩运动项目的发展受到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而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项目的传统训练方法对射弩运动的变化,竞赛规则的完善,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起着引领作用。
2、在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内容上,到目前仍未有完整的射弩教学与训练方面的教材,只有较少的射弩竞赛规则、裁判法和历史发展简介,在实践技术、技能操作、训练方法上仍是空白。
3、笔者通过对猛硐乡香草棚村的李成文、项成英、项保清等走访和交流了解到,目前只有猛硐乡中学被文山州列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训练基地,但是这些射弩运动队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承担不了对外宣传、推广猛硐苗族射弩运动项目的任务。
(二)建议
1、选拔一批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少年男女作为猛硐乡射弩运动的后备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加强技术技能学习的同时还需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射弩运动的发展必将在这样教育的背景下得到较大的发展,真正成为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的后备人才和民间训练方法的传承人。
2、继续加强猛硐苗族射弩项目训练方法的挖掘、整理、提炼、推广。因此,开展好猛硐乡射弩运动不仅丰富当地苗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交流,将产生深远影响。还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山苗族射弩运动文化融民族性、传承性、体育性得到发扬光大。
关键词:射弩;训练;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296-01
一、问题的提出
射弩运动项目是文山苗族同胞一项古老的体育娱乐活动运动项目之一,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俗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而麻栗坡猛硐苗族同胞具有的射弩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麻栗坡苗族同胞的历史、经济、宗教、生活、文化、及生存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众多少数民族文化的缩影,也是云南众多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精髓之一。
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猛硐乡苗族使用传统弩并取得较好成绩的人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查阅法。查阅大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书籍和文山州有关麻栗坡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的文献、资料,挖掘并整理出猛硐乡射弩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
2、访谈法。对麻栗坡猛硐苗族实地走访相关专家和当地民间艺人,了解当地苗族射弩运动项目的发展及开展现状。深入实地采集样品,以获取和收集图像资料为主,征求意见和建议。
3、数理统计法。应用统计学、信息论、逻辑学等学科知识,系统地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逻辑方法进行统计。
(三)研究的目的
站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者的立场重新挖掘、整理猛硐乡苗族射弩的训练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笔者个人建议,为保护和传承苗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壮大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传统弩训练原则
麻栗坡猛硐苗族传统射弩训练原则遵循运动训练学的基本原则,是苗族同胞历史传承训练经验的结晶,是猛硐苗族训练取得较好成绩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传统弩训练方法
1、热身运动。苗族同胞多在劳作闲暇之余时先通过跳芦笙、拔腰力等娱乐活动来缓慢拉伸各个关节及肌肉,这既锻炼了自身身体且又完成训练前的热身,真正做到劳逸结合,休闲训练两不误。
2、举弩弓。技术动作要领:(1)动作既要缓又要慢;(2)举弩弓手的拇指根部需紧贴于弩弓弓身,以便增强弩弓的稳定性。
3、瞄准。技术动作要领:(1)弩弓者由上往下放眼瞄准目标;(2)弩弓手锁定瞄准目标后采用收眼瞄准。
4、射击。技术动作要领:(1)放松肌肉并挺住呼吸;(2)停住瞄准并扣动扳机,待所射出箭落于靶心后将弩弓轻轻放下。
(三)存在的不足
1、文化素质偏低。麻栗坡猛硐苗族射弩运动队员的文化素质普遍相对较低,绝大多数弩弓高手都是初中及其以下的文凭,甚至几名运动员只有小学一二年级文化水平且年龄偏大,虽然自身探索的训练方法独特,但受到文化素质影响,传承效果欠佳。
2、缺少资金作保障。麻栗坡猛硐苗族的射弩运动取得的成绩完全得益于闲暇之余苗族同胞的自发性组织。逢年过节进行的猛硐乡射弩比赛,虽然有关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经费,但大多数经费还是由苗族同胞自发筹集,这没有一个可供运动员们集中训练、学习、交流、技术的平台,从而衍生出射弩竞技技术水平的下降。
3、传承人的缺乏。麻栗坡猛硐苗族射弩运动后备传承队员严重不足,受到现代文化和经济的制约,绝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猛硐乡射弩运动员流失严重,从目前全州民运会的成绩实际情况看,猛硐射弩运动员都是老面孔且年龄偏高,新人未出,老人远去,后继乏人。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传统训练方法对射弩运动项目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射弩运动项目的发展受到现代竞技体育的冲击,而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项目的传统训练方法对射弩运动的变化,竞赛规则的完善,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起着引领作用。
2、在训练方法、训练手段等内容上,到目前仍未有完整的射弩教学与训练方面的教材,只有较少的射弩竞赛规则、裁判法和历史发展简介,在实践技术、技能操作、训练方法上仍是空白。
3、笔者通过对猛硐乡香草棚村的李成文、项成英、项保清等走访和交流了解到,目前只有猛硐乡中学被文山州列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训练基地,但是这些射弩运动队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承担不了对外宣传、推广猛硐苗族射弩运动项目的任务。
(二)建议
1、选拔一批文化素质水平相对较高的青少年男女作为猛硐乡射弩运动的后备人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加强技术技能学习的同时还需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我,射弩运动的发展必将在这样教育的背景下得到较大的发展,真正成为猛硐乡苗族射弩运动的后备人才和民间训练方法的传承人。
2、继续加强猛硐苗族射弩项目训练方法的挖掘、整理、提炼、推广。因此,开展好猛硐乡射弩运动不仅丰富当地苗族同胞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的体质、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交流,将产生深远影响。还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山苗族射弩运动文化融民族性、传承性、体育性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