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今世界,全球化是当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等原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不断开拓人才培养新局面。实现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必须打造一支稳定的、高品位和多层次的学生管理队伍。
关键词: 全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格外迫切和必要。
一、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世界各国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之间的各种利益的快速调整,导致各类社会思潮趋于活跃。青年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关键载体,同时也是为社会思潮影响和塑造的重点对象。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挑战和新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没有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没有深刻分析全球化时代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没有正确审视并解决好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立足全球化背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扩大理论探索、提高理论认识、形成理论体系,都具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青年大学生始终是时代和国家中最为活跃最具发展前途的群体,尤其在全球化时代,青年大学生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空间及资源无限制地扩大和深化,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素质修养和服务未来的能力及水平。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各方面都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切实依据这一实际,牢牢把握工作原则,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对策措施,必将有力地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从而大大提高实践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方针
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等原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不断开拓人才培养新局面。
第一,坚持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型。坚持党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成长、发展于全球化进程之中,将来也必将对全球化的世界产生更多更大更积极的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党的领导只能坚持,不能动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扩大,不能缩小。
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党的领导,还要与开放民主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全球化时代不仅是信息发达的开放时代,也是主体鲜活的民主时代;不仅是日渐密切的交往时代,也是渐趋完备的法则时代。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深入推进和高校广大师生社会主义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开放民主和依法治校正有力地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不断地提高着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梁启超先生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元气”,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和辉煌的“元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应当也完全具备引领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的统摄和导向功能。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滚滚洪流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阵地,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也要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融不断深化,交锋更加激烈,国内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这一历史进程尽管无法避免,但高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味封杀,而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时刻根据大学生的合理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不断强化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心胸视野开阔的开放型人才。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全面顺应了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不断变迁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培养起一批批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求的“四个新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坚持以人为本,在开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就必须做好全程育人,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要正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心理和地位,全力支持和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管理水平;要积极配合好课堂教学,充分培育和发挥校园文化的多重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创新能力。
三、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理念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更在于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就成了重中之重。面对全球化,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必须得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树立“大辅导员”工作理念,打造一支稳定的、高品位和多层次的队伍,使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和神圣的事业。
然而当前,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辅导员队伍为最)必须进一步强化,必须建设一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辅导员队伍为主),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殊需要。但是,不论是当前还是长久,不论是强化还是淡化,打造一支稳定的、高品位和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和神圣的事业,才是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所在。
参考文献:
[1]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全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刻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格外迫切和必要。
一、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于剧烈变革之中,世界各国之间以及一国内部之间的各种利益的快速调整,导致各类社会思潮趋于活跃。青年大学生是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和传播的一个关键载体,同时也是为社会思潮影响和塑造的重点对象。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度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挑战和新问题,其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工作严重滞后于时代和形势的发展,没有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没有深刻分析全球化时代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没有正确审视并解决好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重大理论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立足全球化背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对于扩大理论探索、提高理论认识、形成理论体系,都具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其次,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青年大学生始终是时代和国家中最为活跃最具发展前途的群体,尤其在全球化时代,青年大学生可以参考和借鉴的空间及资源无限制地扩大和深化,这势必会影响到他们自身的素质修养和服务未来的能力及水平。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各方面都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切实依据这一实际,牢牢把握工作原则,选择和运用相应的对策措施,必将有力地增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从而大大提高实践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二、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方针
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自觉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等原则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培养目标,不断开拓人才培养新局面。
第一,坚持党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型。坚持党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决定的。党的领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持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确保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功的客观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成长、发展于全球化进程之中,将来也必将对全球化的世界产生更多更大更积极的影响。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球化背景下,党的领导只能坚持,不能动摇;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扩大,不能缩小。
在全球化背景下,坚持党的领导,还要与开放民主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全球化时代不仅是信息发达的开放时代,也是主体鲜活的民主时代;不仅是日渐密切的交往时代,也是渐趋完备的法则时代。随着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深入推进和高校广大师生社会主义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开放民主和依法治校正有力地影响和改变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不断地提高着党在高校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梁启超先生说,“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的“元气”,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和辉煌的“元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占支配地位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应当也完全具备引领当前中国社会思潮的统摄和导向功能。因此,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社会思潮的滚滚洪流中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舆论阵地,全力以赴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也要包容多样,尊重差异。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交融不断深化,交锋更加激烈,国内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这一历史进程尽管无法避免,但高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味封杀,而应当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时刻根据大学生的合理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不断强化和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心胸视野开阔的开放型人才。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意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这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且全面顺应了全球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不断变迁的全球化发展趋势,进一步深化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培养起一批批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求的“四个新一代”,即“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
坚持以人为本,在开展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就必须做好全程育人,促进大学生的综合发展。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世界,关注学生本身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要正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心理和地位,全力支持和调动每一名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管理水平;要积极配合好课堂教学,充分培育和发挥校园文化的多重育人功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涵养和创新能力。
三、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理念
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做好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更在于此。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根本保障、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培养出一批批优秀人才?因此,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加强和改进就成了重中之重。面对全球化,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必须得有一个新的提高和飞跃,树立“大辅导员”工作理念,打造一支稳定的、高品位和多层次的队伍,使辅导员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和神圣的事业。
然而当前,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辅导员队伍为最)必须进一步强化,必须建设一支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以辅导员队伍为主),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特殊需要。但是,不论是当前还是长久,不论是强化还是淡化,打造一支稳定的、高品位和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和神圣的事业,才是全球化背景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障所在。
参考文献:
[1] 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