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文献
杨志成,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副研究员。曾任北京市第一零九中学教师、副校长,北京市原崇文区教委主任、东城区教委主任,北京奥组委奥林匹克教育处处长,北京市教委基础教育一处处长等。主要研究领域:教育政策、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奥林匹克教育。 文化是品牌学校的灵魂,文化即是学校育人的表现,更是学校育人的载体。基于文化的教育,是教育的高级追求,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化育人既是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激发好奇心、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他指出,要把创新教育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倡导“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教育氛围。鼓励学生善于奇思妙想并努力实践,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以创造之人才造就创新之国家。这是我国关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战略部署。面对“两个一百年”的
一年多来,在市委教工委的领导下,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紧紧把握纵向衔接、横向协同主轴,围绕发展大局、功能与委托任务,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开展实践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其中,编制《北京市大中小幼学校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是一项重要工作,有力促进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构建。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呈现这项工作的进展。 1.“指导纲要”的理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观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和北京市教育大会精神,推进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2018年11月8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正式成立了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 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的定位是什么?目前开展了哪些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以下简称“学校德育研究会”),在和会长、部分副会长以及秘书处的交流中,得到了答案。 定位: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的市一级研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就首都教育而言,同时也是“开展北京高等学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项目(以下简称“高参小”项目)实施六周年的收官之年,在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北京市大胆创新,实施了一项穿越不同体制的跨界改革。这一项目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的重要举措,其改革力度和效果可谓空前。实施“高参小”的初衷是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项目从教
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以“让生命闪光 为中华添彩”为育人目标,构建注重学生过程性表现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尊重学生人格的完整性、表现的日常性、成长的动态性和发展的差异性,从思想道德、学业成就、综合实践活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审美素养、个性发展等方面,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及家长评价等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 1.建立多元评
核心素养这个词汇出现于1997年,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本世纪初,OECD又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 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的框架并不相同,有的走的是“全面路线”——把学生的所有素养都包
“五年级(2)班”是家长刘女士建的群,自建立以来,这个群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活跃度。时间久了,群里的人的感觉就像好朋友一样,其乐融融。可是,最近细心的刘女士感到有些诧异:从新年前到春节后,群里的人起哄般地发了很多次红包,几位老师却一次都没有参与。找相熟的老师悄悄问过,说是怕影响不好,但也没多解释。刘女士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群里红包满天飞,为什么老师不去抢?围绕这个问题,本刊在QQ群和微信群展开讨论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89年,是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校。作为北京市首批体制改革试点校之一,积极探索多样化、有特色的高中教育育人模式,一直是西城区外国语学校的办学使命和育人担当。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格局,構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西城外国语学校在“沉静内修,致真思远”文化理念的引领下,立足培育
- 编者按 - 从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开始施行。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强化家庭监护责任、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方面亮点颇多。其中,针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保护、勤俭节约意识培养、网络保护等都给出了更加具体明确的规定,进一步压实了监护人、学校、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为精准把握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背景,深刻认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