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堂教学的情境导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成功的课,不仅有水到渠成的过渡和顺理成章的结课,还应有精彩的导入。“万事开头难”,导入设计的成功可以在上课的形式和内容上增强趣味性、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具有引导性,也为整节课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融合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那么生物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进行情境导入呢?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做法 。
  一、设置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恰当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学贵于思,思贵于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地设置教学疑问,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分析问题和学习问题的活动。
  如何在课堂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影响课堂成败的关键。比如,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因前一节课学生学过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动植物和人类健康,使食品腐败变质,在导课时,可以通过复习旧知识,然后问“那么它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列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呢?”这样就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学生就会互相讨论甚至有的学生会迫不及待地举手回答他所知道的,如酿酒、制作面包、药用等等,都需要利用细菌和真菌,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思维活跃了,为整节课定下了基调。
  二、通过创设亲身体验的生活情境导入,加强学生体验教学
  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或见到过的生活原型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但在设置生活情境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现实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生活的经验积累。所以,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进入学生的生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例如,在学习“免疫和计划免疫”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创设“假如你身边的人感冒了,你怎么办?”“你的同学长水痘了,你一定也会生病吗?”“完整的皮肤一般不会发生炎症,而破损的皮肤为什么容易发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置实验情境导入,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要懂得正确使用显微镜的常用仪器,具备一定的式样操作能力,还要具备验证简单的生物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要对生物学问题具备有初步的探究能力等。生物实验的直观、生动、鲜明和意想不到的结果,往往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并能使学生保持持久的生物学兴趣。在初中生物第一个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教学活动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观察鼠妇,了解鼠妇的生活环境。学生很少接触这类小动物,就急于想了解、知道鼠妇,在上课时,每一组的同学都带来了几十只的鼠妇,再通过上课的小组合作探究方案,实施探究实验,最后展开交流等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鼠妇的生活环境,而且自从那节课开始,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四、设置科技情境导入,拓展学生的生物学视野
  生物科学是自然学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已经显现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正越来越多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认识和理解有关生物科技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上课过程中一直力求在课堂中切入最新生物的科学技术。如1996年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和到2003年死亡,2001年2月上海人民医院商庆新教授研制成功的“人耳鼠”;说明我们在克隆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进展,为我们人类的疾病治疗带来了福音。2000年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授及其研究的杂交水稻,1999年我国跻身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
  五、巧用诗歌、谚语创设情境导入,知识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自然界的脍炙人口的诗词,我们可以选择一二插入到课堂教学中,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时,可以通过诗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景色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完成了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
  除以上情境的创设外,还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模型、文学、回顾科学史、交流的情境进行导入。情境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积极主动地去听、去想、去动手,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真正使上课回归到生活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合作学习也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正成为目前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农村中学大班组、大课堂及学生参差不齐的特点,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操练的需要,以“任务型教学“方法为主,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在学习中,学生积极地互相支持、配合
期刊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体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一个班级中,我们难免会面对一些“后进生”。 由于数学的学科性强、逻辑性严密,因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积极性,久而久之发展成为数学“后进生”,如何转化 “后进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就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从小学做起,从一点一滴做
期刊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小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学生在小学学会了自己去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并以探索新知为乐趣,那么,他终生不会落伍。教育家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吸收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他提出: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概括起来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达到不教的最好方法就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  以往受考试指挥棒的制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在新课标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教学的资源,是课堂生活的共同创造者。但是,新课标并没有抹杀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引导、启蒙学生中对学生的质量负责。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抓住学生的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此言道出了教师的双重责任: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更要会“育人”。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笔者通过翻阅十册思品教材后发现:首先,教育性是培养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培养丰富的人格,自重自爱。其次,教育性是进行个
期刊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遗产的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以其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而广为传诵,古诗更是脍炙人口,甚至成为儿童的启蒙读物。古诗词的背诵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优秀诗文八十篇。因而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就成为了中招考试中“积
期刊
在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今天,英语早已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语言,越来越多的人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广泛的使用英语。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目前我国开设英语课程由小学三年级起始,旨在让小学生在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接受英语的正规训练,也为日后中学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西部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来说无疑提供了学习英语的条件,但对于我们地区的农村小学生开设英语未必是件好事,原因就在于我们地区农村小学和中学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进而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理解、鉴赏、古典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文言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继承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改变学生的气质,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的渗透德育,就能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达到使学生迅速学会有关语言和文学知识,又使学生陶冶情操的双重目标,要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就必须创设相应的情境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设计和使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老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明显。作文普遍存在写人叙事不生动,结构层次不清楚,文理不通顺等毛病。  使作文走入尴尬境地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是老师急于求在。训练时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600。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其次,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光上写作课,写作次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