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将情感目标列为教学目标之一,高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形成,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激发积极情绪,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的意义
  
  (一)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情感能增进师生间的情谊,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更亲近教师,喜爱教师,进而喜爱教师的课,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激情满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二)在体育竞争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集体感
  学校体育课中的教学比赛和对抗练习,课余时间班级和校际之间各种形式的对抗赛、邀请赛、达标赛、选拔赛,全校性的运动会,为学生投入竞争提供了参与机会。适时加强情感教育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还能在学生(包括参赛学生和观赛学生)中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对所代表群体(班级和学校)的集体感,从而起到体育比赛部分学生直接参加,部分学生间接参与,无形之中受到一定的教育,起到激发集体情感的作用。
  
  (三)在共同参与的体育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增进学生的友情感
  学校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多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和比赛的方法,增加了学生之间身体的直接接触和交流。为完成体育学习任务和实现参加体育活动的满足感,必然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生长期生活在这种体育关系中,就会加深了解,密切来往,使他们的心灵不断受到情感的熏陶,相互之间产生一种深厚而广泛的友情。
  
  (四)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
  体育课以室外为主要教学教学环境,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有其特殊性,体育课程中的耐久跑、单双杠等内容,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和努力去完成。现在的学生大多数运动能力较差,,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和陶冶,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会得到显著提高。在教师的共同参与中,学生的运动观念会加强,也会更有吃苦精神。
  
  (五)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形成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
  健康的审美观点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利的。高中生正处于全面发展的时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波动和调整期,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健康才是美,合理的锻炼和饮食也可以让他们美起来。当然,这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美,通过这些表面的美,能有效地调动学生们内心深处的美,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发生。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要给运动基础与体质较差的学生以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真诚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关心热爱学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的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教师用爱的情感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渴望获得知识,主动模仿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情感的投入
  教师良好的情绪,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教师更加融通。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各种身体练习来完成教学任务的,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的主体,示范与练习是教师掌握动作技能的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接受示范、讲解,到自己参加进去的一系列过程中,教师动情,学生才能动心。以情感在学生中起到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让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去激发从事身体练习的积极性,其效果当然令人满意。
  
  (四)以良好的精神情绪情感去感染学生
  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重要意义。体育教师要有博大胸怀,包容工作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养成走进课堂之前迅速排遣心理干扰的能力,带着愉悦之情来面对学生。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完善自我,教师不断提高和超越自己
  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视为发展对象,充分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胜和自主性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与合作伙伴。教师应把自己看作是学生中的一员,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有时可以在师生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课堂教学最需要的是在民主、平等、信任、合作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精神,使情感教育在自然中渗透。
  
  参考文献
  [1]刘海英.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J].
  [2]周海防.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
  [3]杨 高.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情感的沟通[J].
  [4]祖 静.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师生情感的沟通[J].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要善于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大社会、大生活融于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教学服务。本文从新课改视角下对陶行知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生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 陶行知教育理论 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活动。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应
在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实现目标中,先后都提到要指导学生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那么,如何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从教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做法。供同行们商榷。    一、利用传播媒介,在昕中积累语盲    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网络、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
[摘要]教材是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够到位,以及教材编写本身的局限,导致教师在用教材的过程中产生很多问题。本文以《用字母表示数》为例,意在通过三个版本之间教材的相互比较,帮助教师还原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期对教师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用教材有所启发。  [关键词]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结构;教材;教学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学习的首要环节,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学习代数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是成功学习的关键。青春期青少年处在学生时期的关键时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以需求作为学习的动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革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且规划人生目标,从而激发、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激发;青春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种带有情绪
【摘要】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我们语文教学重要内容。  【关键词】主体 学习方式 有效教学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强调的学习方式的。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
[摘 要]题海战术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通过精备课、巧授课,打造曲艺课堂,优化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引导学生走出题海误区。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差生掌握学习方法和习惯。  [关键词]引导 激发 提高 兴趣    孙云晓同志曾在“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上指出:“应试教育”导致的“教育荒”废现象较为严重。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负担虽然越来越重,但真
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这给我们习惯了说写中文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带来很多的学习障碍,特别是那些小学阶段学习基础较差,或者根本没有接触过英语的学困生,英语对于他们简直就是洪水猛兽,望而生畏,更别说爱上英语课,提高英语成绩了。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想首先得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先“快乐”起来,让我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  众所周知,我们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寓教于乐,其乐无穷”。那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就要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的问题,需要作新的思考和探索。依据美学原则、运用美育方法,使思想政治课教学具有审美性,无疑是一种新的视角和新的努力,值得关注。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审美性,是指教师自觉地运用美的尺度去指导教学活动,一切教学行为渗透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趣味和美的创造,使教学本身成为审美的对象,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文教育应该回归传统,符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最近几年来,各地相继举办了围绕着“与经典同行”主题相关的讲座或比赛,以及北京、天津等地也举办了儿童诵读《大学》、《中庸》、《论语》和《弟子规》等活动。伴随着优秀诗文这样的阅读内容而来的是诵读方法的兴起,让学生去整体感悟、吟咏、体味。  2009年9月,新学期开始,我校试验了四个经典教育实验班。我校所进行的“经典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课长期处于不受重视的地位,听力设备及视听材料严重不足。有的教师上听力课只管放磁带、对答案,或对个别问题加以讲解,不对学生进行听力基本技巧的训练。随着教材难度的加深,一些同学便丧失对听力课的兴趣,考试的时候则束手无策。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英语教学改革的推进,改革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为必然。  二、高中生英语听力问题的表现  (一)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