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推行电子病历以来,给临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明显减轻了临床医生、护士的工作负担。但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及时采取处理对策,提高电子病历的质量是目前电子病历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下達医嘱输入频次不全面。如持续使用微泵的病员没有“持续泵入”的频次,无泵速范围的剂量模板,如1-3ml/h,氧气吸入无法标识吸氧流量范围,出院带药医嘱备注项无法反映在“临时医嘱单上”等。
1.2病员转科后,护理记录眉栏科别一项未随着转科而改变。
1.3系统无法随着处方的生成或医嘱的下达而产生相应的信息,如开具处方的同时,配伍禁忌系统自动提示,保证用药安全;如口腔护理tid医嘱生成后,系统不能直接产生每天三次的口腔护理费用。
1.4护理记录表格方面的不足:
1.4.1危重护理记录出入量表格小,难以记录全,质控护士签名项排在病情说明项之前,质控时间填写需要手动清除空格,否则年月日之间间距较大,护士签名栏较宽等问题均需书写者调整,调整又会造成各页格式不统一现象。
1.4.2特殊观察记录单无出入量、意识、瞳孔的观察及血氧饱和度的填写项目等。
1.5 由于手术、预约检测的一些医嘱不能及时执行,电脑就一直提示有新医嘱生成,护士对此提示麻痹导致医嘱漏执行现象。
1.6 临时医嘱单执行者签名无法体现电子版的未执行或拒绝执行及输血病员的双签名。
2.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
2.1复制问题导致基本信息错误或病历内涵质量差。由于复制导致职业、性别、年龄等错误,如同一份病历中患者的职业、性别不一样,男病员有月经史,女病员有睾丸;沟通记录、病程记录未反应出患者的具体特点,严重肺挫伤患者沟通记录中无相关并发症的告知。
2.2录入问题导致错字、别字、漏字现象,如“敷料”录成“辅料”,“ml”录成“mi”,“行功能锻炼”录成“性功能锻炼”等。
2.3病历书写格式问题。虽然医院已经提供规范、统一的电子病历格式,但是有些科室由于自身特殊性,对电子病历格式进行了一定调整,导致同一份病历中字体大小、行间距、字间距不一致。
2.4 医嘱存在的问题:
2.4.1 医生下达静脉输液的滴速几乎都是自动生成的60gtt/min,未随着病员的实际情况及所输入药物进行滴速调整。
2.4.2 医生补下达一些特殊医嘱未修改时间或护士执行医嘱时核查不严导致执行时间早于医嘱下达时间。
2.4.3 同一组医嘱执行时间不同,主要表现在输液医嘱执行时间方面。
3.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3.1医护人员书写电子病历后或长时间离开电脑不及时关闭系统,存在信息泄露或他人篡改的隐患。
3.2调整医嘱或修改时使用他人账号及密码,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隐患。
3.3随意允许护士、进修生、实习生应用本人账号及密码开处方、书写电子病历。
3.4医师签字不及时,存在代签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上级医师查房签字不及时,医嘱打印后主治医师忽视审核签字甚至代签的现象。
4.打印存在的问题:
4.1在临床中常常由于工作忙或对病历完成的及时性不重视导致打印不及时。
4.2打印机故障或缺墨粉导致打印字迹过浅或字迹模糊不清。
4.3打印操作不熟练导致重打、多打、漏打、内容重叠等。
5.完善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的对策。
5.1 建议医院尽可能的完善电子病历系统方面存在的不足,软件设计更便捷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
5.2.医护人员增强责任意识。
5.2.1对医护人员进行深入的服务理念教育,如道德教育、医学伦理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等,使其深刻的认识到规范、认真填写患者的病历资料是基本职责,促进医务人员责任意识的不断强化。
5.2.2 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各层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及时、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如电子病历的规范书写,打印机及打印程序的正确应用等。
5.3 医护人员增强责任自律性
5.3.1 医护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认真填写电子病历中的各项内容,并及时签字,杜绝代签现象。
5.3.2 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要及时审查,确保病历质量。
5.4 重视环节质量。质控部门、上级医师或护士要认真指导下级工作,发现不足及时指正,同时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收集归类,进行“缺陷资源共享”,不断积累经验,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5.5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
5.5.1 医护人员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执业。
5.5.2医护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的账户及密码。
5.5.3 医护人员及时关闭系统,避免信息泄露或他人篡改的隐患。
1.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方面存在的问题
1.1下達医嘱输入频次不全面。如持续使用微泵的病员没有“持续泵入”的频次,无泵速范围的剂量模板,如1-3ml/h,氧气吸入无法标识吸氧流量范围,出院带药医嘱备注项无法反映在“临时医嘱单上”等。
1.2病员转科后,护理记录眉栏科别一项未随着转科而改变。
1.3系统无法随着处方的生成或医嘱的下达而产生相应的信息,如开具处方的同时,配伍禁忌系统自动提示,保证用药安全;如口腔护理tid医嘱生成后,系统不能直接产生每天三次的口腔护理费用。
1.4护理记录表格方面的不足:
1.4.1危重护理记录出入量表格小,难以记录全,质控护士签名项排在病情说明项之前,质控时间填写需要手动清除空格,否则年月日之间间距较大,护士签名栏较宽等问题均需书写者调整,调整又会造成各页格式不统一现象。
1.4.2特殊观察记录单无出入量、意识、瞳孔的观察及血氧饱和度的填写项目等。
1.5 由于手术、预约检测的一些医嘱不能及时执行,电脑就一直提示有新医嘱生成,护士对此提示麻痹导致医嘱漏执行现象。
1.6 临时医嘱单执行者签名无法体现电子版的未执行或拒绝执行及输血病员的双签名。
2.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
2.1复制问题导致基本信息错误或病历内涵质量差。由于复制导致职业、性别、年龄等错误,如同一份病历中患者的职业、性别不一样,男病员有月经史,女病员有睾丸;沟通记录、病程记录未反应出患者的具体特点,严重肺挫伤患者沟通记录中无相关并发症的告知。
2.2录入问题导致错字、别字、漏字现象,如“敷料”录成“辅料”,“ml”录成“mi”,“行功能锻炼”录成“性功能锻炼”等。
2.3病历书写格式问题。虽然医院已经提供规范、统一的电子病历格式,但是有些科室由于自身特殊性,对电子病历格式进行了一定调整,导致同一份病历中字体大小、行间距、字间距不一致。
2.4 医嘱存在的问题:
2.4.1 医生下达静脉输液的滴速几乎都是自动生成的60gtt/min,未随着病员的实际情况及所输入药物进行滴速调整。
2.4.2 医生补下达一些特殊医嘱未修改时间或护士执行医嘱时核查不严导致执行时间早于医嘱下达时间。
2.4.3 同一组医嘱执行时间不同,主要表现在输液医嘱执行时间方面。
3.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3.1医护人员书写电子病历后或长时间离开电脑不及时关闭系统,存在信息泄露或他人篡改的隐患。
3.2调整医嘱或修改时使用他人账号及密码,存在责任不明确的隐患。
3.3随意允许护士、进修生、实习生应用本人账号及密码开处方、书写电子病历。
3.4医师签字不及时,存在代签现象。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上级医师查房签字不及时,医嘱打印后主治医师忽视审核签字甚至代签的现象。
4.打印存在的问题:
4.1在临床中常常由于工作忙或对病历完成的及时性不重视导致打印不及时。
4.2打印机故障或缺墨粉导致打印字迹过浅或字迹模糊不清。
4.3打印操作不熟练导致重打、多打、漏打、内容重叠等。
5.完善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的对策。
5.1 建议医院尽可能的完善电子病历系统方面存在的不足,软件设计更便捷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
5.2.医护人员增强责任意识。
5.2.1对医护人员进行深入的服务理念教育,如道德教育、医学伦理教育、案例警示教育等,使其深刻的认识到规范、认真填写患者的病历资料是基本职责,促进医务人员责任意识的不断强化。
5.2.2 重视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各层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及时、针对性的专业技能培训,如电子病历的规范书写,打印机及打印程序的正确应用等。
5.3 医护人员增强责任自律性
5.3.1 医护人员在规定的时间认真填写电子病历中的各项内容,并及时签字,杜绝代签现象。
5.3.2 主治医师及责任护士要及时审查,确保病历质量。
5.4 重视环节质量。质控部门、上级医师或护士要认真指导下级工作,发现不足及时指正,同时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收集归类,进行“缺陷资源共享”,不断积累经验,做好环节质量控制。
5.5医护人员增强法律意识
5.5.1 医护人员加强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依法执业。
5.5.2医护人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的账户及密码。
5.5.3 医护人员及时关闭系统,避免信息泄露或他人篡改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