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但它不仅是“体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育德”,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丰富内容和独特作用。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尚的情操和风格方面的教育;2.共产主义世界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3.爱国主义奉献精神、集体主义思想教育;4.意志品质艰苦奋斗和自我献身精神方面的教育;5.文明礼貌、谦虚谨慎,组织性、纪律性和遵守纪律的教育;6.竞争意识的教育。通过这六方面教育,使学生能够把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原则作为行动准则,从而使青少年一代树立为中华之振兴而自觉锻炼身体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责任感,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和优良道德品质及勇于创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保卫者。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有其显著特点,也就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报告、个别说教等以语言的方式进行,而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与运动要求,思想意识和动作,理论和实践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表现,即刻就受到实践的检验,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体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应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体质这一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而有信。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举止行为、精神状态,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应该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课上课下一样,校内校外一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当好少年儿童体质的铸师,灵魂的园艺师。
二、以真诚的师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能发挥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与威望。教师的榜样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真诚的师爱并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对学生任意放纵和迁就,更不是伪君子式的假面具。真诚的师爱还要求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以利于学习和教育,给人以精神饱满的感觉。
三、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必要的常规
体育课与别的课不同,大部分时间是在操场上的,自然环境和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广,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必须建立必要的各种常规。建立常规不能只是一纸空文,而应是一个长期细致的教育和培养过程,我的做法是:
1.树立典型。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及时表扬鼓励,建立每学期期末评定体育积极分子的常规。
2.一般性的常规。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必须完成课时任务等。做到课课有记载,并作为学期总评的一部分。
3.定期找不同素质、不同性别、年龄的同学征求意见,使常规不断充实完善,有力地配合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获得较大提高。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强化教育效果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对教师来讲语言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教会技能技巧,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言这个工具的作用。在进行教育时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力求精练,具体形象,富有感情,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严肃规范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令行禁止”之感,做到统一行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总之,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教育效果的优劣。
五、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体育观的教育,在教学和训练的每一环节,要揭示各项教材的原理,明确活动的性质,提出练习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与生命的关系。懂得体育是人才成功的支柱,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自觉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利用各种严格的教学常规和指导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一项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活动,教师应利用这个严密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具体可通过整齐的队形队列的练习,步调一致的训练方案,准确一致的行动口令等手段进行,这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履行道德义务所需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充分发挥体育美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体育教师应努力挖掘和揭示体育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包括:形体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节奏美和心灵美等素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能进一步增强对周围事物的识别能力,对一些真善美的事物就能感到羡慕和欣赏;反之,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丑恶现象,就会从内心感到憎恨,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追求理想信念和情操都是颇有益处的。
总之,只有结合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实践去具体化、形象化,有的放矢地启发、诱导及教育引导,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把道德品质教育寓于体育活动中,防止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说教。
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有其显著特点,也就是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身体活动之中。它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形式不同于一般的政治报告、个别说教等以语言的方式进行,而是把身心活动、活动内容与运动要求,思想意识和动作,理论和实践自然、和谐地统一起来,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立即付诸实践,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表现,即刻就受到实践的检验,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体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有的放矢,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应如何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组织者。肩负着对青少年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体质这一重要任务。因此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言而有信。体育教师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举止行为、精神状态,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而且直接影响学生。应该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做到课上课下一样,校内校外一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师者,人之模范也”,当好少年儿童体质的铸师,灵魂的园艺师。
二、以真诚的师爱,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能发挥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师只有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赢得学生的信赖,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与威望。教师的榜样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才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真诚的师爱并不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也不是对学生任意放纵和迁就,更不是伪君子式的假面具。真诚的师爱还要求教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以利于学习和教育,给人以精神饱满的感觉。
三、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建立必要的常规
体育课与别的课不同,大部分时间是在操场上的,自然环境和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学生人数多、活动场地广,青少年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必须建立必要的各种常规。建立常规不能只是一纸空文,而应是一个长期细致的教育和培养过程,我的做法是:
1.树立典型。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及时表扬鼓励,建立每学期期末评定体育积极分子的常规。
2.一般性的常规。如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必须完成课时任务等。做到课课有记载,并作为学期总评的一部分。
3.定期找不同素质、不同性别、年龄的同学征求意见,使常规不断充实完善,有力地配合体育教学工作,使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获得较大提高。
四、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强化教育效果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对教师来讲语言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教会技能技巧,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语言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言这个工具的作用。在进行教育时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明扼要,力求精练,具体形象,富有感情,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激励性。严肃规范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令行禁止”之感,做到统一行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总之,语言的好坏直接关系教育效果的优劣。
五、充分利用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体育观的教育,在教学和训练的每一环节,要揭示各项教材的原理,明确活动的性质,提出练习要求,使学生了解体育与生命的关系。懂得体育是人才成功的支柱,从而激发学生为实现崇高理想而自觉参加锻炼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利用各种严格的教学常规和指导对学生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是一项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的活动,教师应利用这个严密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雷厉风行的作风,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具体可通过整齐的队形队列的练习,步调一致的训练方案,准确一致的行动口令等手段进行,这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履行道德义务所需的自我控制能力,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充分发挥体育美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体育教师应努力挖掘和揭示体育中审美教育的因素,包括:形体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节奏美和心灵美等素材,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就能进一步增强对周围事物的识别能力,对一些真善美的事物就能感到羡慕和欣赏;反之,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丑恶现象,就会从内心感到憎恨,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好理想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追求理想信念和情操都是颇有益处的。
总之,只有结合教育教学运动训练的实践去具体化、形象化,有的放矢地启发、诱导及教育引导,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把道德品质教育寓于体育活动中,防止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