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接下来,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探讨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路径
一、引言
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很多人可能觉得语文教学和素养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实际上,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之处,在语文教材中,也隐藏着很多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只要教师可以实现这些教学内容的挖掘,并寻找到合适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就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由此可见,探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六个层次
1.必要的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共包含六个层次。首先来说是一定要具备必要的语文学习知识,针对语文学习来说,语文知识是基础,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最低层次的内容。因此,若想保证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学生自身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才可以。比如说,针对于语文字、词、句以及基本语法都要掌握才可以。
2.丰富的语言积累
除了要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积累,除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积累经验,比如说,可以通过背诵优秀的字、词、语句、段落或者是诗文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
3.熟练的语言技能
实现语言积累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对于语言的熟练应用,而所谓的熟练的语言技能,主要包含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和写字等基本功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对学习过的学习知识进行应用和表达,进而实现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培养。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促进语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5.深厚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针对语文的核心素养来说,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深厚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实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语文的基础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实现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授学生一定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6.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生活实践做服务,因此高雅的言谈举止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语文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最后要做的就是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借助于自己的学过的知识来体现出高雅的言谈举止,进而促进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解,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知识,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散和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如今,为了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发散性教学模式,所谓的发散性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实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针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想办法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不是将教师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进行讲解和传播,进而抑制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举例子来说,在讲解《乌鸦喝水》这一节教学内容时针对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可以故意将鸟字和乌字写错,可以将乌鸦写成鸟鸦,然后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发现教师的这个错误,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便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的思维的扩散和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法
傳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多数教师就是都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而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十分的枯燥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如今,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于声形并茂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学习基础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共包含6个层次,针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的过沉重,一定要注重对于这几方面的内容的培养,并采用恰当地培育方法和培育措施,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希望在本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帮助下,可以帮助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实现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31-33.
[2]黄晓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6.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培育路径
一、引言
所谓素养,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很多人可能觉得语文教学和素养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实际上,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佳之处,在语文教材中,也隐藏着很多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只要教师可以实现这些教学内容的挖掘,并寻找到合适的培育方法和途径,就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由此可见,探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六个层次
1.必要的语文知识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共包含六个层次。首先来说是一定要具备必要的语文学习知识,针对语文学习来说,语文知识是基础,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最低层次的内容。因此,若想保证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学生自身要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才可以。比如说,针对于语文字、词、句以及基本语法都要掌握才可以。
2.丰富的语言积累
除了要具备必要的语文知识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语言积累,除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有丰富的课外积累经验,比如说,可以通过背诵优秀的字、词、语句、段落或者是诗文等方式来丰富自己的语言,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
3.熟练的语言技能
实现语言积累的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实现对于语言的熟练应用,而所谓的熟练的语言技能,主要包含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和写字等基本功能,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对学习过的学习知识进行应用和表达,进而实现学生良好的语感的培养。
4.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就是说,教师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促进语文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5.深厚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因此,针对语文的核心素养来说,文化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深厚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因此,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实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语文的基础技能的培养之外,还要实现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授学生一定的文化知识,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6.高雅的言谈举止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生活实践做服务,因此高雅的言谈举止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在学习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了一定的语文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之后,最后要做的就是在与他人交谈的过程中,借助于自己的学过的知识来体现出高雅的言谈举止,进而促进交际能力的提升。
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方案
1.发散性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针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讲解,大部分教师都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知识,进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扩散和发展,同时也使得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升。而如今,为了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发散性教学模式,所谓的发散性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实现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针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想办法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性,而不是将教师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进行讲解和传播,进而抑制的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举例子来说,在讲解《乌鸦喝水》这一节教学内容时针对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师可以故意将鸟字和乌字写错,可以将乌鸦写成鸟鸦,然后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发现教师的这个错误,在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便可以很好地实现学生的思维的扩散和提升,同时也可以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2.多媒体教学法
傳统的教学环境下,大多数教师就是都采用一书、一笔、一黑板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而又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让学生感觉语文课堂十分的枯燥单调,久而久之,学生便失去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而如今,为了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也是为了实现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教师可以引进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借助于声形并茂的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的语文学习知识、学习基础以及学生的语文学习技能,并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为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共包含6个层次,针对于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的过沉重,一定要注重对于这几方面的内容的培养,并采用恰当地培育方法和培育措施,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希望在本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措施的帮助下,可以帮助更多的小学语文教师实现良好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于洋.中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2):31-33.
[2]黄晓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