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对中外语言文化的学习和比较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克服英语学习中的“中国式英语”和语法等方面的问题,从而“译”之有道。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朗读 背诵 比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的方面的要求是: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能描写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实现语言之间转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进行着中英文转换与翻译。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文章可以看懂,但听说不行 。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和短语,可总是不知道如何把心中的想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摆脱不了母语的影响,张口之前先想汉语怎么说,然后翻译成英语,用中文的语法习惯和思维方式讲英语,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式英语”。不但初学者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英语有了一定基础、能够自由表达的人也常常会遇到。早年在海外流传的最流行的中国式英语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由于这句错话说的人太多,后来就被英美人认可了,他们自己偶尔也会这样说。
尽管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非常注重语法,但许多人还是会常常犯语法错误。一方面,由于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很大的不同,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学习者有时跳不出汉语的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比如中文问:“小李不来了吗?”答:“对,他不来了。”英文就不能说Yes ,he will not come,而必须说No,he will not come。否则就会闹笑话,甚至耽误事情。中文说“对”,肯定的是前者的说法,英文说No,否定的是小李要来。两者意思一样,但说法截然相反。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语法相对比较灵活,特殊情况较多,必须特别留意,牢牢记住。例如,英语短语look forward to (盼望,期待)是个常用短语。许多人会说,I am looking forward to meet you in the future (我期待着不久见到你)。这句话不对,问题都出在 to 的后面,look forward to 的后面不能接动词不定式,一定要接动名词。
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法是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课文,最后把它背熟,变成自己的话,熟到张口就来。刚开始的时候跟着录音读,读熟了再自己读。背诵是大声朗读的继续,也是大声朗读的目标和自然结果。等到你能熟练地把一篇课文、一个对话背诵下来的时候,课本上的话就成了自己的话,不知不觉就会说标准的英语了。英语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开始练习复述,把学过的课文、对话里的内容,结合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这个过程能够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检验学过的知识。口头复述之后,再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仔细琢磨看看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单词、句子甚至语篇的背诵可以积累实际语言运用所必须的材料,增加头脑中语言信息的存储量,久而久之,一些名篇佳句在头脑里就生根了。长期坚持不但会从中学得作文之道,而且渐渐会有一种思路畅通的感觉,再遇到类似的语境场合时,那些贴切适宜的语句便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英文和中文表达方式的差别。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语言,注意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别。这样做可以克服两种语言之间一字对一字的直接翻译,从而少讲或不讲“中国式英语”,防止出现汉语式的句子。例如“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话”这句话,我们很多人会说:Tell me if you need my help,或者说: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I can do for you ,please tell me。这两种说法都对,但在实际上,英国人较少用tell me,而更多使用let me know。这两者之间有些细微差别:前者祈使句的特点较明显,语气偏强,后者显得更客气,而很显然后者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英语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语言,同一个意思可能有许多种表达方法,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使表达更准确,也可避免千篇一律。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异,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才能让写出的英语句子地道、纯净、优美。
在现有教育背景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翻译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中英互译不仅符合英语教学规律,也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翻译作为一项基本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平时勤学多练,用心积累,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一定能够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英语课程标准
2.杭宝同主编.中学英语教学法
3.江苏省.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
关键词:中国式英语 朗读 背诵 比较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写的方面的要求是: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能描写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是实现语言之间转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进行着中英文转换与翻译。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文章可以看懂,但听说不行 。他们掌握了一定数量的英语单词和短语,可总是不知道如何把心中的想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摆脱不了母语的影响,张口之前先想汉语怎么说,然后翻译成英语,用中文的语法习惯和思维方式讲英语,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中国式英语”。不但初学者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英语有了一定基础、能够自由表达的人也常常会遇到。早年在海外流传的最流行的中国式英语是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由于这句错话说的人太多,后来就被英美人认可了,他们自己偶尔也会这样说。
尽管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非常注重语法,但许多人还是会常常犯语法错误。一方面,由于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有很大的不同,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学习者有时跳不出汉语的语法习惯和表达方式。比如中文问:“小李不来了吗?”答:“对,他不来了。”英文就不能说Yes ,he will not come,而必须说No,he will not come。否则就会闹笑话,甚至耽误事情。中文说“对”,肯定的是前者的说法,英文说No,否定的是小李要来。两者意思一样,但说法截然相反。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语法相对比较灵活,特殊情况较多,必须特别留意,牢牢记住。例如,英语短语look forward to (盼望,期待)是个常用短语。许多人会说,I am looking forward to meet you in the future (我期待着不久见到你)。这句话不对,问题都出在 to 的后面,look forward to 的后面不能接动词不定式,一定要接动名词。
学习英语最有效的方法是一遍又一遍地大声朗读课文,最后把它背熟,变成自己的话,熟到张口就来。刚开始的时候跟着录音读,读熟了再自己读。背诵是大声朗读的继续,也是大声朗读的目标和自然结果。等到你能熟练地把一篇课文、一个对话背诵下来的时候,课本上的话就成了自己的话,不知不觉就会说标准的英语了。英语学习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在熟读、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开始练习复述,把学过的课文、对话里的内容,结合自己平时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话重复一遍。这个过程能够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检验学过的知识。口头复述之后,再把复述的内容写下来,仔细琢磨看看有哪些不对的地方。单词、句子甚至语篇的背诵可以积累实际语言运用所必须的材料,增加头脑中语言信息的存储量,久而久之,一些名篇佳句在头脑里就生根了。长期坚持不但会从中学得作文之道,而且渐渐会有一种思路畅通的感觉,再遇到类似的语境场合时,那些贴切适宜的语句便会自然而然地冒出来。
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英文和中文表达方式的差别。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根据语境灵活运用语言,注意英、汉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别。这样做可以克服两种语言之间一字对一字的直接翻译,从而少讲或不讲“中国式英语”,防止出现汉语式的句子。例如“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话”这句话,我们很多人会说:Tell me if you need my help,或者说: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I can do for you ,please tell me。这两种说法都对,但在实际上,英国人较少用tell me,而更多使用let me know。这两者之间有些细微差别:前者祈使句的特点较明显,语气偏强,后者显得更客气,而很显然后者更符合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英语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语言,同一个意思可能有许多种表达方法,要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表达,使表达更准确,也可避免千篇一律。注意英、汉语言的差异,运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才能让写出的英语句子地道、纯净、优美。
在现有教育背景和条件下的英语教学,翻译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贯穿于听、说、读、写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中英互译不仅符合英语教学规律,也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翻译作为一项基本功,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平时勤学多练,用心积累,培养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一定能够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 。
参考文献
1.江苏省.英语课程标准
2.杭宝同主编.中学英语教学法
3.江苏省.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