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mprinthec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于血常规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必要的探讨。方法 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的实际经验,对于做好血常规注意事项与质量控制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在临床上我们主要将血常规控制的方式分成三个流程即检验前、检验时以及检验之后,而这三个流程当中每个流程都有自身的方法和特点。结论 加强对于血常规检查的质量控制对于保证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质量控制;血液常规;检验;
  血液常规检验是我们在临床上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诊断方式,但是血液常规检验的过程以及技术往往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会对最终的检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的情况下还可能产生错误,对于血液的检验之后的相关技术操作的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血液常规检测始终处于较高的质量,就必须要对于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及研究,并且逐步的做好血液常规检测的质量控制,对于检验的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注重操作的步骤以及检验仪器的使用,从而更加快捷、准确、经济而且精密的得到血液检测的结果,从而极大的提高血液检测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4年3月——2015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血液常规检验的病例当中,随机的抽取并且筛选患者120例进行恢复性相关的分析,所抽取的对象排除了高血压、贫血以及高血脂等情况。所选研究对象当中有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8例,所选取的患者年龄从15岁——69岁不等,患者平均年龄为(41.5±12.7)岁。将所选的患者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60例。本次临床试验所抽取的患者在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年龄、性别、家庭环境以及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整体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传统的血液检测方式来进行检验;研究组的患者则是通过血液常规性检验并辅以相关的质量控制措施,随后对于血液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来进行研究。我们通常将血液的常规检测分成三个流程来进行即:检验之前,检验时以及检验之后,对于检验的每一个流程都采用特定的检验方法来进行,原因是其自身具有较高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提高血液的检验质量,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要在标本获取时首先保证血液的样本质量,对于样本当中细胞的完整性也要给予保障,同时对于血液的标本的采集、抗凝处理以及存储等过程给予充足的重视,不断的提高操作人员的素质以及水平,从而确保整个的检测过程不被其他的相关因素影响。
  1.3数据处理
  本次临床试验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来进行统计学的处理和分析。并且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的研究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反复的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当中有24例患者存在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偏差,整体检测结果的准确率为80%,反观研究组的患者当中血液的检验准确度达到了98.4%,仅出现了2例检测结果的偏差问题。其余的11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测的结果相吻合,并没有出现偏差以及错误的情况。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具有可比性(P<0.05)。
  3.讨论
  本次临床结果的分析过程当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了传统的血液检测的方法来进行检测,结果最终的检测结果存在了较高的误差率,在整体的准确性上面较实验组的患者存在较大的差异。研究组的患者在进行传统的血液检测的基础之上对于血液检验的相关措施进行了检验,从而使得整体的检验质量以及水平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血液样本的采集
  (1)样本的采集
  整个血液检查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要充分的保证血液检验标本的整体质量,而且由于不同的部位的血液在稳定性上也是存在不同的。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位于手指末梢的血液是整个毛细血管血样当中差异性最小的血样,同时也是稳定性最好的血样;其次,静脉血的血样稳定性也较好,与手指的血液相比起准确性以及重复性也更好,正是基于此我们在很多情况下的血液的分析,采血人员通常都是从患者的静脉处进行血样的采集以及检测。(2)样本的整体抗凝结(剂)处理:血样在进行采集的过程当中除了会受到采血的位置以及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另外还会受到抗凝剂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于血液进行常规检测时必须要通过抗凝剂来进行处理,目前我们在临床上使用最多的抗凝剂为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其主要原因是该物质对于细胞形态以及血小板的影响较小,应用到血常规的检测当中更加的适用。如果抗凝剂的数量过多,可能会导致白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会造成中性粒细胞肿胀以及渗透压过高等,最终会造成血小板的崩解,从而影响整体的检测结果。反之,抗凝剂过少可能会导致凝血效果的变差。并且有一定的可能性导致一起的阻塞,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血液检测效果的降低。每毫升血液中添加1.8mg 抗凝剂,视情况酌情加减。(3) 储存样本: 血液标本收集之后需要储存,通过抗凝剂处理后,因为抗凝剂使用的时间和浓度不相同,势必会对血液中细胞形态造成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采用EDTA 抗凝剂处理后的静脉血标本,最佳的检测时间为处理后5 - 30min内,并且要保存在室温环境下,室温下保存的的抗凝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成分都可以稳定在0.5 - 4h。
  3.2 仪器的准备
  仪器主要只是血细胞分析仪,该仪器的使用主要注意的是电压的稳定、接地装置的安置和环境的清洁等问题,日常工作中要注重仪器的检校、维护和试剂等,保证仪器的运行状态。
  3.3 在做好仪器调校、检验、维护和获取高质量检验标本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加血液常规性检测的知识,认识到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
  总之,血液的常规性检测必须要严格做好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规范进行,提高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俞善丁.临床基础检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周云仙,杨大干,李雪芬等.全血标本冰箱长时间保存对血细胞计数及血细胞分类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2005,20 (3):195-197.
其他文献
摘要:2015年10月12日下午16时,我院防保组接到都匀市疾控中心电话报告,贵阳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实验室确诊我乡大定村2组儿童罗某某,女,5岁,为伤寒病例,接到电话报告后,我卫生院防保科一行人员随即对该患者发病前流行病学史及诊疗经过进行调查,附近村寨及周边无同一病例,考虑为一起伤寒散发疫情。同年10月16日同村1组病人罗某某,男,51岁。于黔南州人民医院诊断疑似伤寒病例,该患者于10月20日强烈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达克宁栓、克霉唑栓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96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前者用达克宁栓治疗,后者用克霉唑栓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9%)高于对照组(83.3%),复发率(4.16%)低于对照组(12.5%),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均应该避开患者月经期,叮嘱患者在每晚前运用浓度为3%的碳酸氢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四氧嘧啶相同剂量不同浓度对小鼠高血糖模型诱导及诱导成功后体重的变化。为了诱导稳定的小鼠高血糖模型我们选择两种方式。将90只小鼠随机分为1组,2组,3组。方法一,1组30只小鼠10ml/kg,浓度为2%四氧嘧啶注射一次。方法二,2组30只小鼠10ml/kg,浓度为1.286%四氧嘧啶注射一次。建模3天后分别测试各组小鼠血糖以及体重的变化。测试结果:1组小鼠建模成功7只,成功率为2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己经在抗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化学粘连作用、免疫抑制系统等疾病中广泛使用,药物应用范围被拓展,其非抗感染作用进一步得到验证,为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作用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clinica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重建在椎弓根螺钉置入术中的指导意义和临床效果。方法:21例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患者术前行三维重建并个性化标注每椎弓根解剖轴线进钉点 角度 长度 和直径,术中据此瞄准定位进行置钉操作,术后扫描位置及评价效果。结果:共86枚椎弓根钉均一次置钉成功,术后CT扫描椎弓根钉位置良好,临床无置钉并发症发生,术后疗效显著。结论:利用CT三维重建术前测量分析定位指导置钉成功率较传统方法更高,基本
期刊
摘要:注射泵的使用满足了缓慢、长时间、匀速静脉注射给药的要求,其精准度非人工可及,多应用于血管活性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抗血栓药物,抗肿瘤药物,以及急诊抢救药物、婴幼儿静脉输液或静脉麻醉等。特别适用于治疗窗窄、半衰期短,对血液、血压、心脏、脑神经等有影响的药物。既提高临床给药操作的效率又降低护理工作量。但注射泵使用过程中也会发生不良事件,如果不能及时 发现和处理,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临床工作中遇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也开始更加注重医疗安全与医疗质量,而医患纠纷也成为目前医疗行业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对于基层医师而言,避免医疗错误是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有效方法。文章首先对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了简要地阐述,然后针对基层妇产科常见的医疗差错原因和具体的防范措施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妇产科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包括医疗技术因素、医务人员因素等。  【关键词】基层医院;妇产科;医疗差错  随着社会
期刊
[摘要] 医疗活动知情同意书是实施某些特定的医学诊疗行为之前对患方充分告知相关信息,并在征得患方同意后与其签订的一类医疗文书,是维系医患在诊疗过程中有效沟通的重要桥梁与基石,尤其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得到应用。鉴于医疗活动知情同意书在法律上的意义及对患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医生在要求住院患者签署同意书时应注意患方的反应和态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高效地尽到充分告知的义务。本文在阐明医疗活动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急诊患者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需求,改进急诊科工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对1590例急诊留观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并对回访内容结果进行分类归纳。 结果:提高了急诊科急救护理的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提升。结论:通过回访,能了解患者对急诊急救护理工作的需求,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对我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有益尝试。  【关键
期刊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某二级医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患者表扬信、投诉案例分析,研究二级医院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医院提升管理水平、改善医患关系提供支持。结果发现,除了治疗效果,影响二级医院患者满意度的因素还集中在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对患者的关注度等非医疗行为上。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的第一步应该是提高医务人员的人文服务意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将患者留在基层,为实现分级诊疗助力。  关键词:二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