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代训” 助力成长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yd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项教学竞赛中,课堂教学评比因其兼具教师的综合实力展示,一直以来备受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在以往的评比中,通常是每校推荐一名教师参加区级比赛,然后选拔参加市级比赛代表。这样的推选机制,存在程序简单、展示教研组实力有限等局限性。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在小学英语学科“片区研训共同体”的推进过程中,对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进行了改革尝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活动中存在的上述弊端,对学科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分析弊端,认清困局
  从理论上讲,每一项教研活动的开展都应辐射到相关学科的每一位教师,但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城乡教育的差异,学校分布的不均,各项教研成果要能具有普惠意义,还存在不少困难。拿柯城区来说,现有102位英语教师,在城乡不同学校中的分布不均是不争的事实。城区每校有近6位教师,而农村学校由于学校规模限制,每所学校只有1~2位英语教师。在前些年多年不变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一)教研面过窄导致效益低下
  统计发现,每次代表学校参加比赛的都是那么几位老师,由于活动面狭窄,难以实现借助评比的平台达到使多数老师受益的效果。即便是参加比赛的教师,也存在应付现象,比赛和日常教学两张皮现象突出。往往是比赛前突击准备,比赛后回归原样。比赛没有起到激发和导向的作用,教研效益低下,仅有收效的也只是参加比赛或者听课的教师。教研中,也往往只是从课到课的简单听评课,浮于课的表面,难以通过比赛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系统提升,更不用说对其他没有参加活动教师的引领。
  (二)指导缺失加剧教师两级分化
  一方面,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参赛教师往往出现无人指导的情况,每次比赛几乎都是个别人的单打独斗,通过比赛提高业务的初衷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城区学校为确保教师能获奖并为学校增光,每次也往往都安排有资历的教师参赛,青年教师很少有“露头”“打磨”的机会,长此以往,也损害了不少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性。
  (三)主题涣散造成成果虚化
  统计发现,为追求比赛的所谓公正性,一半赛课的内容往往选材课外,甚至往往是一篇随机的篇章,造成主题无法集中。一方面,由于教师可以随机将所选内容处理成任何课型,课上得好坏,也仅是体现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的磨课水平,对于普通观赛教师的业务提高无切实帮助,教学技能提升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对教师的任教教材解读能力的提升也缺乏指导作用,听课教师“听听激动、事后不动”是一种普遍现象。
  可以发现,每两年举行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越来越成为一种“鸡肋”,它的存在形式大于需求,无法体现对教师业务能力检验和提升的作用。
  二、规范流程 ,公平比赛
  流程的优化是提升课堂教学评比实效的第一要务。自2010年起,柯城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赛打破教学常规,依托“片区研训共同体”,开展围绕课型的主题研磨,变教学比赛 “推选制”为“海选制”,规范流程,努力营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比赛的公平机会。流程如下:
  (一)主题研训,拓宽赛课功能
  结合课堂教学,一年围绕一个主题,将课堂教学比赛与基本功历练、继续教育培训等多个环节打通,延伸比赛的功能。以2014年为例,这年围绕“读写课教学”主题,片区研训时分为三个阶段:
  1.理论学习
  三个片区的每个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读写课教学”的理论学习,每位教师提交一篇精华学习资料给教研组,每个教研组筛选两篇精华学习资料给片区组长,每个片区组长筛选三篇精华学习资料发到柯城区小学英语教师博客群。然后每位教师下载学习,在博客群里跟帖发布学习体会。每位教师发帖两次,第一次是自己的学习体会,第二次是观看他人学习体会的感受,两次跟帖时间不短于三天。如此一轮下来,每位教师都钻研了该课型的教学理论。
  2.课例观摩
  三个片区各选派一位教师,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分别展示高中低三堂读写课。全区教师进行观课,每个片区围绕一个重点进行课堂观察,如“读写课读的策略”“读写课写的策略”“读写课教师提问的设置”等。观课结束后,教师进行分片区交流 ,形成观点,然后全区汇报交流。
  3.专家引领
  每年邀请专家围绕研训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引领帮助教师答疑解惑。
  (二)以赛代训,提升研训实效
  主题研训后,开展第二轮的以赛代训环节,为体现公正,借鉴了电视选秀的“海选”机制,推进赛课的有序进行。
  1.面向全体,兼顾城乡
  柯城区有市直小学1所、城区11所,农村10所,大部分教师集中在城区学校。如果实行无原则“海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农村的教师被城区的教师PK出局,城区弱势学校的教师又被优质学校的教师PK出局,最后留在舞台上的只有城区优质学校的教师的现象。而这样的结果会比每校一人直接参赛更伤害多数教师的积极性。所以事先说明已获得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的教师不再参加比赛,其他教师全员参加。在分片区评选中的第一轮教学设计评比中,确保农村教师至少占30%。在第二轮的基本功评比环节,确保农村教师至少占30%。
  整个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轮:初步海选——现场教学设计评比。规则:教学设计课题与要求当场公布,现场进行设计;不得携带任何资料。
  第二轮:同台PK——技能评比。规则:每人15分钟。该环节同时也是基本功评比环节,每年围绕主题开展不同形式的比赛。
  第三轮:终极舞台——课堂教学评比。规则:提前三小时确定上课内容与顺序,封闭备课,然后上课。
  2.赛规严肃,客观公正
  零门槛的“海选”,让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的参加人数骤增到以往的5倍多,因此参加者想要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为了保证比赛的客观公正,保障每一位参赛者的权利,在赛前制订了评委评审纪律、评委聘请方法、各环节评比的评比方法与评分细则。   评审纪律:评分要求做到公平、公正、科学、规范,严格按照各项评比细则打分。
  评委聘请:第一轮评委由三个片区组长及片区骨干教研组长组成,第二、三轮评委由教研员、区市级优秀教师并邀请部分中学英语名师担任。
  评比方法:第一轮“现场教学设计评比”采取编号登记,7位评委流水作业背靠背打分;第二轮“基本功”比赛采取现场亮分的形式;第三轮比赛评委均为外邀评委。所有的环节,都采用7位评委,并将7位评委所打分数去最值后,进行平均分排序。
  评比细则:针对教学设计、说课、上课,分别制订出详细的可操作性与引导性相结合的评分细则。
  三、合理引导 辐射成果
  主题培训,全员“海选”,以赛代训,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比赛的目的,比赛引领教师业务成长的功效也得以逐步发挥。当然,要力求使比赛的教研效益达到最优化的效果,除了规范流程,对比赛进行的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外,还应对比赛过程进行全程管理,采取有效方式,对教师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指导,并借助一定媒介,使比赛资源得以共享,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一)采用新模版引领赛课教师提升研课水平
  在以往的教学比赛中发现,教师往往对课前的设计重视程度不够,甚至部分教师还存在先上课,再补教学设计,颠倒了备课上课的顺序的状况。为突破这一困境,将教学设计评比作为赛课的第一环节。并且,明确教学设计评比的要求,采用了新模版备课的方式,在备课环节中增加: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生分析(已掌握知识、未掌握知识)、教学重点突破过程、教学难点突破过程等环节。引导教师多层次反思教学设计。
  (二)通过互助与共享扩大赛课成果的辐射面
  将片区内的城区强校和农村薄弱学校结对,薄弱学校参加强校的教研活动和基本功打磨活动,通过强弱联手的方式,帮助弱校教师专业成长。如在赛课研磨阶段,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一一结对,共同备课,交叉试教,使教师能及时适应不同类型的学校和学生,更能提高农村教师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同时将合作校的成绩计入教研组考核,各片区、合作校形成竞争,使原先的个人比拼变成团队协作的共同提高。几年来,该区农村教师获奖率逐年提高,甚至部分农村学校已赶超城区学校,在全市农村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中连续两次获一等奖。
  (三)注重反思,夯实赛课成果
  每次赛课结束后,该区都要求每个选手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后反思在赛后一周内统一上传区小学英语教学QQ群,供广大教师学习参考,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使每次赛课成为教师提升的起飞台。
  可以发现,依托片区研训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评比,改变了以往每校“推选”模式,让一部分优秀教师能够冒出来,促进了新教师的成长,优化了教师的成长梯队。而在全员“海选”的参与中,部分老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他们主动参与教研,提升自己,如有17年教龄的某教师2013年参加区级课堂教学评比之后,一步步突破自己,获得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一等奖。同时,该区的整体实力也得到充分展示,近4次浙江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比赛中3次代表衢州市赴省比赛,并获一等奖。
  当然,依托片区研训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评比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一些对自身专业成长无需求的教师,每一轮的比赛都抱着走过场的态度,这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积极性如何发挥,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教研室 324000)
其他文献
【摘 要】一线教师研究的课题大都是从教育教学行为中自然“生长”出来的,这几年学校每年教师的立项课题多达十几个,学校自下而上地整合教师研究的课题,把同学科同一研究主题的相关课题整合成学科主导课题群,并以此提升教研活动的理论层次和实际效果,做到教研活动主线化、主题化、课题化。  【关键词】课题研究 整合 校本教研  在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笔者常常听到教师这样的抱怨: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效果太差了,对我
在人民空军老一辈飞行员中,有这样一位。他1963年从航校毕业开始飞行,到45岁正式停飞(当时空军歼击机飞行员法定停飞年龄)安全飞行20多年,累计飞行时间2 500小时以上,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在这期间,他在教员、飞行指挥员、副政委、独立大队大队长、师副参谋长的岗位上模范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他多次参加国土防空作战、科研飞行,屡立战功。他还率队圆满完成了,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空中警戒巡逻飞行
出康定沿川藏线向西,下完折多山,在新都桥外的白塔桥左拐,便进入鲜为人知的、我国最后通公路的两个县之一:九龙县。新都桥到九龙的公路,沿河在山谷里穿行,山峦是一派金黄的秋色,这里的红枫、漆树、鹅掌很少,所以红叶不多,待收的青稞和山峦的金色,在蓝天的映衬下,特别耀眼。  我沿着1957年6月为我国“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国家登山队前身)攀登贡嘎山而修的运送物资的这条便道走,沿金色的河谷,过六巴乡,
【摘 要】童谣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教师可以从“诵”“编”这两个维度积极探索童谣优化应用的策略。通过游戏绘画、音乐丰富“吟诵”形式,帮助儿童理解童谣内涵;通过改编、补白、创作深挖“创编”价值,促使儿童内化道德认知,发挥童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童谣资源;优化运用  童谣是采用韵语形式、适合低幼儿童聆听吟唱的简短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课堂最关键的要求是,教师能够从传统的“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通过对教材的重组与重构,帮助学生寻求真知,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然而,对于哪些知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小学阶段的学生知识建构又包括哪些知识,这些并不是教师随心所欲可以取舍的。因此,立足对课程标准的深度解析,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的恰当处理,是用好“科
【摘 要】在全面推进“互联网 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依托大数据的校本教研逐渐由模糊走向精准。学校应通过多维度汇聚数据,精准定位校情、师情;依托多向度数据分析,精准确定教研主题、了解教研过程、分析教研效果;借助精细化数据管理,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成长,以此使教研培训的效果真正落地。  【关键词】“互联网 ”;大数据分析;校际联合教研  根据浙教办基〔2019〕36号文件精神,浙江省绍兴市塔山中心小学于2
基于“文化立校、质量奠基、发展个性、着眼未来”的办学理念,在充分研究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难点和学校原有的“群育·百态”特色的基础上,义乌市苏溪三小构建了“梦想课程”拓展性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以快乐为抓手,针对原有的社团活动缺乏系统性的弊端,旨在通过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儿童自由成长的拓展空间,发展儿童积极进取、乐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培养儿童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如图1所示,“梦想课程”由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造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适度挖掘“空白”有着深刻意义。实践证明,在叩问中补白、在鉴赏中补白和在拓展中补白能有效提升儿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空框结构 补白艺术 叩问 鉴赏 拓展  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作品是由存在于文本结构中的诸多“空白点”组合而成的“空框结构”。读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
【摘 要】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的识谱教学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精准定位、系统梳理,沟通教材中的识谱通道;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搭建识谱学习支架”,由此帮助不同阶段的学生逐步提升识谱能力,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识谱教学;识谱通道;学习支架  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科学构建教学策略,通过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加强过程指导、开展积极评价来有效达成上述目标。  一、把握心理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