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风尚\阅习惯与全民阅读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民阅读活动的显著特征是它的社会性。阅读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全民阅读是社会走向成熟和发达的标志。一个不能满足人民基本温饱生活需求的社会,谈不上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前提。全民阅读活动的社会性还表现为,它是大多数人的阅读需求和阅读活动,而不能只是少数精英人士的阅读行为。全民阅读活动必须形成社会的、全民的阅读风尚。
  全民阅读活动的另一显著特征是自觉性。阅读行为不是先天带来而是后天养成的。阅读者的差异主要是阅读自觉性的差异。阅读不能靠强制,不能靠灌输,而只能依托阅读者主观的自觉,以及客观的启发和诱导,使阅读者由被动到主动,由自发到自觉,由无知到热爱,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个人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方式。
  正是千百万人对阅读的渴求和自觉养成的阅读习惯,影响和促进越来越多的人热爱阅读、自觉阅读,形成全社会的阅读风尚,全社会的阅读风尚又为一代又一代阅读者的成长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因此,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要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风尚的形成。它既是全民阅读活动蓬勃发展的基础,又是检验全民阅读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试金石。
  应该看到,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关方面大力倡导,舆论媒体积极宣传,读书活动经常举办,阅读书目大量出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民阅读活动的基础还不够扎实,阅读风尚尚未充分形成,阅读习惯尚待大力培养,阅读自觉性尚需进一步提高。据“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09年,我国18至70周岁的国民阅读率为50.1%,这说明还有近一半的成年人没有阅读习惯。国人为何缺乏阅读习惯?识字率低是一个重要原因,提高识字率还需要做大量的艰苦工作。然而识字率与阅读习惯并不完全成正比,识字不多者仍然可以有很高的学习自觉性,识字多者却往往没有或不能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校教育中,读书仅仅被视为一种获取知识和技能借以谋生就业的手段,而没有同时使学生通过读书认识社会、领悟人生、提高境界、培养情操,以致学生只求“安身”,不求“立命”,有些人一旦毕业,实现愿望,读书便被置诸脑后,继续学习、终身学习也就成为空谈。成年人阅读率低近50%,说明社会中坚阶层的阅读状况不容乐观,全民阅读活动任重道远。
  全民阅读活动最重要的是在成年人中努力形成阅读风尚,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不是一朝一夕和人生某一阶段的事,知识常新常进.阅读必须与时俱进。阅读是生活的常态,是一辈子也是每日必需的作业。钱钟书终身爱书,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以致把名字也改为“钟书”。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人人都能像钱钟书那样爱书读书,坚持学习,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风尚,树立很高的文化品位和形象。深圳市就是一个有说服力的例子。从2000年起迄今十年,深圳市经常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每年举办读书月,为阅读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如今读书已成为这座过去以淘金闻名的城市新的文化风尚,不仅全国人均GDP第一,人均收入国内大中城市第一,同时连续二十多年人均购书量全国各城市第一。是全国平均购书量的十多倍,个人藏书量以每年增加1000多万册的数量攀升,被誉为一座书香浓郁的城市(见2010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18版)。
  每个人都有自觉的阅读习惯,每个地区、单位都有良好的阅读风尚,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就能整体提高.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就充满希望。
其他文献
摘要:以《大都会》(Cosmopolitan)和《悦己》为例,对中美女性时尚杂志的编辑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中美女性时尚杂志在编辑思想上存在着引领时尚、倡导消费、内容多元、服务于美的共同点,但是在深度思考与广泛涉猎、独立声音与趋同化等方面存在区别。  关键词:女性时尚杂志 编辑思想 《大都市》 《悦己》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1)03-0090
期刊
我们收到中国版协老委会提供的几组旧体诗,内容为近年一些出版界老同志的唱和,从中可见他们丰富充实的老年生活和乐观恬淡的精神风貌,以及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出版文化现象。特予刊发,以飨读者。  ——编者  其一  八十述怀  阙道隆  八十惊迟暮,阳春忆盛年。  壮心空自许,晓梦亦难圆。  立学待新秀,编书愧宿贤。  今知年已老,万事且随缘。  2008-03-21  和《八十述怀》  
期刊
摘要:在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不免出现一些杂音,如“张悟本事件”“伪书事件”。这看似独立的两者,实际上有着共同的产生原因,即出版业在接受市场全面洗礼的初期,在价值选择上出现了偏差,出版者过多强调经济利益,强调产业发展,却忽视了出版的根本价值。出版真正的意义在于传播与传承文化,作为直接从事出版工作的编辑应该始终坚守文化的理想,出版机构需要具有出版担当。  关键词:张悟本事件 伪书 出版价值 文化取向 
期刊
[摘要]中国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1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壮大,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成为中国知名出版社,不仅出版了许多优秀书刊,而且造就了许多编辑出版人才。其原因在于:相对稳定的编辑队伍,学做编辑先学做人的编辑思想,继承和发扬“开明传统”,严密的编辑工作规程,以及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研究的能力。  [关键词]中国青年出版社好书编辑人才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读库》自2006年出版以来,在品质与销量上都获得成功,学界对其研究颇多。但目前的研究维度集中于编辑中心制和《读库》文本分析,较少从产业链角度来讨论。本文通过研究《读库》的产业链,分析其上游的核心产品开发,中游的推广与销售,下游的产品拓展,发现《读库》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以品牌为核心,瞄准蓝海市场,构建了良性的长期盈利模式,并认为其成功模式能够向整个杂志书产业推广。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刊物林立的期刊界,学术期刊要想在众多同类刊物中独树一帜,具有与众不同的地位,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刊物办得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文章质量好不好。因此,如何吸引优质稿源成为当前学术期刊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高校学报 优质稿源 品牌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3(2010)06-0036-03    梧桐为树中之王,有
期刊
[摘要] 基于CSSCI(2000-2007年度)数据中管理学期刊引文数据的统计,列出管理学领域内出版社图书被引频次较多的前100家出版社。通过被引情况,分析这些出版社对管理学学术研究的影响。  [关键词] 管理学 引文分析 CSSCI 出版社 学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5853(2010)06-0072-06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图书
期刊
[摘要] 根据对1000种图书辅文的调查及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发现,与翻译图书辅文齐备相对照,中文原创图书辅文缺失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图书辅文在写作中存在不规范现象,甚至出现欺骗和误导读者的内容。原因主要在于责任编辑不重视图书辅文和辅文编写能力不够。出版社加强对图书辅文的管理,责任编辑严格把关并提高辅文编写能力,图书辅文编写中的种种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关键词] 图书辅文 内容提要 调查  [中图分类
期刊
暮春时节,接到老出版人喻建章先生寄来他主编的出版人诗集《海滨诗草》(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典型的布面小精装。摩挲之下,不禁生出无尽思索。  喻建章先生是典型的老出版人。虽说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进入出版界时,已经退休的喻先生仍在负责江西的出版科研工作,与他时有过从,但我对他有进一步了解,缘于前几年为他编辑出版回忆录《我的七十年出版生涯》(江西教育出版社,2008)。光从书名,就可以知道他作为
期刊
[摘要]吉博特·H.格罗夫纳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第一任全职总编,在其55年的编辑生涯中,为《国家地理》杂志确立了延续至今的基本定位以及“图片新闻主义”的办刊特色。本文通过梳理格罗夫纳的编辑人生和杂志的发展历程,剖析这位传奇编辑独特的编辑风格、办刊理念、经营思想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吉博特·H.格罗夫纳国家地理期刊出版  [中图分类号]G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8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