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获得真才实学、掌握过硬的本领,无不需要积极的内心体验。对于形象思维处于主导地位的少年儿童来说,他们的成长成才尤其需要不断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鼓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
因此,对少年儿童实施“体验教育”,通过实践去认识、明理,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是很重要的。在少先队教育中应该如何实施体验教育呢?
一、家庭生活:体验教育的重要领域
家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是少先队员生活的又一领域,少先队员在家庭中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加强亲子两代的相互沟通,使少先队员们更加孝敬父母,热爱生活。我校在低年级少先队员中开展了“学洗一双袜”,“学擦一次地板”等活动,中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了“我为妈妈洗洗脚”,“学烧一样菜”等活动,高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等体验活动,让他们与父母换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让每一位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二、学校生活:体验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体验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环境体验、情感体验、生活体验、挫折体验、成功体验以及崇高体验等。通过校园生活的实践,引导少先队员学会和同学们合作共处,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体验老师、教工的辛苦,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劳动的道理,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一个好学生。
1.美化校园环境,体验“学校是我家”的责任感。
美化校园环境已成为新时期的新话题,为了增强队员们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少先队员的自身责任感,我们开展了“放飞绿色希望”主题系列活动。从“认养一棵小树”到征集“绿色格言”,各中队为“绿色工程”献计献策;花坛里,出现了用小树苗组成的由学生设计的雏鹰、火箭、三角尺等含义深刻、朝气蓬勃的图形;花坛边,出现了一个个“小小监督员”;在课余时间,出现了一群群捡碎石、拔枯草的红领巾。队员们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参与学校管理,用自己的汗水美化了校园,成为一个个“护绿天使”,体验“我为校园出份力”的喜悦及“我是校园小主人”的责任感。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应把教室变成净土、乐土和美好的家园。因此,开学初我们带领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墙壁本是毫无感情的物质环境,但如果花点心思,将教育通过美的设计体现出来,就能让“墙壁说话”,从而产生耳濡目染、养性怡情的积极作用。如我们各班今年在教室前墙的一边张贴着以小组为单位的“夺红旗”比赛,另一边张贴着每日一个成语,每天孩子们一抬头就能感受到集体带来的荣誉以及每天要学习新知识的兴奋。教室的左墙上张贴着“识字真快乐”,语文课每个单元的识字内容及补充知识都在上面,每单元一换,让孩子们以最快捷的形式巩固书本知识和获取书本以外的其他知识。教室的右墙是“我在成长”专栏,有书画作品、优秀作文、活动照片等,给孩子们艺术的熏陶,充分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黑板报左侧墙壁上是“我进步了”,专门用来展示班级、同学们取得的成绩或进步,孩子们一进教室便可看到由全班同学协力获得的荣誉或自己与身边同学一起前进的足迹,由此来激发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向别的同学学习,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黑板报右侧是“我知道”栏目,辅导员把平时大家一起学习的课外知识收集起来,张贴在一块儿,不仅能让孩子们“温故而知新”,而且可以得到其他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更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少先队员高尚的品德。
(1)以各重大节日和事件为契机,开展各种活动,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
如“六·一”期间,举办“少儿艺术周”、“雏鹰展翅,飞向明天”;国庆节,我们召开了“社会主义祖国来之不易”主题队会;九月十八日,举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清明扫墓,是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一项特色活动。我们不断变换内容和形式,让扫墓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教育力。在纪念碑前,我们先后组织了“民族精神代代传”、“做了不起的温州人”、“忆先烈、知荣耻、长才干”等主题队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就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从小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上进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体验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美好思想感情。
(2)通过“手拉手互助”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体验真诚人际关系。
从建队以来,我校大队部对贫困生一直给予关心和帮助,组织队员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热情为这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排忧解难。每年的“六一”节和春节来临之际,队员们和辅导员一起带着学习用品、新衣服等走家串户,慰问这些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在“为灾区小伙伴献爱心”活动中,队员们有的捐钱,有的捐学习用品,还有的捐衣物,帮助灾区小伙伴渡过难关,重返校园。在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活动中,让健康儿童与残疾或家庭不幸的小朋友交友,活动的开展不仅给予了不幸孩子们物质上的援助,而且弘扬了真诚与友爱以及对战胜挫折、勇敢面对不幸命运挑战的精神。几年来,这样的活动我们组织了很多次,从校内到校外,从身边到远方,通过活动,不仅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在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让队员切身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理解了“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深刻涵义。
3.通过自主的课堂教学,让少先队员体验参与和合作精神。
在班集体内,我们改革少先队任职制度,除了设置正规的班队干部以外,在班级内还尝试设置值日班长,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从而体验到教师工作的繁琐性与艰辛。与此同时,每周实行值日班长五天例会,即把一周内的五个值日班长召集起来,对一周内班内同学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并在周一的晨间谈话中进行批评或表扬,加强了值日班长制度的实效性。
4.在健康的实践教育中体验,培养少先队员的全面素质。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成立了小记者班、故事班以及美术、书法、编织、劳技、电脑、摄影等十二个兴趣小组,参加的队员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按普及型、提高型和特色型三个层次要求还组建了“舞蹈队”、“乒乓队”、“合唱队”、“下棋队”等艺术校队。学校已形成了一些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制度。
在“艺术节”中,组织学生参加“六一”、“元旦”文艺汇演的主持和节目表演、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队员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读书节”则以区、镇的读书节为契机,创建“书香校园”、“书香之家”活动,广泛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故事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电脑操作比赛、读书格言征集等系列读书活动;“英语节”组织英语手抄报展示、英语书法作品评比、英语短剧表演、英文歌曲人人唱活动;“体育节”则举行校园运动会、游泳比赛、趣味运动会、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田径比赛等活动。“科技节”进行车模、船模拼装等大比武,队员们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中,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体验科技进步的节奏,体验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在体验中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探索。
三、社会实践:体验教育的大舞台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它给少年提供了最广阔的体验领域,让少年获得最丰富的人生感受。
少先队员在社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他们走进敬老院,体验弱势群体生活的不易,树立敬老助残之风。在“小餐馆”里学习烹饪,在“小医院”里学习自护,在“小银行”里学习理财,在“小马路”上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还在社区里开展了清洁楼道、宣传法律等活动。
每到节假日,少先队员们以假日小队为单位,活跃在各个劳动基地。他们有的学习除草、植树;有的学习培育花卉;有的下田学习插秧、学习割稻……劳动不但让孩子们提高了能力,还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队员们通过劳动真正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这一道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另外,劳动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许多同学都在参加劳动后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在劳动与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一边用双手美化环境,用劳动创造美好的家园,一边还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他们为自己喝彩,为红领巾自豪,体验着“小手办大事”的成功的喜悦。
在假期还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节约活动;做一件对社会、集体、他人有益的事;开展一次对长辈的劝赌活动。有的少先队员在暑假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每周进行夜间巡逻,感受居委会工作的辛劳,认识到社会稳定需要每个人都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暑假还与农村的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活动,与他们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在一起。通过走进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体验到平时不能体验到的生活,虽然感觉新鲜好玩,但体会到农村孩子在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方面比自己强,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
四、网络生活:体验教育的新内容
网络增加了少先队员接触外界的机会,开拓了少先队员的知识视野,使少先队员见识到许多新鲜事物。网络有如此多的优势,少先队员们也非常喜欢上网,我们有意识地组织了少先队员进行网上体验教育。如辅导员向少先队员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让少先队员到网上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祖国山河的秀丽和历史的悠久,激发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组织少先队员在自己的校园网里学习聊天,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发送到网上,让少先队员在网上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学校开展空中课堂教学,采用网络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学习,老师与同学通过网络沟通,一部分学生与老师拉近了距离。虽然老师不在身边,同样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体验到了真挚的师生情。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QQ群,开博客,建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让学生体验信息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兴趣。
总之,学校把体验教育作为少先队员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浙江温州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范源清)
因此,对少年儿童实施“体验教育”,通过实践去认识、明理,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是很重要的。在少先队教育中应该如何实施体验教育呢?
一、家庭生活:体验教育的重要领域
家庭是步入社会的起点,是少先队员生活的又一领域,少先队员在家庭中开展体验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加强亲子两代的相互沟通,使少先队员们更加孝敬父母,热爱生活。我校在低年级少先队员中开展了“学洗一双袜”,“学擦一次地板”等活动,中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了“我为妈妈洗洗脚”,“学烧一样菜”等活动,高年级少先队员开展了“今天我当家”或“跟爸爸、妈妈上一天班”等体验活动,让他们与父母换角色,体验父母的辛苦和工作状况,让每一位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与父母分忧并提高生活自理的能力。
二、学校生活:体验教育的主阵地
学校体验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环境体验、情感体验、生活体验、挫折体验、成功体验以及崇高体验等。通过校园生活的实践,引导少先队员学会和同学们合作共处,学会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本领,体验老师、教工的辛苦,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劳动的道理,自觉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一个好学生。
1.美化校园环境,体验“学校是我家”的责任感。
美化校园环境已成为新时期的新话题,为了增强队员们的环保意识,进一步培养少先队员的自身责任感,我们开展了“放飞绿色希望”主题系列活动。从“认养一棵小树”到征集“绿色格言”,各中队为“绿色工程”献计献策;花坛里,出现了用小树苗组成的由学生设计的雏鹰、火箭、三角尺等含义深刻、朝气蓬勃的图形;花坛边,出现了一个个“小小监督员”;在课余时间,出现了一群群捡碎石、拔枯草的红领巾。队员们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参与学校管理,用自己的汗水美化了校园,成为一个个“护绿天使”,体验“我为校园出份力”的喜悦及“我是校园小主人”的责任感。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应把教室变成净土、乐土和美好的家园。因此,开学初我们带领学生布置自己的教室,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墙壁本是毫无感情的物质环境,但如果花点心思,将教育通过美的设计体现出来,就能让“墙壁说话”,从而产生耳濡目染、养性怡情的积极作用。如我们各班今年在教室前墙的一边张贴着以小组为单位的“夺红旗”比赛,另一边张贴着每日一个成语,每天孩子们一抬头就能感受到集体带来的荣誉以及每天要学习新知识的兴奋。教室的左墙上张贴着“识字真快乐”,语文课每个单元的识字内容及补充知识都在上面,每单元一换,让孩子们以最快捷的形式巩固书本知识和获取书本以外的其他知识。教室的右墙是“我在成长”专栏,有书画作品、优秀作文、活动照片等,给孩子们艺术的熏陶,充分感受学校生活的多姿多彩。黑板报左侧墙壁上是“我进步了”,专门用来展示班级、同学们取得的成绩或进步,孩子们一进教室便可看到由全班同学协力获得的荣誉或自己与身边同学一起前进的足迹,由此来激发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鼓励他们向别的同学学习,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黑板报右侧是“我知道”栏目,辅导员把平时大家一起学习的课外知识收集起来,张贴在一块儿,不仅能让孩子们“温故而知新”,而且可以得到其他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更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2.在活动中体验,培养少先队员高尚的品德。
(1)以各重大节日和事件为契机,开展各种活动,体验美好的思想感情。
如“六·一”期间,举办“少儿艺术周”、“雏鹰展翅,飞向明天”;国庆节,我们召开了“社会主义祖国来之不易”主题队会;九月十八日,举行“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一系列纪念活动。清明扫墓,是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也是一项特色活动。我们不断变换内容和形式,让扫墓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教育力。在纪念碑前,我们先后组织了“民族精神代代传”、“做了不起的温州人”、“忆先烈、知荣耻、长才干”等主题队会。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从小就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和革命传统,从小就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强上进的奋斗精神,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体验了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美好思想感情。
(2)通过“手拉手互助”的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体验真诚人际关系。
从建队以来,我校大队部对贫困生一直给予关心和帮助,组织队员成立“手拉手互助小组”,热情为这些家境贫困的学生排忧解难。每年的“六一”节和春节来临之际,队员们和辅导员一起带着学习用品、新衣服等走家串户,慰问这些贫困学生,送去温暖。在“为灾区小伙伴献爱心”活动中,队员们有的捐钱,有的捐学习用品,还有的捐衣物,帮助灾区小伙伴渡过难关,重返校园。在手拉手红领巾助残活动中,让健康儿童与残疾或家庭不幸的小朋友交友,活动的开展不仅给予了不幸孩子们物质上的援助,而且弘扬了真诚与友爱以及对战胜挫折、勇敢面对不幸命运挑战的精神。几年来,这样的活动我们组织了很多次,从校内到校外,从身边到远方,通过活动,不仅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且在活动中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让队员切身体验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同时理解了“手拉手”互助活动的深刻涵义。
3.通过自主的课堂教学,让少先队员体验参与和合作精神。
在班集体内,我们改革少先队任职制度,除了设置正规的班队干部以外,在班级内还尝试设置值日班长,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的日常管理,从而体验到教师工作的繁琐性与艰辛。与此同时,每周实行值日班长五天例会,即把一周内的五个值日班长召集起来,对一周内班内同学的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并在周一的晨间谈话中进行批评或表扬,加强了值日班长制度的实效性。
4.在健康的实践教育中体验,培养少先队员的全面素质。
近几年来,我校先后成立了小记者班、故事班以及美术、书法、编织、劳技、电脑、摄影等十二个兴趣小组,参加的队员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0%。按普及型、提高型和特色型三个层次要求还组建了“舞蹈队”、“乒乓队”、“合唱队”、“下棋队”等艺术校队。学校已形成了一些课外艺术教育活动的规范和制度。
在“艺术节”中,组织学生参加“六一”、“元旦”文艺汇演的主持和节目表演、小学生现场书画比赛、队员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读书节”则以区、镇的读书节为契机,创建“书香校园”、“书香之家”活动,广泛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还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故事征文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电脑操作比赛、读书格言征集等系列读书活动;“英语节”组织英语手抄报展示、英语书法作品评比、英语短剧表演、英文歌曲人人唱活动;“体育节”则举行校园运动会、游泳比赛、趣味运动会、棋类比赛、球类比赛、田径比赛等活动。“科技节”进行车模、船模拼装等大比武,队员们在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活动中,接触现代科技,学习和运用网络技术,体验科技进步的节奏,体验科技进步的巨大力量,在体验中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探索。
三、社会实践:体验教育的大舞台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它给少年提供了最广阔的体验领域,让少年获得最丰富的人生感受。
少先队员在社区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他们走进敬老院,体验弱势群体生活的不易,树立敬老助残之风。在“小餐馆”里学习烹饪,在“小医院”里学习自护,在“小银行”里学习理财,在“小马路”上学习交通安全知识,还在社区里开展了清洁楼道、宣传法律等活动。
每到节假日,少先队员们以假日小队为单位,活跃在各个劳动基地。他们有的学习除草、植树;有的学习培育花卉;有的下田学习插秧、学习割稻……劳动不但让孩子们提高了能力,还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同时,队员们通过劳动真正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成果这一道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另外,劳动还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许多同学都在参加劳动后写下了深刻的心得体会。在劳动与体验的过程中,他们一边用双手美化环境,用劳动创造美好的家园,一边还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最真实的内心感受,他们为自己喝彩,为红领巾自豪,体验着“小手办大事”的成功的喜悦。
在假期还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读一本好书;开展一次节约活动;做一件对社会、集体、他人有益的事;开展一次对长辈的劝赌活动。有的少先队员在暑假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每周进行夜间巡逻,感受居委会工作的辛劳,认识到社会稳定需要每个人都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暑假还与农村的少先队员开展“手拉手”活动,与他们吃在一起、玩在一起、睡在一起。通过走进农村社会实践活动,少先队员体验到平时不能体验到的生活,虽然感觉新鲜好玩,但体会到农村孩子在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方面比自己强,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锻炼自己的生活能力、学习能力。
四、网络生活:体验教育的新内容
网络增加了少先队员接触外界的机会,开拓了少先队员的知识视野,使少先队员见识到许多新鲜事物。网络有如此多的优势,少先队员们也非常喜欢上网,我们有意识地组织了少先队员进行网上体验教育。如辅导员向少先队员推荐优秀的少年儿童网站,让少先队员到网上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祖国山河的秀丽和历史的悠久,激发少先队员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组织少先队员在自己的校园网里学习聊天,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发送到网上,让少先队员在网上展示自己,体验成功;学校开展空中课堂教学,采用网络教学,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课程学习,老师与同学通过网络沟通,一部分学生与老师拉近了距离。虽然老师不在身边,同样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体验到了真挚的师生情。
另外,我们还建立了相应的QQ群,开博客,建自己的主页。通过网络让学生体验信息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探索科学技术的兴趣。
总之,学校把体验教育作为少先队员活动的有效途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素质教育带来生机。
(浙江温州龙湾区职业技术学校范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