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改革,新课改对初中教学有了较高的要求,数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情感教育渗透于教学的各个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热爱生活和学习的习惯,健全学生的品格,进而促进初中学生全面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情感与教学知识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从而提高课堂的质量,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和渗透情感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情感
前言:
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師要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经常对学生进行羞辱和人格攻击,不仅不能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还使学生排斥学习数学,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渗透于课堂的每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投入学习中,从而增进学习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成为了初中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知识”作为课堂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1]。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殿堂,要想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首先应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态度,而教师正确的情感态度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情感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对一门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使学会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当学生被鼓励和信任时,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信任和喜爱而乐于学习。再加上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心理特征,叛逆的同时又特别希望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另外,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难度并重的学科,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难学而产生排斥,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多关注学生情感交流,同时还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情绪来感染人,让学生发现数学魅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品德。随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生对教师也有了新要求,他们喜欢风趣、幽默、年轻的教师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友好相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进而对学习数学更加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师的帮助下度过困难时期[2]。例如,在学习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课时《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时,教师可以应用有趣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教学中只有触及学生心理需要,让学生喜爱数学,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数学知识接受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效有效”[3]。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而生,情境是情感生成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诱发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课时《有理数》时,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环境不熟悉,以及数学难度不能接受,因此教师要先缓解学生紧张的气氛,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的加入到数学有理数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如在学习有理数概念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寻找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学习的情境,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兴趣中得到情感教育。
(三)研究教学课本,激发情感共鸣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仔细的研究教材,寻找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结合实际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4]。例如,在学习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课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要寻找本节内容的情感因素,巧妙的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掌握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相似”这个词,寻找生活中相似的物品,并让学生分析他们的相似之处,从而有利于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情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形式,创建情境教学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最后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6):56-56.
[2]刘鹏龙.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34):80-80.
[3]康敏.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索[J].家长, 2019,(21):185-186.
[4]郑节心.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3):740-74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渗透;情感
前言:
良好的情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師要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进而激发学生情感。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并没有与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经常对学生进行羞辱和人格攻击,不仅不能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还使学生排斥学习数学,更不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将情感渗透于课堂的每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投入学习中,从而增进学习的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悦。目前,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成为了初中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的重要性
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将“教知识”作为课堂主要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1]。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殿堂,要想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教师首先应培养积极、向上、乐观的情感态度,而教师正确的情感态度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情感方面的熏陶和感染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学生对一门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会使学会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当学生被鼓励和信任时,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信任和喜爱而乐于学习。再加上初中生身心发展和心理特征,叛逆的同时又特别希望获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另外,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难度并重的学科,很多学生会因为数学难学而产生排斥,所以教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不仅要多关注学生情感交流,同时还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饱满的精神和愉快的情绪来感染人,让学生发现数学魅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因此教师的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品德。随着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生对教师也有了新要求,他们喜欢风趣、幽默、年轻的教师进行教学,因此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领导者,一定要注意学生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放下自己的身段与学生友好相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能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进而对学习数学更加感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教师的帮助下度过困难时期[2]。例如,在学习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课时《轴对称与坐标变化》时,教师可以应用有趣的历史典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教学中只有触及学生心理需要,让学生喜爱数学,才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进而提升数学知识接受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兴趣
赞可夫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里需要,这种教法就会变得高效有效”[3]。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而生,情境是情感生成的有效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诱发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新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课时《有理数》时,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的环境不熟悉,以及数学难度不能接受,因此教师要先缓解学生紧张的气氛,应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轻松的加入到数学有理数的教学中,从而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和分类的思想方法。如在学习有理数概念时,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寻找网络上的视频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因此,教师要丰富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创建学习的情境,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兴趣中得到情感教育。
(三)研究教学课本,激发情感共鸣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缺少趣味性,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应仔细的研究教材,寻找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并结合实际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4]。例如,在学习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七课时《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要寻找本节内容的情感因素,巧妙的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掌握到一般的认知规律,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相似”这个词,寻找生活中相似的物品,并让学生分析他们的相似之处,从而有利于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情感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在教学中要丰富教学形式,创建情境教学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其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寻找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产生共鸣,从而有利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最后教师还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9,(36):56-56.
[2]刘鹏龙.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8,(34):80-80.
[3]康敏.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索[J].家长, 2019,(21):185-186.
[4]郑节心.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3):740-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