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之策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r791154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多元智能角度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智能发展等差异,会造成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方法和接受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化学学科课时少,内容多,课后学生时间紧,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行为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但静观课堂的这些变化,师生互动更多地有其形式而无实质。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我的看法。
  一.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1.1.高中化学知识内容及课时分配是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有若干课程模块构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其中,必修包括2个模块,即化学1.化学2.选修包括6个模块,分别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
  1.2.强化能力训练是教学设计的宗旨。课堂教学不可能使学生在课堂内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量、信息量,而重在抛砖引玉,进行能力培养,教会学生自己学习、获取信息的意识和习惯,获得不断自我教育、发展、提高的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让学生达到“自觉读书”的境地,即我们常说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使学生“会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设计时,应有明确的能力训练目标,包括:(1)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2)掌握一套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方法;(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意识;(4)培养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选择适应课改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⑴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⑵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⑶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⑷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⑸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⑹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三.实现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向45分钟要效益。45分钟效益的衡量标准,绝不是教师在45分钟里教给了学生多少,而应该是教会了学生多少,学生已掌握了多少。具体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3.1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新一轮的课改,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必须是一桶时时更新的活水!实践也证明了这一道理:教师如果博学多才,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又了解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成果,才能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所渴望的博学、幽默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亲其师方能信其道"。
  3.2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但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与以往的教材不同,苏教版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的反思
  4.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4.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五.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为化学实际上就是从生活中而来的,它是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的科学解释。所以在教学中常常引入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研究生活常识来学习化学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例如,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三鹿假牛奶毒害儿童的视频,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为什么牛奶会毒害儿童,进而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去探寻其中的原因。然后就会通过查资料,或者其他途径,了解三聚氰胺的性质以及对人体的危害。又如,教师教学在学习工业酒精时,可以先为学生读一篇不法分子制造假酒使人中毒的报道,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引用工业酒精勾兑的假酒会使人中毒,然后分析原因,引入工业酒精中含有少量的甲醇的知识点。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实现的三维目标之一, 凸显了教育过程对人的关注和育人的时代要求,强调获得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每位生物教师面临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相互的协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生物课堂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摘 要:针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提出了工作策略,共享给相关人员。从当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来说,存在着不规范和不真实等问题,强化对资金使用的跟踪审计,能够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益。因此,深度分析此课题,提出有效的方法,保障审计工作高效落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跟踪审计;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F23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
【摘要】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新课程要求和具体实验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以及目前研究的可行性不足,本文提出改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应以可操作性为前提,以实验需回归生活,植与生活为突破口,立足学生实验在生活中的操作能力,逐渐加大改革广度和深度。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回归生活  物理科学伴随着物理实验的发展而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物理实验教学发展到今天,对物理教学起到了巨大
【摘要】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为学生自主发展和将来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将来的创造性劳动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分享精神,为他们在社会性的群体中适应和发展做准备。  【关键词】高中化学自主合作与探究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中的问题化教学法越来越被国内各学校所重视,它能使学习化学变得有趣而高效。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化教学在初中化学课堂应用的意义,最后阐述了应用问题法教学应该把握的问题,以期为广大同仁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问题法教学初中化学应用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兴趣相对较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书本和教
【摘要】情境创设对初中物理教学有着重要意义,但在现代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中存在着情境创设形式化、缺乏真情实感以及情境创设表演化的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情境创设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要解决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合理选择物理实验所需要的素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情境,使情境创设回到学习的本质。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  从教学意义上来说,情境指的是能够帮
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住房商品市场化机制已初步确立,在住房市场上个人消费已成为主体,但是随着房价的日渐高企,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也日益凸现。近年来
【摘要】班班通的建设,多媒体教学成了上课的重要手段,许多物理实验也成了PPT课件演示,从而淡化了物理的实验教学,本文提醒大家:不要用多媒体的“演示”来代替本该动手操作的实验,要做到多媒体教学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共同为物理教学服务.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相互结合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他来源于生活,学生通过物理实验的学习和思考,掌握物理学的一些自然规律,并应用于生活